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将被删?可这段最触动我们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近日有媒体报道,朱自清《背影》因或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理由是某位北京大学教授认为:课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跨过铁道,爬上月台,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这其中道理多少,读者们自然心中有数,本文将不再赘述。只是被重上热搜的《背影》背后,还隐藏着更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一个永恒难题——父子关系。该散文因包含违规内容被删,而本文认为,或许父亲的违规才是真正触动朱自清先生的地方。


《朱自清散文选》译林出版社,2016年3月

▌橘色温暖的光,《背影》之外并不存在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记住的是《背影》里“你站在原地不动, 我去给你买个橘子”的温馨场面。真实情况却是:买橘子的当时,这两父子之间便已矛盾重重。其实细读文章,也多少能够发现些线索,比如在文章末尾: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那么,文章之外,又发生了什么呢?

朱自清的父亲名叫朱鸿钧,他对于儿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朱自清少时,曾在私塾读书。后来清朝灭亡,他又转到了江苏省第八中学,并且成功的考入了北京大学。在他的学习生涯中,父亲总是那个唱红脸的角色,严厉刻板,不苟言笑。

除此之外,不难想象他的父亲有着很严重的封建思想,而这都是经过先进思想洗涤的朱自清所不能理解,也难以接受的,这是他与父亲最初的矛盾起源。所以两人之间多少会有些距离。朱自清的父亲当时曾任烟酒公卖局长,也算小有权势,家庭条件相当不错,故而置办了几房姨太太,可后来他又娶了一房姨太太,而他的另一位太太,竟然跑到他工作的地方,大闹一场,还把朱鸿均的工作给闹没了,金屋藏娇真真成了祸害。丢工作还不算,这件事间接导致勒朱鸿钧的母亲,也就是朱自清的祖母,积郁在心。不久之后老人家便过世了,这让朱自清对于父亲的怨言便更多了一分。这也就是背影开头中提到的:“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句话放在文章开头点出可谓非常的春秋笔法,作为一篇和解文,仅仅在开头一笔带过父亲的错误,大概已经摆明了文章的态度。

可在当时,民国已经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度,朱自清本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当时甚至几大出名的报纸对此事都有报道,朱自清又与祖母关系非常亲密,这件事对于朱自清来说自然难以释怀,面红耳赤可想而知。然而,最终引发父子决裂的,却还不是这件外扬的家丑,而是朱自清妻子武仲谦的笑。

▌何种笑容有如此力道,竟引发父子决裂?

朱自清有小说名为《笑的历史》,多少就和这件事有关。

前文提到,朱鸿钧姨太闹事导致其丢官失业。朱鸿钧在此之后便一直抑郁暴躁。好在1921年朱自清回扬州任生立第八中学教务主任,虽然此事朱自清由高校进入了中学部,但好歹升了官,薪水也有很大提高,朱自清自己是满意的。

当时朱自清妻子武仲谦接连生育,日子多少还是有点紧张。但她性格开朗,经常是笑嘻嘻的。这种笑容对于朱自清是生活中的一束阳光。可朱鸿钧却不那么认为,他只要看到武仲谦笑便会破口大骂,在他的逻辑里:家里都这样了,你竟然还笑!无数次因为“笑”而受尽公公冷嘲热讽后,武仲谦的笑容便越来越少了,发展到后来,她不仅笑不出来还终日在房间里偷偷抹泪。日子久了之后,武仲谦听到别人的笑声时竟也和公公一样,觉得分外刺耳了。

虽然武仲谦因为不愿使丈夫分心,并未过多对丈夫提起这件事,心细的朱自清最后还是看明白了。他心疼妻子,觉得武仲谦和孩子不能再长期与父亲住在一起了。思来想去一个多月后,朱自清愤而带着妻子孩子辞职前往宁波、温州等地谋职。

摆脱公公朱鸿钧以后,武仲谦才慢慢在朱自清的安抚下渐渐有了笑容。父子两个的关系却陷入了僵局,等到了1922年暑假,朱自清想主动缓和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带妻儿回到老家杭州,却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即便最后进了家门,受到的也只是冷遇。这一年,朱自清写下了长诗《毁灭》,诗中提到“败家的凶残”、“一年以来骨肉间的仇视”,所指可谓非常明白了。


