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消费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消费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4-06-07 09:27:4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客座评论:为什么中国应该多消费?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消费。中国经济学者沈凌在客座评论中写道:… pic.twitter.com/exnorWqx3V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June 7, 2024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消费。中国经济学者沈凌认为,中国能不能成功转型成为一个领先型经济,还是要看它能不能把消费在GDP中的比例提高起来。

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消费率——也就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占当年GDP的比率。这个经济指标一直在50%或者以下徘徊,和美欧的80%的水平相差较大。也因为如此,不少中外经济学家包括最近的耶伦,都在呼吁中国调整自身经济结构,其中的一个结构就是高投资低消费,否则就是产能过剩。

在欧美发达经济体看来,中国人高投资低消费,是中国货物席卷全球的原因所在。在不少中国国内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的消费率也太低了,以至于我们的生产能力常常超出了我们的需求,出现了过度竞争,现在的网络术语叫“卷”。

但是,也有不少经济学家从一个较长时间维度看,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高投资,才能保持下去。毕竟,消费就是把东西吃了喝了,那么下个时间段靠什么去生产呢?没有储蓄和投资,本质上就不可能有增长。GDP的增长就是来自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积累。这个道理在基本的经济增长模型里面就说的很清楚了,的确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模型的前提条件是:在较长的时间维度内,市场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所以产出的东西都可以实现其市场价值。保持这个前提不变,那么当然生产的要素越多,产出越多,GDP越大,增长越快。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所以,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我们经济学者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如果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那么就需要拉动消费需求(比如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去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较长时间维度内,市场基本是平衡的,不存在这种拉动消费需求能够促进增长的可能性,只有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累才能促进增长。

不过,如果我们观察美国经济的走势,就会对这个结论有点儿动摇和怀疑。因为美国的消费率是相当高的,即便在发达经济体内,也显著高于日本德国。那么为什么在这么长时间内,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其它发达经济体呢?

从二战以后的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来看,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实现的。我们不需要什么数据,很直观地从这半个多世纪的新技术新产品发源地就可以看出:无论是电脑,还是互联网,到最近的人工智能,绝大部分创新产品来自于美国。过去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都是在美国首先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以后,在生产效率上实现了超越,从而成为世界工厂。但美国是的的确确的世界实验室和研发部。

是什么遏制了消费?

为什么美国人能够一边保持高消费一边还创造了人类新科技呢?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因为人类的所有高科技都来自于现实的消费需求。如日中天的英伟达芯片,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打游戏的消费需求。如果美国文化部早点儿下个红头文件说:打游戏这么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必须全部禁止,那么其实就不会有现在的英伟达了。如果美国工商局早点儿禁止家庭车库用于生产组装电脑,也不会有为了满足个人需求的苹果电脑发明创造出来了。这些东西一开始都只是为了满足人类消费需求的灵光一现,有时候这些消费需求还不那么光明正大。所以,从这个比资本积累更长久的时间段来讲,消费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源动力,没有了消费,虽然科学家依旧可以发明创造,但却不可能让发明创造变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商品,也就没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

当然,美国厉害的地方不仅仅在于高消费带来的发明创造,还有能够把这些发明创造变成大批量生产的商品的资本。东西都大吃大喝消费掉了,美国的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这就是美国资本市场的高效率所致。没有美国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就算乔布斯能产出一台两台家庭电脑也没有用,因为这是工艺品,不是商品,不能拉动美国GDP。

所以,当中国经济越来越因为我们的高储蓄高投资变得越来越庞大和接近世界前沿的时候,我们也的的确确需要让老百姓从工厂车间走出来去消费。这些吃吃喝喝度假又休闲,本质上就是在提供给发明创造者以黑暗中的指路明灯,告诉他们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消费者的买单才是发明创造技术进步得以完成商业化的最终保障。否则,我们怎么指导高投资的去向呢?计划部门连市场需求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指导科研人员搞开发呢?一个追赶型经济或许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一个领先型经济更加需要自由试错和消费者买单。中国能不能成功转型成为一个领先型经济,还是要看它能不能把消费在GDP中的比例提高起来。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烧! 传当事女大生遭惩处后坠楼
官媒:链博会境外展商美国最多 脱钩走不远!
宗馥莉:上岸第一剑,先斩老父亲
黄仁勋急了!英伟达H20解禁,却已挡不住“中国芯”
63岁阿汤哥和女友乘游艇放松,37岁安娜穿吊带裙

