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小年就有争议,北方人错了?还是南方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各种史料记载,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为何偏偏北方出现了腊月二十三?因皇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约和删繁就简,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小年在官家就成了腊月二十三。就这样,从大清中期开始,小年变成了腊月二十三。

今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孩子醒来咿咿呀呀的声音,更不是妻子早起后的唠叨,而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从腊月初八开始,今天终于听到了鞭炮声,市区依旧是禁止燃放鞭炮的,大家的素质都很高,没有违规。



书生的住所,属于武汉市的郊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繁华没有,有的是朴实无华。

正因是郊区,所以有些区域没有禁止燃放鞭炮,书生这才大清早被鞭炮叫了个早。

不用多想,这是在庆祝小年。

昨天腊月二十三,作为北方人的书生已经在南方过了小年了,今天跟着南方的朋友一起乐呵,别有一番滋味。

昨天跟大家聊了“糖瓜粘”,今儿咱就聊聊小年。

一、小年习俗



小年的习俗不少,大多不分南北。

1、祭灶王

灶王爷,较为低阶的一位神,但他有个很大的权力,每年都要到天庭汇报这家人的善恶。

为了让他多说好话,玉皇大帝多给凡人奖赏,少给惩罚,人们用各式各样的物品祭灶王爷。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祭灶那是男人做的事。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糖瓜,这是祭灶王爷必不可少的供品,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啥时候去汇报呢?小年当天走。



我们放假几天呢?七天,灶王爷也是放假七天,小年走,年三十回,赶上只有二十九,那他老人家只能休息六天,一年也就这几天,他连周末都没有,还是很辛劳的,非常敬业,我们可不得好好的祭他嘛。

灶王爷走,我们要送,民间俗称“送灶”。

农村人都清楚,送灶要准备清水、料豆、秣草,还要纸马,很小的那种。

送走了灶王爷,年三十还要迎接,俗称“接灶”或“接神”。

现如今,我们小年和祭灶一起,但在早期,是分开的。



南朝时期,祭灶是在腊月八日,与腊八节重合,那时候主要用酒,把灶神“灌醉”,让他只汇报好的内容。

到了宋朝,祭灶的时间和小年重合到一起了,直至今天。

2、扫房子

此处的扫房子,不是我们平时扫地拖地,而是把整个房子犄角旮旯都清扫一遍,使其焕然一新。

过年是迎新,扫房子就是为了迎新。

由于后面几天都有其他的年俗,所以放在小年这一天。

3、婚嫁

择日子,这是迷信,但大家还是会那样做。



为啥?对美好的期盼啊。

业总是要开的,婚总是要结的,择个日子不是什么坏事,是对美好的期盼。

小年当天是否适合婚嫁,这个要看黄历,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小年之后,一直到年三十,随便哪一天都可以,因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不用择日子了。

另外,还有一些区域有不同的习俗,书生不多介绍了,都是很有特色的习俗,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留言区留言。

二、争议

争什么?哪一天过小年。

哪一天呢?



比较笼统的说法,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

另外还有一些区域,会在年三十、正月十五等过小年。

特殊的咱就不多说了,毕竟是少数人在过。

不管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都是可以接受的,没必要争,但还是存在争,毕竟有差异嘛。

1、腊月二十四

宋朝年间有一首《祭灶诗》,是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写的,其中写道: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很显然,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

比他还要早的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风土记》也曾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此处,也是腊月二十四。

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大清朝也有相关史料记载,比如《清嘉录》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中写乾隆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

这些都说明,古代有史可考的小年就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腊月二十四是正确的。

先别急嘛,再看看腊月二十三。

2、腊月二十三



各种史料记载,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为何偏偏北方出现了腊月二十三?

是因大清朝的改变。

《温江县志》中写道:“十二月二十四日,旧传灶神上天奏事,先于二十三日夜,各具香花、酒果、灯烛、场糖、钱褚致祭。灶神上天仍是二十四,但是祭祀迁移到了二十三。”

也就是说,本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儿,因皇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约和删繁就简,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小年在官家就成了腊月二十三。

正因此,也就有了那句“官三,民四”,还有“船五”,水上人家过腊月二十五。

皇家怎么过,官员们自然要怎么过。

就这样,从大清中期开始,小年变成了腊月二十三。



“天高皇帝远”,而北方接近权力中心,所以宫里的事儿先听到了,就这样开始跟着皇家一起过腊月二十三了。

有人曾说,小年的时间不同是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等原因所致。

其实不是,而是因皇家先起了头儿,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罢了。

北方人过小年,过大清朝中期以后更该的那一天;南方人过小年,过我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那一天。

3、谁是灶神?

谁都没争,后世之人替上古大神们争。

《周礼》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国语》载: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吕氏春秋》载:其神祝融。

《淮南子》载: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事物原会》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黄帝,人文初祖,华夏民族共主,别说他是灶神,你就说他化身为所有的神都可以。

祝融,公认的火神,说灶神也不错。

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这样的一个人,说他是灶神,没错。

他们会是灶神吗?书生认为谁都不是。



很简单,玉皇大帝在他们面前还是后生呢,前辈给后生做事?在神界是不太可能的。

况且,上古大神们也不干在凡间零七碎打的事情啊。

所以,灶神另有其人。

书生愚见,早期祭灶,只是一种祭祀形式,并无后期的灶神,只是对火的一种敬畏。

后来,随着神话体系的完善,祭灶需要有个目标,随之出现了人的形象的灶神。

具体是谁,众说纷纭,都是对的,因为都给某个人成为灶神编了故事,都有其成为灶神的理由。



正因不确定是谁,各地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的形象才会十分相似,与大多数形象不同的灶神,那一定是特指的某位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人物,但地域性很强。

灶神具体是哪一位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祭祀,要传承。

说在最后:

小年,我们按照绝大多数史载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过是对的,根据大清中期以后皇家和官员们的腊月二十三过也是对的。

日期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仪式感和对美好的期盼,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荆楚岁时记》

2、《周礼》

3、《吕氏春秋》

4、《国语》

5、《淮南子》

6、《事物原会》

7、《风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