李安导演电影《推手》,1991年

▌理想的父子关系应如太极推手,可最后往往沦为掐架

著名导演李安有一部电影名为《推手》,和《喜宴》、《饮食男女》并称“家庭三部曲”。电影讲述的是老朱到美国跟随儿子一家生活,却因为两代人之间的诸多差异,与儿子爆发了激烈冲突。推手指的是老朱常练的太极,也是父子之间斗智斗勇、你推我让的招式。熟悉李安的读者们都知道,李安是喜欢缓和矛盾,皆大欢喜的,可现实并不像电影,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推手的艺术的。

正如朱自清与父亲,儿子在处理家庭矛盾是绝非横冲直撞,也懂得调节分寸和距离去缓和关系,可是父亲朱鸿钧显然没有接招的意思。在这一场父子大战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点呢?

第一,家庭生活条件的下降可以说父亲朱鸿钧应该担全责,但在朱自清努力工作谋得教职之后,父亲非但毫无感激之情,却多次大骂儿媳武仲谦意识不到家里有多困难,居然还笑。

第二,朱自清表现出来的大部分是理性与退让,但父亲并不领情。

讲到这里,或许所有人都会认为朱自清的爹太恐怖了,要改善父子关系绝对得是从朱鸿钧下手。可我们需得意识到,这上面的种种分析都是建立在,所有人关系平等的基础上的。

遗憾的是,无论古今中外,期待家庭关系存在地位平等,不存在权力支配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我们确实经常看到美剧中,孩子直呼父母大名,看起来非常的平等。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一平等的代价,绝大多数父母在他们的孩子18岁之后是不会再继续大手笔的提供资金了,当很多家庭条件并不出众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胡吃海塞时,很多国外的孩子都在麦当劳里做服务生站着骂娘呢。其次,地位的平等并不代表心理上的平等,而心理状态又会影响到外在表现性状不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性和母性之分。

那么这种父性和母性是如何产生的呢?

以色列学者弗德曼有对夫妇展开的相关研究,他发现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周,和孩子出生6个月后,父母各自的催产素的水平都一直在提高,而且父亲和母亲的增长是同步的。研究者认为是抚养孩子的过程,一系列和孩子的互动让这种激素产生的。催产素被称为“爱的荷尔蒙”,它能够减少焦虑,唤起平静、满足的心情和安全感,增加信任,减少恐惧。长期以来,依恋理论也更多地强调母亲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而不是父亲的作用。然而,有学者发现,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尽管大多数孩子会对母亲表现出偏爱,分离焦虑也更多地出现在与母亲分离的时候。换句话说,在生理上,爸爸抱和妈妈吻带给孩子的安全感和效果实际上是一样的。

父性和母性之分,是体现在心理和社会意义上的。当一个人进入父亲的身份时,他也就选择了进入一段与孩子的关系,承担起了孩子父亲的角色。

19世纪以前,父亲这一角色更多是以至高无上的一家之长,以及家中的道德教育者而存在的,他的作用是为家庭做决策,并确保孩子能够发展出恰当的价值观。工业革命之后,父亲的道德角色被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的物质供养者、经济支柱,以及性别角色模范。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照料者的父亲”的角色才被提出,父亲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的重要性也逐渐进入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从以上演变过程中我们看到,父亲的角色是多重且复杂的,但共同点是,都承担了家庭与物质社会的现实连接点的角色。蒙特利尔大学的丹尼尔·帕克特认为,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多作用于抚慰和使孩子平静下来。而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则在引领孩子走向世界的部分表现得更为突出。良好的父子/女关系会有以下的结果:孩子容易被刺激和唤起情绪,感到惊奇,超越极限,勇于面对危险,抗压能力强、在陌生的环境中无所畏惧、敢于独立生存。

父亲引领孩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身体的游戏,而母亲与孩子则更多是照料性互动和进行认知游戏。从长期来看,身体游戏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上学后在同伴中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竞争压力大、冲突多的环境下,提升他们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一点对男孩来说尤其显著。

