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1700岁广东最大铜鼓雨后“显身”揭开神秘面纱(图)

1700岁广东最大铜鼓雨后“显身”揭开神秘面纱

文章来源: skywalker2010 于 2009-06-22 18:44:2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06-22/U136P4T8D1744272F107DT200906221736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周亨铜鼓”造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06-22/U136P4T8D1744272F116DT200906221736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周亨铜鼓”鼓面。

为广东现今发现的最大铜鼓 有望被安置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比邻“南海一号”  

  一场大雨,刚刚改道的河床在雨水的冲刷下坍塌,而一小块裸露在外的金属,在放牛老农的不经意发现中,却掘出广东考古上的一大“奇迹”。4月13日,在阳江市阳东县一个小山村,掩埋了1700多年的“周亨铜鼓”在雨水的冲刷下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考证,该铜鼓属于北流型铜鼓,年代约为东汉中晚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其大小位列广东第一,排在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6597号铜鼓之后,属全国第三;但就高度而言,“周亨铜鼓”则是“全国第一”。

  昨日,记者从阳江文广新局获悉,该市正在制定铜鼓保护方案,“周亨铜鼓”有望和“南海一号”成为邻居,共同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

  放牛老汉发现千年铜鼓

  阳东县大八镇周亨村的村民李学辉没有想到,一场大雨竟然冲刷出千年铜鼓。

  4月13日,倾盆大雨,58岁的农民李学辉牵着耕牛沿着刚刚改道的村边小河放牧,因为一场大雨,一处河床发生坍塌,正从这里经过的李学辉无意当中看到坍塌处露出一块金属,他跳下河床,想拽出来后拿回家里卖掉赚点小钱,没想到拽也拽不动,用手扒后才发现金属块的体积特别大。

  “可能是宝贝。”李老汉想到这里,急忙找来一些树枝等,盖上裸露部分,跑回家里叫家人过来帮忙,因为河水浸漫,几个人整整忙了4个多小时,一个完整的“大铁器”才展现在大家面前。不过由于重量太重,李老汉只好又找了几个村民,8个人顺着河水把笨重的“大铁器”打捞上岸。

  “可能是文物。”14日凌晨1时多,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警员前往把它搬到周亨村保管,后在阳江市文物部门的帮助下运回市里,等待文物专家前来鉴定。

  铜鼓广东最大全国第三

  昨日下午,记者在阳江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冯志兵副科长的带领下,来到放置“周亨铜鼓”的地方。记者看见 “周亨铜鼓”体形硕大,厚重,鼓面宽平,边缘伸出鼓颈外,鼓身束腰呈反弧形,上面还黏着细细的泥沙,因为常年掩埋底层,铜鼓表面已经出现斑驳的铜锈。而鼓面和鼓腰上镂刻着精美的细纹,鼓面正中间镶有八道光芒四射的太阳纹。

  据冯志兵介绍,“周亨铜鼓”共有两对圆茎鼓耳,鼓面上面分布有6对青蛙,两两相对,蛙形小而朴实,鼓面上有11晕(圆环),每一晕由三弦构成,中心太阳纹光芒直接穿透第一道晕圈,晕和晕之间填满了细细的云纹和菱形雷纹。

  “‘周亨铜鼓’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古铜鼓,鼓身高度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全国第三大古铜鼓。”据冯志兵介绍,目前能和“周亨铜鼓”相媲美的只有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6597号铜鼓,这两者的鼓面直径分别为165厘米和145厘米,而“周亨铜鼓 ”的鼓面直径为142厘米,位列全国第三大,但其鼓身却高82厘米,比前两者的67.5厘米和78.8厘米都高,高度上排名全国第一。

  将移至海上丝绸

  之路博物馆保护

  据冯志兵介绍,“周亨铜鼓”是阳江文物考古上的重大发现,阳江市已经开始和省文物保护部门的青铜器专家沟通,并制定铜鼓的保护方案,现阶段主要集中在铜鼓的除沙、防锈等。

  “未来铜鼓将放到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保管。”冯志兵说,铜鼓方案一旦经专家认证确定后,“周亨铜鼓”将被安置到“新家”。

