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象肉,乘兽皮筏,千年未变的楚科奇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楚科奇人居住的木屋。)

变动的世界中,不变的“楚科奇人”

本刊记者/仇广宇 摄影/Evgenia Arbugaeva

发于2021.4.19总第992期《中国新闻周刊》

 

俄罗斯北部最偏远地带的一座小村庄里,生活着一小群以渔猎为生的楚科奇族人。曾经,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全球变暖现象的加剧,他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

 

避世而居

 

根据俄罗斯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楚科奇族大约有5万人,大多数生活在楚科奇自治区的一些定居点中。其中,坐落在该区域最北部边陲,靠近美国阿拉斯加一侧的小定居点埃尔努米诺(Enurmino)备受研究者和艺术家们关注,这里生活着300名左右的楚科奇人,他们千百年来没有受到太多外部文明世界的影响,依然维持着千年前的渔猎生活方式。

 

(海象肉是楚科奇人的主要食物之一,楚科奇人每年都能拿到海象和鲸鱼的配额。)

 

2019年,生活在伦敦的摄影师叶夫根尼娅·阿尔布加耶娃(Evgenia Arbugaeva)前往埃尔努米诺进行拍摄。她出生在俄罗斯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地区)的提克西,这里距离楚科奇人生活的区域不算太远。苏联解体后,她家乡的城市景观也跟着衰落,但童年的苔原景观和壮丽的北极光一直留在她的记忆之中,这些情结促使她在20多年后重返俄罗斯,开始拍摄俄罗斯北极圈附近的村庄。

 

来到埃尔努米诺后,阿尔布加耶娃才体会到了这里交通不便的问题:村民出远门必须使用直升机,一个月仅有1到2个班次,有人偶尔也会也会乘坐雪橇去大城市——但这样要花掉7个小时。网络是恩米尔村和外部世界连通的最便捷方式,不过在这里上网偶尔还是会“掉线”。

 

(尼古拉·罗夫廷在谈及去年去世的妻子时,神情失落。他现在独自生活在一个废弃的气象站里。而从前他住在“雅兰加”里面——楚科奇人用木头和驯鹿皮做成的传统住所。)

 

埃尔努米诺仅有两条街道那么大的范围,但它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却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的古迹、遗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附近生活着鲸鱼、海象、不同种类的海豹,海岸上会见到各种鸟类,北极熊、棕熊、狼獾、北极狐等也经常出没。典型的楚科奇人有两种生活方式:住在内陆地区的倾向游牧,驯鹿且住在帐篷中,而海边的楚科奇人生活在木屋里,家家都拥有由木头制作、被动物皮肤覆盖的大船,组成家庭船队外出捕猎,埃尔努米诺村的村民属于后者。

 

难以改变的信仰

 

如今,埃尔努米诺的楚科奇人仍在距离村庄大约15公里的一块地方捕猎海象、鲸鱼,这是政府为他们划定的捕猎区。楚科奇人的祖先信仰萨满教,尽管以捕猎动物为生,他们仍会通过传统方式,借助祈祷和忏悔请求自然之母的原谅。“这种信仰,来自于他们对人类与其他所有生物的联系的理解,他们并不会将人类的优越感凌驾在动物身上。”阿尔布加耶娃说。

 

(夜幕降临,猎人们将灰鲸的肉吃掉后,回到家中。根据楚科奇人的传统,在回来的路上,猎人只能对灰鲸说话,他们要请求它们的原谅,并解释他们为什么要猎杀它。)

 

历史证明,楚科奇人是一个难以被改变的民族。自18世纪与俄罗斯内陆人接触开始,倔强的楚科奇人就一直不承认沙俄的霸权地位;苏联成立后,楚科奇人受到少数民族政策扶持,开始尝试接受更多的教育,努力融入现代生活,建立国营农场,但因为无法舍弃渔猎生活和自身信仰,变革还是以失败告终。

 

气候变化让这个宁静的地区再起波澜。近些年,埃尔努米诺的春天来得越来越早,秋季逐渐变长,气候愈加不可预测,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动物出现在人们的领地上。在过去的30年中,北极地区的升温速度几乎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冰融化使海象们少了栖身之地,而海象是楚科奇人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现在每年10月左右,埃尔努米诺村的居民都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海象从海底爬出聚集在海岸边的陆地上,挤进人类生活的区域,在这一过程中,经常有海象被挤死。阿尔布加耶娃拍摄到了海象闯进人类住所的场景,她和一位科学家在小木屋里被海象们围困了整整三天,海象们的体温让屋内的气温迅速上升,吼叫声震耳欲聋。

 

(上岸的海象围住阿尔布加耶娃和科学家居住的小木屋。她说,这一次有约10万只海象上了岸。)

 

由于定居点的气候和卫生条件较差,一些楚科奇人开始搬到内陆城市,但也有人坚守传统。2008年,俄罗斯导演阿里克谢·瓦赫鲁舍夫的获奖纪录片《欢迎来到埃尔努米诺》中提到,一位当时30多岁,已从埃尔努米诺迁出到大城市工作的楚科奇人讲述,尽管条件艰苦,仍有年轻人选择留在当地,或者和家乡保持着紧密联系。“他们学习楚科奇语,参加民族庆典,靠捕鲸为生”。

 

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埃尔努米诺也受到了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关注。2017年以来,WWF开始与当地村民合作,把一些因为自然原因死亡的海象迁移到楚科奇海附近的北极熊觅食区,供北极熊食用,试图通过这个办法把影响海象生存的天敌“引诱”到其他地区觅食。

 

(维卡·塔诺姆身穿民族服饰“卡姆利卡”在埃努米诺文化中心排练传统舞蹈。楚科奇人的传统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在模仿动物。)

 

通过在“北极村”中的拍摄,阿尔布加耶娃在大自然中找回了她消逝的童年景象,而她也格外珍视这些传统。“我希望年轻的楚科奇人可以牢记并践行祖先的传统,这并不容易,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正在消失,世界上很多土著人民也有同样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