当然,以上研究只是大部分家庭情况,实际生活中一定会有例外,女性主义者也多少会给出反驳意见。但是我们再次强调,父性并非生理性别而更多是社会性别。一定会有女性在家庭中表现出更多的父性,但我们观察到,在这样的家庭中,母子/女矛盾明显比父子/女矛盾突出。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父性在家庭中对社会秩序的引入和塑造。《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秩序和权力在中国社会最精准的概括。只是在先秦和古代社会中,这种权力结构是一种外在显现。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男人可以在几代人中维持自己的威望直到去世,比如《红楼梦》中的贾政,其威慑力是可以一直维持辐射的,因为传统家庭追求多世同堂。而进入近现代社会,三人组成的小家庭成为新的范式,当父亲发现自己曾经三观引领人的角色不复存在,势必感到挫败和不适,子女成年后在家庭中引入了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对于父亲来说并不只是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带来的还有意识到自己与伴生旧秩序的过时和社会想象的矮化,以及巨大的衰老感。任何人,在一开始得知自己衰老和过时的时候, 都是有巨大不甘的。

由以上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朱鸿钧对于朱自清携妻子离开家如此不能忍受,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一种对父母子女分寸距离的调节,对朱鸿钧来说却触动了红线。在“笑”这件事情上,我们上面也提到,尽管家庭的物质供养者已经变成了朱自清,但朱鸿钧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并维持威望,这其实也是多少可以理解的。传统男性是不能接受自己仅仅由于失去了物质供养能力即刻便同时失去道德教育者和一家之长的角色的。

我们应该尚有印象贾宝玉听到贾政要召见自己时的狼狈不堪,或许正常情况下,朱自清的家庭倒也不至于如此严肃紧张。但是在朱鸿均刚刚失去经济基础的特殊阶段,某种程度上来讲,武仲谦的笑对于朱鸿均的权威来说,确实是一种解构。而朱自清万般纠结后离家,便最终宣告了家庭旧秩序的结束。(我们毫无责怪武仲谦或让女人承担责任之意,只是分析现象,请诸位读者理解!)

中国家庭在近现代的交替中表现得矛盾较为激荡,可但凡涉及权力秩序的交替,就一定会有矛盾,政治和家庭都是如此,在家庭中我们以往一般概括为控制欲。所以无论欧美国家的家庭关系多么平等,父母和孩子吵翻天的情况绝不在少数。


《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程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爱神厄洛斯(Eros)与政治

为了将父子关系谈的更深入,我们在这里还是要介绍一下爱神厄洛斯的知识。读者对这个名字的了解可能是来自于卢梭的代表作《新爱洛依斯》,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郎,平民圣普乐当了贵族小姐朱丽和她的表妹克莱尔的家庭教师。不久,朱丽和圣普乐相爱了,但父亲棒打鸳鸯,因为已经将她许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

朱丽成为贤妻良母,把自己与圣普乐得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沃尔玛的理解,他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圣普乐周游了世界,6年后重新见到朱丽,他虽然想同朱丽鸳梦重温,但朱丽没有越雷池一步,她因跳入湖中救落水的儿子,染病不起,临死时希望圣普乐照顾她的一家,并与克莱尔结婚。圣普乐答应照顾她的家人,却拒绝和克莱尔结婚。

大体来说,这个故事有个爱情的壳子,卢梭本人就是平民出身,早期与不少贵族妇人交好,而他作为一个政治学者,想表达的也当然不只是爱情和新爱神,但本文不做过多展开。那么旧爱神爱洛伊斯是谁呢?又与父子关系有怎样的联系?

古典希腊哲学中的爱欲是紧密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爱欲所具有的政治向度促成哲学家坐上理想国最高政治者的宝座。在苏格拉底那里,爱神变成了一个精灵,并和哲学家具有同一关系。它向上追求者真理,向下引导和规范者政治行为(卢梭写新爱神的原因就在此)。可以说,柏拉图早期的爱欲观念是古希腊早期厄洛斯神话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哲学中的爱欲传统息息相关的是当时社会上盛行的男性之间的爱欲之风。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这种风尚是一个中年博学的男人往往身边会有一个小男孩,年长的“情公”要为“情伴”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果“情伴”的行为举止违背了社会公德,那么“情公”也将受到必要的惩罚。苏格拉底被雅典人以败坏青年的名义判处了死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情伴亚尔西巴德背叛了雅典。当然,两者之间不存在性行为,也就是一种柏拉图式爱情。这种风气不仅仅只是体现了“情伴”对“情公”学识和道德的倾慕,而且还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向度和社会作用。