  专家视点

  广东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魏峻博士在考察“周亨铜鼓”后认为,根据铜鼓埋藏的现场土层分析,铜鼓埋藏地的土层都没有动过,是“生土”,说明铜鼓本身就埋在这里,加上边上墓葬,属于孤立掩埋,至于为什么孤立掩埋至今还是谜。

  为什么铜鼓保存完好?魏峻博士认为,其中一大原因在于该鼓鼓面朝下、鼓脚朝上,有利于减轻鼓面压力。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则认为,根据“周亨铜鼓”外观造型、鼓身纹饰、鼓耳和立蛙的特征,可以判断该铜鼓应该属于北流型铜鼓的中晚期,制造年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距今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铜鼓揭秘

  青蛙象征多子多福

  在“周亨铜鼓”上镂刻着6对青蛙造型,这些青蛙和铜鼓中心的太阳相互结合在一起,其中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据冯志兵介绍,古代铜鼓多为俚族所用,在俚族的文化当中,青蛙是俚族的图腾,而青蛙又有太阳之子之称,象征着多子多福。因此,目前出土的铜鼓,一般都镂刻有这些造型。

  铜鼓大小象征权力大小

  冯志兵说,铜鼓的运用地方很多,可以用在战场上,通过鼓声传递战争信息、指挥战争;也可以用在集会、祭祀等方面。像广西一些地方,铜鼓现在还应用在红白喜事上。

  另外,铜鼓的制造很讲究,其大小不同反映的内涵也不同,铜鼓越大,说明拥有铜鼓的人权力越大。

  文、图/记者陈杰 通讯员许广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这语言最难学 我不会模仿 会引起很大混乱
特朗普自称“从不画画” 但他的许多简笔画都在拍卖
博索纳罗:被强制戴电子脚镣无比屈辱 我已经70了
一审领刑12年,海航原董事长陈峰当庭表示上诉
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24小时讨论排行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川普将宣布重大贸易协议 产业国别关税 8月同步生效
马斯克连发35条贴文:抨击特朗普“掩盖爱泼斯坦案”
因为天太热 美驻武汉总领馆罕见暂停签证面谈预约
接收31名离美研究者,马克龙真从美国抢到了人
宗庆后遗产案新进展,这次国资大股东不忍了!
官方数据的泄露,杭州"粪水"水一个月前已经爆发了
被边缘化处置 他可能是被扎克伯格伤害最深的人
宗庆后未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律师分析三种可能
爸爸是清华博士,但娃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
中国记协何时最勇敢?在安全的时候
参加演唱会致不伦恋曝光 美国科技公司总裁辞职
《华尔街日报》回怼特朗普:没在怕,法庭见!
"老破小"卖房故事:降价百万抛售,毁约赔10万,再卖又跌34万
祸从口出!ASML一句话致使市值蒸发300亿美元
中国国防部:中越将在广西举行首次陆军联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1700岁广东最大铜鼓雨后“显身”揭开神秘面纱

skywalker2010 2009-06-22 18:44:26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06-22/U136P4T8D1744272F107DT200906221736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周亨铜鼓”造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06-22/U136P4T8D1744272F116DT200906221736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周亨铜鼓”鼓面。

为广东现今发现的最大铜鼓 有望被安置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比邻“南海一号”  

  一场大雨,刚刚改道的河床在雨水的冲刷下坍塌,而一小块裸露在外的金属,在放牛老农的不经意发现中,却掘出广东考古上的一大“奇迹”。4月13日,在阳江市阳东县一个小山村,掩埋了1700多年的“周亨铜鼓”在雨水的冲刷下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考证,该铜鼓属于北流型铜鼓,年代约为东汉中晚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其大小位列广东第一,排在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6597号铜鼓之后,属全国第三;但就高度而言,“周亨铜鼓”则是“全国第一”。

  昨日,记者从阳江文广新局获悉,该市正在制定铜鼓保护方案,“周亨铜鼓”有望和“南海一号”成为邻居,共同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

  放牛老汉发现千年铜鼓

  阳东县大八镇周亨村的村民李学辉没有想到,一场大雨竟然冲刷出千年铜鼓。

  4月13日,倾盆大雨,58岁的农民李学辉牵着耕牛沿着刚刚改道的村边小河放牧,因为一场大雨,一处河床发生坍塌,正从这里经过的李学辉无意当中看到坍塌处露出一块金属,他跳下河床,想拽出来后拿回家里卖掉赚点小钱,没想到拽也拽不动,用手扒后才发现金属块的体积特别大。

