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王羲之名篇发现“囧”字 甲骨文中已有“囧”字(图)

王羲之名篇发现“囧”字 甲骨文中已有“囧”字

文章来源: 的的 于 2009-07-14 01:15:1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囧”字,因为它类似人失意的表情,对于当今网络世界里的那些不公之事,网友们均不约而同地书写着“囧”,并为它注释着意义,甚至为它开设网站。大家多以为“囧”来源于现代,是利用电脑程序拼接而来。然而,昨日两位江津网友在临摹王羲之的《远宦帖》时,意外发现当中清晰地印上了一个“囧”字样的印章。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h/news/2009/07-14/U177P4T8D1773681F107DT2009071407384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王羲之的《远宦帖》 网友供图



    “囧”现1677年前的书信?

  昨日,江津读高中的蔡同学和彭先生在家临摹王羲之的《远宦帖》时,意外发现了在纸张的右侧,清晰地印上了一个“囧”样的红章,莫非王书圣也喜欢写“囧”字。两人立刻将此事发在了网上。

  据宋代黄伯思所指,《远宦帖》又称《省别帖》,是《十七帖》中的书信。王羲之于成帝咸和九年赴武昌为征西府参军,公元332年时,王羲之在武昌担任庾亮的军事参谋,而好友周抚刚好从武昌转至益州镇守,此帖便是羲之在当时写给周抚的一封信札。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建副教授介绍,《远宦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生涯非常有代表性的草书作品,他在这幅作品中将笔法、技巧的高超体现得淋漓尽致,是草书学习者的必修课程。特别是“远”和“宦”字,由粗到细,一气呵成,一般人无法做到。《远宦帖》价值不可估量,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内。

    “囧”实际是“公”字加框

  曹教授称,这幅作品在历史上一直是宫廷的收藏珍品。在收藏界有一个传统,历任藏家都会将自己的印章加在原作品上。《远宦帖》到了清代,一位名叫耿信公的书画鉴藏家拥有了它。曹教授认为这个“囧”字的正读应该是“gong”,其实是藏家耿信公名字中的“公”字加了印章的边框。但是作为收藏者在作品中加盖的印章,对提升作品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囧”之历史

    甲骨文中已有“囧”字

  曹教授还介绍说,“囧”字型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一种象形字。在先秦的战国时代,它是作为官方发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吉祥图案。在篆书字体中,最早的“日”的写法就是“囧”。后来,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篆书的写法,“明”字写成“囧月”,现在仍然有人在沿用这种做法。

  记者在网上查阅了“囧”在历史中的五种说法。许慎《说文·囧部》中的“囧”是指窗户;屈万里的“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于省吾先生认为,“ 囧”为祭名,通盟。于辞义认为“囧”是地名:“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近人殷康《古文部首》提及“囧”为“牛耳形”,并作图释。

    网友声音 囧字难以替代

  网友“ColorZ”如今已是位大学生,他接触“囧”字是在两年前。他介绍,第一眼看见这个字的时候,他和朋友均猜测,这是网友利用Windows造字程序拼凑起来的。由于“囧”酷似人失意时的表情,在对于网上的一些事件,用一个字足以表现心情,所以很快流行开来。现在多用于表达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心情。据说“囧”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随后来到中国大陆,然后传入香港。一些网民受到“Orz”(三个字母连起来看起来像一个人在磕头)的启发,发明了“囧rz”,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惬意。现在,“囧”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并且很难被替代。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庆后三弟全家美籍负责在美资产 杜建英小儿生父存疑
特朗普:他是我任命的最差劲的官员之一 这个“蠢货”
美媒猛批:中国人想通了,如今美国人却不懂了
美企CEO偷情在演唱会被拍 发文道歉 呼吁尊重隐私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烧! 传当事女大生遭惩处后坠楼

