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秦兵马俑发掘遭遇彩俑脱漆难题 秦俑原型系侍卫(图)

秦兵马俑发掘遭遇彩俑脱漆难题 秦俑原型系侍卫

文章来源: icer 于 2009-06-15 01:16: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 “秦俑一号坑发掘”追踪 备受瞩目的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于6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国家批准的发掘点在一号坑北部中段。随着铁铲、毛刷的挥动,陶俑、陶马、铜镟、彩俑、彩漆木环等遗迹、遗物相继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发掘 秦俑考古队获发掘资格

兵马俑自1974年3月发现以来,国家文物局委托陕西省组织的秦俑考古队共发掘出1000多件秦俑。在1989年和1994年,又先后发掘了三号坑的全部以及二号坑的局部。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2009年秦俑考古发掘面积为200平方米,同时,秦俑一号坑考古发掘的五年规划也已获批。

考古发掘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秦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指着正在考古工地忙碌的考古专家们说,他们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国家认可的考古发掘资格后,方可开展考古工地的日常发掘工作。

秦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说,随着秦始皇陵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急需大量的考古人员。为此,秦俑博物馆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团体资格的申报,于今年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参与了此次发掘工作。“这是秦俑博物馆第一次以独立资格组织考古发掘队开展考古工作。”

难题 保证不褪色成攻关课题

按常理,兵马俑是彩绘的。但在以往一号坑发掘出的兵马俑因年代久远,都已褪为浅色。如何在发掘过程中保证秦俑不褪色始终是考古人员攻关的课题。

真正让考古专家棘手的彩绘保护问题出现在清理二号坑的彩绘陶俑时。由于陶俑已埋在地下2000多年,受到各种自然侵害,有的颜色层下的生漆底层已经老化,失去了与俑体表面的黏附力,出土5-6分钟即翘卷脱落。

秦俑专家袁仲一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大家绞尽脑汁,商讨出清理和保护方案:先用喷雾器喷水使俑上的覆盖土松散,再用竹签、手术刀轻轻剔剥,用镊子夹小棉球清洗。清理一小片后,立即用针管将加固剂注入颜色层之间以防脱落。一个俑一般要经过八九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方可清理结束。”

负责此次发掘任务的执行领队许卫红证实了袁老的说法:“我们已具备了成功保存彩俑的技术。从13日的发掘情况看,彩绘漆木环和半身陶俑的大面积彩绘等遗迹、遗物的保存情况比预想的好。预计今后的发掘也会十分顺利,彩俑的出土将为期不远。”

破谜 秦俑归属之谜待解

根据已往的考古发掘资料,秦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

专家推测,一号坑内秦俑有前锋、有左右两翼,中间是战车与步兵相杂,其排列象征着宿卫秦始皇京城咸阳的矩形混编部队———宿卫军,并与二、三号坑的秦俑分属左、中、右三军,属于军阵。

然而,这一说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刘九生认为,以“军阵”陪葬违背中国人崇尚死后安宁的理念,“宿卫”京城也于史无证。

古建专家陈景元先生认为,秦俑是秦国宣太后的陪葬坑。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赵世超说,或许,随着土木结构俑坑的“打开”,可以解开秦俑及其俑坑性质的归属之谜。据新华社电

■ 观点

“百年后也难实现秦陵发掘”

秦俑考古队队长称,秦俑二号坑今后也会再次发掘

“今后的亮点还是在秦陵的发掘上。”昨日,秦俑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陕西省秦俑博物馆考古部在今年年初分别成立了秦俑考古队和秦陵考古队,今后这两支队伍将逐步钻探、调查秦陵陵区的陪葬陵。

但是,刘占成说,对于秦陵主体的发掘,估计会隔很长时间,因为技术问题,还有文物保护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估计一百年后都发掘不了。”

刘占成说,新成立的这两支考古队今后将逐步对秦陵陵区进行发掘,主要是秦陵的陪葬陵,其中兵马俑也属秦陵的陪葬坑。

目前,兵马俑三号坑已发掘完毕。刘占成表示,前日,兵马俑一号坑开启第三次发掘后,未完成发掘的兵马俑二号坑肯定会进行发掘,只是时间的问题。

秦俑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何宏说,今后对于其他兵马俑坑的发掘也需要国家审批

专家称秦俑按秦始皇近臣侍卫原型仿制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373/1837307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秦俑一号坑发掘示意图。