但是,在柏拉图之后,理性确立了其在哲学中的主导地位。爱欲的功能和地位被逐步贬低,自亚里士多德将理性定为一尊以来,一直到黑格尔的理念哲学,爱欲一直被视为理性的附庸。伴随着爱欲的被贬低,爱欲的政治向度才被悬置起来。

柏拉图时期的哲学家-爱洛斯模式/情公情伴可以说是最早的恋父情结,但与后来佛洛依德总结的恋父情结比较,这种模式是完全由智识作为主导和权力依据的。可同理,有人恋父,就一定有人弑父。正如有权力秩序,就一定会有人去颠覆它。俄狄浦斯情结的出现时间几乎与爱洛斯模式保持一致。

总之,无论是何种关系,很难剔除权力和既定秩序的存在。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母性更加纯粹珍贵。

《新爱洛依丝》[法]卢梭著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9月

跨护栏买橘子被删?违规才是和解的良方

有人说,最后朱自清父子的和解,是因为各退了一步,两个人能够沟通交流了。我想这一说法又是足够乡愿的。无论是《背影》还是朱自清其他文章中,我们看到两人交流寥寥无几,不过是一些生活琐事。中国传统父母有几个是懂得和子女交心的呢,这又是一个不符合权威形象的行为。

而笔者认为,两人在《背影》中的缓和,是因为父亲老了,也接受了自己老这件事情。重点并不在于买橘子,还是买茶点,而是父亲竟能接受自己笨拙地跨越围栏,在浦口火车站的月台上爬上爬下表现在儿子面前。他已经不再坚持自己是一头威严的公狮子了,他开始能够接受在儿子面前仅是做一个胖父亲了,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纯粹的不管是母性还是父性的东西。

有很多读者在得知专家提议删除《背影》时感到不爽,骂专家们离谱等等。表面原因是,前现代社会与我们毕竟观念和社会大背景都不一样,照这样下去,《故乡》中闰土叉野生动物,《左传》中烛之武夜缒而出不符合楼房安全管理条例,这些都得删。但深层原因是,凡是有点阅读能力的人都知道,父亲笨手笨脚爬月台的这一段,才是最触动我们的地方。

也正是这种“违规”行为,使父亲朱鸿钧完成了对旧家庭中权威者的解构,也使得朱自清的心更软了下来。

SabrinaD 发表评论于
这作者读过书么? 唱红脸的意思是作好人,居然被它用来形容严厉刻板,应该是和唱白脸弄混了。
纷纷繁繁 发表评论于
据家里人说,我祖父当年,跟他同级别的很多人都有姨太太,据说他也动过心思,但是我曾祖父坚决反对,就没纳成。

我曾祖父认为姨太太是搅家精,怕他儿子有了小老婆以后,会被吹枕头风,孙子们会吃亏。

看了朱自清他父亲的经历,感觉我曾祖父还是很睿智的。
吐槽吐槽 发表评论于
市民:看不见,是背影。
-----
睿智油墨的原创帖,城里所剩无几了,别让傻泰跑了。
泰傻 发表评论于
市民:派出所吗,我要报案。
警察:请讲。
市民:刚刚,长安街上,天安门广场之前,有个人站在一辆高级轿车上,车压马路中线,以低于规定速度缓慢而行,行驶过程中,该人还用高音喇叭大声喧哗。说什么同志们好之类的。
警察:这是明显的规范交规行为,看清是谁没有。
市民:看不见,是背影。
zhangaa2008 发表评论于
哈哈,這是要準備走回老三篇+樣板戲了。哎就不能創新一點嗎,都21世紀了。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习大大回深圳的背影也颇为违规。
中mei2001 发表评论于
所谓西方国家的父母在孩子18岁以后,就不再财务上支持孩子是一种偏见,事实是穷父母大部分不再支持孩子,经济条件好的父母,也都是选择供到孩子大学毕业的!
Uberprof 发表评论于
文章写到后面,跟朱自清关系都不大了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太棒了,大革文化命就是要从教材做起。以后中国革命史也取消吧,杀人放火对抗官府属于严重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