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如逼走的租客们:有人租金涨幅超20%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对于广漂女孩吴琳琳(化名)而言,一年前的 2021 年 6 月 26 日是她的噩梦。那一天,她上班不在家,自如工作人员趁其不备将其物品强行打包放置在走廊。

被赶走的缘由在于,自如方仅凭一张照片,认为她发出噪音影响了其他租户,强行将吴琳琳迁出出租屋。而房子的租约本该在今年 3 月 13 日到期,月租金 1565 元。

一肚子委屈之下,吴琳琳将广州自如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 广州自如 ")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该公司退还押金 1565 元、换租费 815 元、以及 2021 年 6 月 26 日至 7 月 14 日的租金 1209 元。

去年年底,法院作出判决,认为广州自如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认定租户违约而强行将其搬出涉案房屋被告已构成违约,故须向吴琳琳退回押金 1565 元,退回换租费 815 元以及退回租金 1033 元,共计 3413 元。

然而,就是这一笔区区的 3000 多元,自如方却迟迟未赔付予租户。今年愚人节,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将广州自如列为 " 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金额 3113 元。

但当下,自如及其掌舵者熊林,最为烦恼或许不是这笔三千多元的赔付事件。近段时间,自如被卷入舆论漩涡,对外,租客、业主对自如涨租的举措,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对内,一番人员优化之后,也暴露了公司裁员的尴尬。

疫情之下,自如的流动性或许并不充裕,这才有了对外涨租、对内裁员的举措。2019-2021 年,自如收入分别为 3.09 亿元、1.28 亿元和 1.58 亿元。尽管去年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 23%,但相比于疫情前的 2019 年,仍下降了近五成。

另一边,兄弟公司贝壳找房,也已开始布局租房生意,开启 " 贝壳租房 " 板块。自如与贝壳,熊林与彭永东,在租房领域同场竞技,其中各自藏着怎样的考量,是外界的疑问所在。

对内裁员 & 对外涨租

据市场消息,自如除一线业务部门外,其总部中后台及职能部门不到 4000 人,此次裁员比例约 20%,涵盖互联网营销、运营管理、品质、设计等部门。赔偿标准 N+1,只给两三天的交接的时间。

不过,自如也迅速给出官方回应,表示目前只是对个别部门,进行正常的组织优化调整,但会持续加大服务客户和业主的管家团队的招聘。它直言上半年因为疫情而受到挑战,但会对各个经营维度优化调整。

王鹏(化名)看到自如大批次裁员的新闻,并不惊讶。他是自如 7 年老员工,然而离开后却跟公司闹上了法庭。

至今,他仍清晰记得自己入职自如的日期,2014 年 12 月 3 日。那时候,自如还只是链家的一个内部创业平台。入职后,王鹏被分配至业务拓展部门的业务岗位,后又担任客服服务管家。

2021 年 7 月,自如在未与王鹏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决定给他调整工作岗位并降低了岗位工资,由原来的 6500 元降低为 4500 元。紧接着 2021 年 8 月 31 日,王鹏因 " 自如克扣工资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在请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克扣工资等相关费用,被自如均予以拒绝。他无奈之下,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提起仲裁,后又把前东家告上法庭。

请求法院判令自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11.9 万元,以及 2021 年 7 月 1 日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期间克扣工资 4000 元,还有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期间休息日加班工资 65655 元。

自如则辩称,企业有管理权和调整权,员工应该尊重公司的调整。王鹏原来的岗位是收房和业主谈,调整后的工作内容是把房子租出去,调岗后市场量更大,收入比原来更高。不认可克扣工资。

最终今年 3 月,法院对王鹏的大部分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判决自如应当向王鹏支付经济补偿金为 114072 元,同时应支付 2021 年 7 月和 8 月的岗位工资差额 4000 元;案件受理费 5 元,由自如负担。

不止像王鹏这样的普通员工遭受了自如的不公对待,连自如友家前业务总监也于 2020 年 8 月,被自如生活公司单方下发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目前,在发生裁员风波的同时,关于自如涨价的消息,也在另一端发酵。

近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多地的租客反映,他们的租房合同到期打算续约,却收到了房租上涨的通知,涨价幅度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有人的租金涨幅超过了 20%。