秦俑一号坑考古工地14日较平静。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执行领队许卫红说:“除清理第二次发掘的回填土外,今天主要对昨天发现的彩绘继续进行加固保湿。”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秦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专家推测,一号坑内秦俑有前锋和左右两翼,中间战车与步兵相杂,其排列象征着宿卫秦始皇京城咸阳的矩形混编部队——宿卫军,并与二、三号坑的秦俑分属左、中、右三军,属于军阵。

然而,这一说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九生认为,以“军阵”陪葬违背中国人崇尚死后安宁的理念,秦俑实际上源于秦始皇动用的近臣侍卫——“郎系统”,秦俑是对这些侍卫及其真马真车和装备的复制。整个一号坑呈现的是秦始皇出行或举行盛典时的生活场景。还有专家把秦俑与秦始皇剥离开来。古建专家陈景元先生认为,秦俑是秦国宣太后的陪葬坑。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赵世超说,随着土木结构俑坑的“打开”,或许可以解开秦俑及其俑坑性质的归属之谜。

高科技疑云笼罩兵马俑

伴随着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进程,观众也期待一些高科技谜团能够被揭开。



彩绘物质只在超导世界存在


陶俑身上残存的彩绘颜色,经专家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成分硅酸铜钡被认为是人工制造的,这种紫色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曾发现,如今的人们只有在超导世界里的衍生物中发现这种紫色物质,而如此高科技合成物怎会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铸造青铜剑竟用电子镀铬技术


当年出土的青铜兵器,埋葬于地下两千多年仍光亮如新,专家发现这些青铜兵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铬盐氧化层。可]电子镀铬技术直至20世纪才出现,当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至今无人知晓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参加演唱会致不伦恋曝光 美国科技公司总裁辞职
他死于762年,他的朋友圈却传到了2025年
稳定币法案落地,比特币跳水,美国银行业坐不住了
美政府想"断供"马斯克旗下航天企业,但审查发现离不开
30年王室规定将松绑?威廉凯特考虑为儿子打破传统

24小时讨论排行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艺被联合国撤销
中国男在硅谷卖酱香饼月赚$2万被逮捕 疑因“无照”…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再造3个三峡"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工意味著什么?
幼儿园铅中毒案调查出炉 人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美籍华人商务部员工前往中国探亲后被禁出境
官方数据的泄露,杭州"粪水"水一个月前已经爆发了
美媒爆料:特朗普厌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残局
中国国防部:中越将在广西举行首次陆军联训
川普将宣布重大贸易协议 产业国别关税 8月同步生效
川普不爱电动车 美政策大转弯 电车将变贵
5年人口暴涨近500万,它凭什么
共和党出招反制中共 提案逼华府与北京“断亲”
ICE再爆争议!男子送女儿上学 当场被砸破车窗逮捕
川普孙女庆14岁生日!伊凡卡母女美照连发
中国机器人3分钟就能自行换电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秦兵马俑发掘遭遇彩俑脱漆难题 秦俑原型系侍卫

icer 2009-06-15 01:16:33
■ “秦俑一号坑发掘”追踪 备受瞩目的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于6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国家批准的发掘点在一号坑北部中段。随着铁铲、毛刷的挥动,陶俑、陶马、铜镟、彩俑、彩漆木环等遗迹、遗物相继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发掘 秦俑考古队获发掘资格

兵马俑自1974年3月发现以来,国家文物局委托陕西省组织的秦俑考古队共发掘出1000多件秦俑。在1989年和1994年,又先后发掘了三号坑的全部以及二号坑的局部。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2009年秦俑考古发掘面积为200平方米,同时,秦俑一号坑考古发掘的五年规划也已获批。

考古发掘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秦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指着正在考古工地忙碌的考古专家们说,他们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国家认可的考古发掘资格后,方可开展考古工地的日常发掘工作。

秦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说,随着秦始皇陵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急需大量的考古人员。为此,秦俑博物馆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团体资格的申报,于今年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参与了此次发掘工作。“这是秦俑博物馆第一次以独立资格组织考古发掘队开展考古工作。”

难题 保证不褪色成攻关课题

按常理,兵马俑是彩绘的。但在以往一号坑发掘出的兵马俑因年代久远,都已褪为浅色。如何在发掘过程中保证秦俑不褪色始终是考古人员攻关的课题。

真正让考古专家棘手的彩绘保护问题出现在清理二号坑的彩绘陶俑时。由于陶俑已埋在地下2000多年,受到各种自然侵害,有的颜色层下的生漆底层已经老化,失去了与俑体表面的黏附力,出土5-6分钟即翘卷脱落。