24小时讨论排行

马斯克连发35条贴文:抨击特朗普“掩盖爱泼斯坦案”
宗庆后遗产案新进展,这次国资大股东不忍了!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万就击穿了?
特朗普起诉默多克和新闻集团 索赔百亿美元
马克龙泽连斯基通话,更多幻影战机将进入俄乌战场
宗庆后三弟全家美籍负责在美资产 杜建英小儿生父存疑
爱泼斯坦门,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烦
祸从口出!ASML一句话致使市值蒸发300亿美元
接收31名离美研究者,马克龙真从美国抢到了人
特朗普自称“从不画画” 但他的许多简笔画都在拍卖
美媒猛批:中国人想通了,如今美国人却不懂了
特朗普:这语言最难学 我不会模仿 会引起很大混乱
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遗产争夺扑朔迷离 宗馥莉被要求说明百万美元下落
与多名高僧有染的35岁女子被捕入狱,和住持育一子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消费

德国之声 2024-06-07 09:27:48

客座评论:为什么中国应该多消费?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消费。中国经济学者沈凌在客座评论中写道:… pic.twitter.com/exnorWqx3V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June 7, 2024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消费。中国经济学者沈凌认为,中国能不能成功转型成为一个领先型经济,还是要看它能不能把消费在GDP中的比例提高起来。

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消费率——也就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占当年GDP的比率。这个经济指标一直在50%或者以下徘徊,和美欧的80%的水平相差较大。也因为如此,不少中外经济学家包括最近的耶伦,都在呼吁中国调整自身经济结构,其中的一个结构就是高投资低消费,否则就是产能过剩。

在欧美发达经济体看来,中国人高投资低消费,是中国货物席卷全球的原因所在。在不少中国国内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的消费率也太低了,以至于我们的生产能力常常超出了我们的需求,出现了过度竞争,现在的网络术语叫“卷”。

但是,也有不少经济学家从一个较长时间维度看,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高投资,才能保持下去。毕竟,消费就是把东西吃了喝了,那么下个时间段靠什么去生产呢?没有储蓄和投资,本质上就不可能有增长。GDP的增长就是来自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积累。这个道理在基本的经济增长模型里面就说的很清楚了,的确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模型的前提条件是:在较长的时间维度内,市场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所以产出的东西都可以实现其市场价值。保持这个前提不变,那么当然生产的要素越多,产出越多,GDP越大,增长越快。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所以,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我们经济学者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如果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那么就需要拉动消费需求(比如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去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较长时间维度内,市场基本是平衡的,不存在这种拉动消费需求能够促进增长的可能性,只有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累才能促进增长。

不过,如果我们观察美国经济的走势,就会对这个结论有点儿动摇和怀疑。因为美国的消费率是相当高的,即便在发达经济体内,也显著高于日本德国。那么为什么在这么长时间内,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其它发达经济体呢?

从二战以后的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来看,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实现的。我们不需要什么数据,很直观地从这半个多世纪的新技术新产品发源地就可以看出:无论是电脑,还是互联网,到最近的人工智能,绝大部分创新产品来自于美国。过去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都是在美国首先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以后,在生产效率上实现了超越,从而成为世界工厂。但美国是的的确确的世界实验室和研发部。

是什么遏制了消费?

为什么美国人能够一边保持高消费一边还创造了人类新科技呢?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因为人类的所有高科技都来自于现实的消费需求。如日中天的英伟达芯片,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打游戏的消费需求。如果美国文化部早点儿下个红头文件说:打游戏这么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必须全部禁止,那么其实就不会有现在的英伟达了。如果美国工商局早点儿禁止家庭车库用于生产组装电脑,也不会有为了满足个人需求的苹果电脑发明创造出来了。这些东西一开始都只是为了满足人类消费需求的灵光一现,有时候这些消费需求还不那么光明正大。所以,从这个比资本积累更长久的时间段来讲,消费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源动力,没有了消费,虽然科学家依旧可以发明创造,但却不可能让发明创造变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商品,也就没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

当然,美国厉害的地方不仅仅在于高消费带来的发明创造,还有能够把这些发明创造变成大批量生产的商品的资本。东西都大吃大喝消费掉了,美国的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这就是美国资本市场的高效率所致。没有美国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就算乔布斯能产出一台两台家庭电脑也没有用,因为这是工艺品,不是商品,不能拉动美国GDP。

所以,当中国经济越来越因为我们的高储蓄高投资变得越来越庞大和接近世界前沿的时候,我们也的的确确需要让老百姓从工厂车间走出来去消费。这些吃吃喝喝度假又休闲,本质上就是在提供给发明创造者以黑暗中的指路明灯,告诉他们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消费者的买单才是发明创造技术进步得以完成商业化的最终保障。否则,我们怎么指导高投资的去向呢?计划部门连市场需求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指导科研人员搞开发呢?一个追赶型经济或许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一个领先型经济更加需要自由试错和消费者买单。中国能不能成功转型成为一个领先型经济,还是要看它能不能把消费在GDP中的比例提高起来。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