自如管家回应称,这是由于业主新合约、市场供求显著上涨,才导致了租金上涨,是系统自动根据周边房价,自动调整、生成的价格。言外之意,房租的阶段性上调,是市场客观因素推动的。

但不少租客对此并不买账,于是投诉平台上," 霸王条款涨价 "" 强迫消费 " 等标签,纷纷指向自如,引起一波热议。

类似的事情已非首次。此前的 2020 年,就有许多租客声称,在疫情期间,自如租金实际涨幅远超此前承诺的范围。彼时,自如方解释为,这是长租换短续导致的,租金价格变动仅为个别租客情况。

两年之内再陷涨价风波,自如已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眼下,降薪涨租、裁员事件频出,让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自如的经营层面。

自如披露,今年一季度,自如租金保持平稳无大幅波动,其中新一线城市有微幅下降;二季度自如全国租金水平,环比上下波动幅度均在 2% 范围内,续约价格平均涨幅在 2.5% 至 3% 之间。

今年 4 月,贝壳在收购圣都家装时,简单披露过自如的业绩。2019-2021 年,自如收入分别为 3.09 亿元、1.28 亿元和 1.58 亿元。尽管去年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 23%,但相比于疫情前的 2019 年,仍下降了近五成。

两年前,接受了来自软银愿景基金的战略投资之后,自如就再也没有公开战投融资的消息,它只能通过旗下子公司北京自如众诚友融信息科技发行数笔企业 ABS。

同时,长租公寓领域暴雷如潮,自如快速滚动的 " 二房东 " 模式,也备受质疑。疫情之下,它的流动性或许并不充裕,这才有了对外涨租、对内裁员的举措。

" 熊林的事业 "

2011 年,自如创立时,还只是链家的一个内部创业平台。5 年后,它脱离链家独立运作,并迅速成为长租公寓领域的龙头,定位为 " 居住和服务科技企业 "。

左晖曾明确地说:" 我很早就意识到一件事情,自如是熊林的事业,不是左晖的事业。" 从自如独立运作之初,他就不断下放权限,自如既可以自主筹资,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

去年 10 月,自如 CEO 熊林升任公司董事长兼 CEO,接替不久前过世的左晖。眼下,他肩上的担子并不轻,除了要应对企业运营、外部竞争之外,他似乎还要与兄弟公司贝壳在租赁行业同场竞技。

左晖生前对旗下的业务,都定好了接班人,自如由熊林负责,贝壳则交给彭永东。

2021 年底,彭永东发布内部信,宣布成立了贝壳惠居事业群,并全新推出 " 贝壳租房 ",正式切入住房租赁行业。今年初,贝壳租房与乐湾公寓完成签约仪式,在上海徐汇区正式落地首个青年公寓项目。

在贝壳找房 " 一体两翼 " 战略中," 一体 " 即二手房和新房的交易服务," 两翼 " 则是指家居家装和租赁业务。作为 " 两翼 " 之一的租赁业务,备受重视,现已迅速选定了北上深杭等 7 个重点发展城市,并开始探索不同的业务模式。

外界不禁抱有疑问:既然兄弟公司自如已有租房业务,为何彭永东还要在贝壳,另外开辟一个战场,而且没有找自如开展合作?

截止 2022 年 2 月末,贝壳(NYSE:BEKE)的主要股东定格为:Propitious Global 持股 24.80%,腾讯持股 11.50%,软银持股 6.1%,彭永东持股 3.1%,单一刚持股 1.3%。

而在其回港文件中,主要股东股权稍有变化,Propitious Global 持股为 23.3%,较美股低 1.5%;腾讯持股 10.8%,较美股低 0.7%;彭永东持股 4.8%,较美股高 1.5%;单一刚持股 2.7%,较美股高 1.4%。

据披露,彭永东和单一刚拥有的投票权分别为 22.5%、10.2%,如果算上 Propitious Global 委托于百会合伙的 17% 投票权,彭、单二人合计持有 49.7% 投票权,这是自贝壳上市以来,二人所持投票权的峰值。