秦俑专家袁仲一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大家绞尽脑汁,商讨出清理和保护方案:先用喷雾器喷水使俑上的覆盖土松散,再用竹签、手术刀轻轻剔剥,用镊子夹小棉球清洗。清理一小片后,立即用针管将加固剂注入颜色层之间以防脱落。一个俑一般要经过八九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方可清理结束。”

负责此次发掘任务的执行领队许卫红证实了袁老的说法:“我们已具备了成功保存彩俑的技术。从13日的发掘情况看,彩绘漆木环和半身陶俑的大面积彩绘等遗迹、遗物的保存情况比预想的好。预计今后的发掘也会十分顺利,彩俑的出土将为期不远。”

破谜 秦俑归属之谜待解

根据已往的考古发掘资料,秦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

专家推测,一号坑内秦俑有前锋、有左右两翼,中间是战车与步兵相杂,其排列象征着宿卫秦始皇京城咸阳的矩形混编部队———宿卫军,并与二、三号坑的秦俑分属左、中、右三军,属于军阵。

然而,这一说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刘九生认为,以“军阵”陪葬违背中国人崇尚死后安宁的理念,“宿卫”京城也于史无证。

古建专家陈景元先生认为,秦俑是秦国宣太后的陪葬坑。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赵世超说,或许,随着土木结构俑坑的“打开”,可以解开秦俑及其俑坑性质的归属之谜。据新华社电

■ 观点

“百年后也难实现秦陵发掘”

秦俑考古队队长称,秦俑二号坑今后也会再次发掘

“今后的亮点还是在秦陵的发掘上。”昨日,秦俑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陕西省秦俑博物馆考古部在今年年初分别成立了秦俑考古队和秦陵考古队,今后这两支队伍将逐步钻探、调查秦陵陵区的陪葬陵。

但是,刘占成说,对于秦陵主体的发掘,估计会隔很长时间,因为技术问题,还有文物保护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估计一百年后都发掘不了。”

刘占成说,新成立的这两支考古队今后将逐步对秦陵陵区进行发掘,主要是秦陵的陪葬陵,其中兵马俑也属秦陵的陪葬坑。

目前,兵马俑三号坑已发掘完毕。刘占成表示,前日,兵马俑一号坑开启第三次发掘后,未完成发掘的兵马俑二号坑肯定会进行发掘,只是时间的问题。

秦俑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何宏说,今后对于其他兵马俑坑的发掘也需要国家审批

专家称秦俑按秦始皇近臣侍卫原型仿制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373/1837307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秦俑一号坑发掘示意图。

秦俑一号坑考古工地14日较平静。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执行领队许卫红说:“除清理第二次发掘的回填土外,今天主要对昨天发现的彩绘继续进行加固保湿。”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秦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专家推测,一号坑内秦俑有前锋和左右两翼,中间战车与步兵相杂,其排列象征着宿卫秦始皇京城咸阳的矩形混编部队——宿卫军,并与二、三号坑的秦俑分属左、中、右三军,属于军阵。

然而,这一说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九生认为,以“军阵”陪葬违背中国人崇尚死后安宁的理念,秦俑实际上源于秦始皇动用的近臣侍卫——“郎系统”,秦俑是对这些侍卫及其真马真车和装备的复制。整个一号坑呈现的是秦始皇出行或举行盛典时的生活场景。还有专家把秦俑与秦始皇剥离开来。古建专家陈景元先生认为,秦俑是秦国宣太后的陪葬坑。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赵世超说,随着土木结构俑坑的“打开”,或许可以解开秦俑及其俑坑性质的归属之谜。

高科技疑云笼罩兵马俑

伴随着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进程,观众也期待一些高科技谜团能够被揭开。



彩绘物质只在超导世界存在


陶俑身上残存的彩绘颜色,经专家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成分硅酸铜钡被认为是人工制造的,这种紫色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曾发现,如今的人们只有在超导世界里的衍生物中发现这种紫色物质,而如此高科技合成物怎会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铸造青铜剑竟用电子镀铬技术


当年出土的青铜兵器,埋葬于地下两千多年仍光亮如新,专家发现这些青铜兵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铬盐氧化层。可]电子镀铬技术直至20世纪才出现,当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至今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