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3天10亿,秘密都在陈凯歌这两句话里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公映三天票房10亿,豆瓣评分8.2,猫眼评分9.7,淘票票评分9.5

《我和我的祖国》在票房和口碑上一马当先领跑国庆档!

用一个词表达观影体验的话,那就是惊喜——因为电影完成度和观赏性要比预期高出太多。



总导演陈凯歌,与六位不同风格导演,从建国以来众多大事中选出七个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入手。



原本七位导演只准备了两个摄制团队,后来考虑到影片的呈现效果,同时也为了尊重导演的创作独立性,最后给每个导演都配备了一个独立摄制组。

正是这种自由的创作氛围,观众才能看到七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陈凯歌导演亲掌镜的则是——《白昼流星》

它将陈凯歌导演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现实的人文思考体现地淋漓尽致。



首先,它有独特的故事背景

其他六部的背景都是北京/上海/香港这种大城市,只有《白昼流星》将故事放在了偏远边陲。



陈凯歌导演在采访中提到:

“我们的国家国土辽阔,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在东部发达地区,也应该注目那些暂时落后的地区。再贫困的地方也是中国国土,再穷的孩子也是中华儿女。”

这就是陈凯歌独特的创作角度,深度的人文关怀自然出来了。



其次,它有着深邃的故事主题。

两个没有父母管教的流浪少年沃德勒和哈扎布,从少管所释放后被叔叔送到了扶贫干部李叔那里。



李叔担起了少年人生导师的角色,他给孩子们衣服和餐食,带着孩子们去见证神舟十一号的成功返航。

陈凯歌用“天·地·人”三个维度将边陲地区的精准扶贫和中国航天梦巧妙结合在一起,这绝对是大师手笔。



在陈导极有审美的运镜中,我们有幸一览长河落日圆的视觉奇观,内蒙古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也赋予了《白昼流星》苍凉和壮美。



就像冉阿让在主教洗礼下改过自新,目睹白昼流星后接受精神洗礼的沃德勒和哈扎布也开始蜕变。



《白昼流星》的名字充满了超现实主义色彩。

流浪少年四处漂泊,李叔带孩子们看神舟飞船返舱造成的白昼流星。

“流星”在这里可以作为一种意象理解,它代表的是流浪少年不必再漂泊的希望。



整个故事如同一篇现代寓言。

有些观众或许会觉得两个流浪儿参与到宇宙飞船返回舱落地过程中,有些不合逻辑。

其实,让少年和宇航员对话本就是超现实的艺术处理。

哪怕中国科技已经发展到载人航天的程度,依然有人挣扎在贫困中,两者出现在在同一个地方,形成的对比引人深思。

这也是陈凯歌导演对“吃不饱饭的边陲上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去发展航天事业”最浪漫的回答。



《白昼流星》让我回想起,陈凯歌导演早年的作品《黄土地》《边走边唱》《孩子王》——

他习惯于在现实主义题材中融入中国式浪漫思考,洞察着生命、人性和社会,这是他作品最为迷人之处。

《白昼流星》无疑是所有故事中最具大师气象的杰作,它为《我和我的祖国》定下了鲜明的基调。

有了鲜明的基调,7个不同的故事就拥有一个灵魂,就不用担心漫无章法,令人出戏了。



我们来看看陈凯歌交出的这份出色答卷。

《前夜》独辟蹊径,聚焦1949年开国大典的准备过程。

正统戏剧风格中不缺笑点,再加上有国民好感度极高的实力演员黄渤做主演,可以说开了个好头;



《相遇》文艺悲伤,讲述一个充满遗憾美的爱情故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无名英雄的奉献和牺牲。



为了避免观众过度压抑,温情市井的《夺冠》紧跟其后。

徐峥导演的《夺冠》还是鲜明的徐式喜剧风格,上海弄堂里小孩子的懵懂情愫和1984年女排夺冠融合在一起。



《回归》肃穆庄重,故事从中方和英方对于国旗升降时间的冲突说起,刻画出香港警察、钟表匠、护旗手等群像人物,突出1997年香港回归的分秒必争。



接下来的《北京你好》轻松愉悦,本质上是黑色幽默故事,用北京的哥一张“命运多舛”的奥运会门票带我们回顾2008年举国欢庆的盛况。



《白昼流星》质朴,苍凉的戈壁沙漠荡涤灵魂;《护航》时尚,清澈的蓝天白云洗眼治愈,影片从视觉效果上就在安抚观众。



在7个故事里哭哭笑笑,主题各异,又一以贯之,一气呵成。

再加上葛优、黄渤、张译、吴京、任达华、惠英红、宋佳、王千源、陶虹、刘昊然等将近半个娱乐圈的豪华演员阵容,这份为祖国70年生日的献礼,实在厚重。

《我和我的祖国》,这份最为独特的献礼片,用大师视角高屋建瓴、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进入了老百姓的心。

可喜的是,观众们终于get到陈导的良苦用心,以目前的票房增长速度,它刷新国庆献礼片票房,乃至成就历史的爆款只是时间问题。

国产电影史会记住这部电影,感谢陈凯歌及所有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