换言之,链家系的后左晖时代,贝壳是由彭永东与单一刚联手 " 共治 " 的。

彭永东曾任职于 IBM 战略咨询部,并为链家提供咨询服务,他于 2010 年加入链家,曾担任链家网 CEO,但其履历背景和行事风格都与左晖有所不同。

与之相比,单一刚更是链家的创业元老,他见证了公司发展的全部阶段,在公司内部颇具威望,也曾被认为是贝壳找房可能的董事长人选。目前,单一刚也在自如公司中任职。

自如的母公司为北京自如生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它由自如(天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 " 天津自如 ")持股 100%,天津自如则由香港公司 Ziroom ( HK ) Limited 全资拥有。乐居财经穿透获悉,Ziroom ( HK ) 目前有两名董事,分别为熊林和单一刚。左晖妻子朱艳对自如集团持股 35%。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自如对贝壳的应付款项分别为 6.1 亿元、3.36 亿元、3.49 亿元,应收账款分别为 1.23 亿元、0.21 亿元、0.31 亿元。不知道在后续发展进程中,自称独立运转的自如,会不会与贝壳有进一步的大合作。

彭永东发起新的战略,涉足住房租赁行业,或许是想进一步证明自己。不过,他还是在尽量避免与自如的业务重叠。

有市场人士分析,尽管贝壳租房也在部分城市尝试分散式公寓托管,与自如存在一定交集,但是对于自如租房目前的主要模式 " 增益租 ",贝壳租房表示不会选择。

上市搁浅

熊林看着彭永东在新赛道的进取,不知是否有感受到压力。

在资本市场上,贝壳的步伐迈得更快一些。两年前,它便远赴大洋彼岸登陆美股;今年 5 月,在纳斯达克过得并不愉快的贝壳,决定回港,随后发布了今年的一季报。

贝壳找房一季报显示,该公司期内营业收入 125 亿元,同比下降 39.4%;总成交额 5860 亿元,同比下降 45.2%。净亏损 6.2 亿元,调整后净利润 2800 万元。

在疫情之下,贝壳的房产交易业务的业绩,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其包含家居、租赁等板块的新兴业务,实现收入 4.85 亿元,虽同比下滑 15%,但表现却优于新房及二手房等交易主业。

显然,彭永东是想让新兴业务逐渐挑起大梁。

去年 11 月,在贝壳惠居事业群成立的同时,贝壳整装大家居事业群也宣布成立,并设立了整装大家居战略管理与投资中心;今年 2 月,郑深圳被任命为该板块的负责人,直接向彭永东汇报。4 月,贝壳完成对圣都家装的收购,标志着其家装版图继续在扩大。

相比于拥有双重上市地位,并借此取得发展的贝壳,自如的上市进程似乎陷入了停滞。

从 2018 年开始,自如不止一次被传言在海外上市。隔年的 9 月中旬,据外媒 IFR ASIA 报道,自如正考虑于 2020 年在美国上市,筹集 5-10 亿美元。正是那时,青客和蛋壳公寓也在谋划赴美上市计划,争夺 " 长租公寓上市第一股 " 的名号。

彼时,熊林公开发声称,"IPO 就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让更多人的去评判,未来这些人要和你共享利益同时也要共担风险。因此只有自如的各项指标表现得更好、只有自如的品质与服务更好,才会去考虑 IPO。"

如今,蛋壳暴雷,青客盈利不稳,自如的品质与服务也在市场上褒贬不一,其上市的节点仍难以确定。

近年来,自如规模扩张的 " 轮子 ",仍在辘辘前行,如 2020 年并购集中式公寓运营商贝客;在蛋壳暴雷时开启 " 暖冬守护 " 计划,针对蛋壳公寓的业主和租客提供新的服务合约。去年,它又并购了豪宅公寓服务商曼舍,将其作为高端产品的代表。

乐居财经获悉,自如旗下有 15 家全资子公司,间接持股 23 家,涉足北京、上海、武汉、苏州、广州、天津、深圳、成都、杭州、南京等地。

扩张之下,自如却屡屡收到罚单。例如,6 月 9 日,自如将将房屋的客厅打隔断出租给承租人居住使用,被北京市海淀区房屋管理局罚款 7500 元;5 月底,还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2.9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