  “可能是宝贝。”李老汉想到这里,急忙找来一些树枝等,盖上裸露部分,跑回家里叫家人过来帮忙,因为河水浸漫,几个人整整忙了4个多小时,一个完整的“大铁器”才展现在大家面前。不过由于重量太重,李老汉只好又找了几个村民,8个人顺着河水把笨重的“大铁器”打捞上岸。

  “可能是文物。”14日凌晨1时多,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警员前往把它搬到周亨村保管,后在阳江市文物部门的帮助下运回市里,等待文物专家前来鉴定。

  铜鼓广东最大全国第三

  昨日下午,记者在阳江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冯志兵副科长的带领下,来到放置“周亨铜鼓”的地方。记者看见 “周亨铜鼓”体形硕大,厚重,鼓面宽平,边缘伸出鼓颈外,鼓身束腰呈反弧形,上面还黏着细细的泥沙,因为常年掩埋底层,铜鼓表面已经出现斑驳的铜锈。而鼓面和鼓腰上镂刻着精美的细纹,鼓面正中间镶有八道光芒四射的太阳纹。

  据冯志兵介绍,“周亨铜鼓”共有两对圆茎鼓耳,鼓面上面分布有6对青蛙,两两相对,蛙形小而朴实,鼓面上有11晕(圆环),每一晕由三弦构成,中心太阳纹光芒直接穿透第一道晕圈,晕和晕之间填满了细细的云纹和菱形雷纹。

  “‘周亨铜鼓’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古铜鼓,鼓身高度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全国第三大古铜鼓。”据冯志兵介绍,目前能和“周亨铜鼓”相媲美的只有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6597号铜鼓,这两者的鼓面直径分别为165厘米和145厘米,而“周亨铜鼓 ”的鼓面直径为142厘米,位列全国第三大,但其鼓身却高82厘米,比前两者的67.5厘米和78.8厘米都高,高度上排名全国第一。

  将移至海上丝绸

  之路博物馆保护

  据冯志兵介绍,“周亨铜鼓”是阳江文物考古上的重大发现,阳江市已经开始和省文物保护部门的青铜器专家沟通,并制定铜鼓的保护方案,现阶段主要集中在铜鼓的除沙、防锈等。

  “未来铜鼓将放到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保管。”冯志兵说,铜鼓方案一旦经专家认证确定后,“周亨铜鼓”将被安置到“新家”。

  专家视点

  广东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魏峻博士在考察“周亨铜鼓”后认为,根据铜鼓埋藏的现场土层分析,铜鼓埋藏地的土层都没有动过,是“生土”,说明铜鼓本身就埋在这里,加上边上墓葬,属于孤立掩埋,至于为什么孤立掩埋至今还是谜。

  为什么铜鼓保存完好?魏峻博士认为,其中一大原因在于该鼓鼓面朝下、鼓脚朝上,有利于减轻鼓面压力。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则认为,根据“周亨铜鼓”外观造型、鼓身纹饰、鼓耳和立蛙的特征,可以判断该铜鼓应该属于北流型铜鼓的中晚期,制造年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距今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铜鼓揭秘

  青蛙象征多子多福

  在“周亨铜鼓”上镂刻着6对青蛙造型,这些青蛙和铜鼓中心的太阳相互结合在一起,其中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据冯志兵介绍,古代铜鼓多为俚族所用,在俚族的文化当中,青蛙是俚族的图腾,而青蛙又有太阳之子之称,象征着多子多福。因此,目前出土的铜鼓,一般都镂刻有这些造型。

  铜鼓大小象征权力大小

  冯志兵说,铜鼓的运用地方很多,可以用在战场上,通过鼓声传递战争信息、指挥战争;也可以用在集会、祭祀等方面。像广西一些地方,铜鼓现在还应用在红白喜事上。

  另外,铜鼓的制造很讲究,其大小不同反映的内涵也不同,铜鼓越大,说明拥有铜鼓的人权力越大。

  文、图/记者陈杰 通讯员许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