24小时讨论排行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万就击穿了?
安吉丽娜朱莉的19岁亲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恋人同居
美国加州州长跳脚:特朗普想把未来拱手交给中国!
遗产争夺扑朔迷离 宗馥莉被要求说明百万美元下落
冰箱上安摄像头:宗馥莉有被害妄想吗?
王室密谈录音疑流出!哈里求和条件曝光:要弃梅根了?
爱泼斯坦门,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烦
马克龙泽连斯基通话,更多幻影战机将进入俄乌战场
宗馥莉:上岸第一剑,先斩老父亲
黄仁勋急了!英伟达H20解禁,却已挡不住“中国芯”
特朗普起诉默多克和新闻集团 索赔百亿美元
美国国务院大裁员伤筋动骨,亚太策略恐沦为空谈
纽约CEO跟女高管相拥听演唱会,上大屏幕后忙躲闪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给爱泼斯坦写过粗俗的生日贺信
继雷军之后 黄仁勋“密会”MiniMax 深度交流两小时
官媒:链博会境外展商美国最多 脱钩走不远!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王羲之名篇发现“囧”字 甲骨文中已有“囧”字

的的 2009-07-14 01:15:13


“囧”字,因为它类似人失意的表情,对于当今网络世界里的那些不公之事,网友们均不约而同地书写着“囧”,并为它注释着意义,甚至为它开设网站。大家多以为“囧”来源于现代,是利用电脑程序拼接而来。然而,昨日两位江津网友在临摹王羲之的《远宦帖》时,意外发现当中清晰地印上了一个“囧”字样的印章。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h/news/2009/07-14/U177P4T8D1773681F107DT2009071407384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王羲之的《远宦帖》 网友供图



    “囧”现1677年前的书信?

  昨日,江津读高中的蔡同学和彭先生在家临摹王羲之的《远宦帖》时,意外发现了在纸张的右侧,清晰地印上了一个“囧”样的红章,莫非王书圣也喜欢写“囧”字。两人立刻将此事发在了网上。

  据宋代黄伯思所指,《远宦帖》又称《省别帖》,是《十七帖》中的书信。王羲之于成帝咸和九年赴武昌为征西府参军,公元332年时,王羲之在武昌担任庾亮的军事参谋,而好友周抚刚好从武昌转至益州镇守,此帖便是羲之在当时写给周抚的一封信札。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建副教授介绍,《远宦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生涯非常有代表性的草书作品,他在这幅作品中将笔法、技巧的高超体现得淋漓尽致,是草书学习者的必修课程。特别是“远”和“宦”字,由粗到细,一气呵成,一般人无法做到。《远宦帖》价值不可估量,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内。

    “囧”实际是“公”字加框

  曹教授称,这幅作品在历史上一直是宫廷的收藏珍品。在收藏界有一个传统,历任藏家都会将自己的印章加在原作品上。《远宦帖》到了清代,一位名叫耿信公的书画鉴藏家拥有了它。曹教授认为这个“囧”字的正读应该是“gong”,其实是藏家耿信公名字中的“公”字加了印章的边框。但是作为收藏者在作品中加盖的印章,对提升作品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囧”之历史

    甲骨文中已有“囧”字

  曹教授还介绍说,“囧”字型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一种象形字。在先秦的战国时代,它是作为官方发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吉祥图案。在篆书字体中,最早的“日”的写法就是“囧”。后来,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篆书的写法,“明”字写成“囧月”,现在仍然有人在沿用这种做法。

  记者在网上查阅了“囧”在历史中的五种说法。许慎《说文·囧部》中的“囧”是指窗户;屈万里的“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于省吾先生认为,“ 囧”为祭名,通盟。于辞义认为“囧”是地名:“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近人殷康《古文部首》提及“囧”为“牛耳形”,并作图释。

    网友声音 囧字难以替代

  网友“ColorZ”如今已是位大学生,他接触“囧”字是在两年前。他介绍,第一眼看见这个字的时候,他和朋友均猜测,这是网友利用Windows造字程序拼凑起来的。由于“囧”酷似人失意时的表情,在对于网上的一些事件,用一个字足以表现心情,所以很快流行开来。现在多用于表达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心情。据说“囧”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随后来到中国大陆,然后传入香港。一些网民受到“Orz”(三个字母连起来看起来像一个人在磕头)的启发,发明了“囧rz”,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惬意。现在,“囧”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并且很难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