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维修中的荆州古城南门段,发现第5个藏兵洞,改写了此前史料对荆州古城墙藏兵洞的记载。《江陵县志》记载,荆州古城墙共有4个藏兵洞,其中东门1个,老北门1个,新北门1个,新南门西边200米处1个。
在最近的南门城墙维修中,文物人员发现,老南门城墙段人行道西面,有一个直径约5米、厚1.4米的圆形建筑遗址。
工作人员沿着圆形遗址往下挖,一个藏兵洞的轮廓出现了。
这个藏兵洞内还发现两个了望孔。记者昨在现场看到,此藏兵洞的东西两侧,砖块结构差异较大,隐约可见砖缝。文物人员因此推断,此处至少还有两个了望孔。
在近日的发掘中,文物人员还清理出大量瓷器残片,以及10具人体尸骨。最早的瓷器残片,产于明朝宣德年间,距今500多年。
荆州市文物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依据第5个藏兵洞底层的文字砖推断,建筑时间应在明朝。
藏兵洞,古代军事设施,类似地堡暗道,可埋伏奇兵出奇不备攻击对方,多建于古代城市城墙或者关隘。
相传藏兵洞是曹操发明,又叫“转军道”,藏兵洞是曹操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苦心经营的四大战略之一。曹操精通用兵之术,曾经注释过《孙子兵法》,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相传公元208年,曹操在策划赤壁大战的前夕,曾经组织部队由许昌列队出城,再由许田进入洞内,从地下回到许昌城内,如此循环往返,经月不绝。不到40万的部队,行影加倍,遂号称83万大军。这一招着实把东吴一帮子谋士吓破了胆。
南京中华门藏兵洞是我国比较著名的藏兵洞,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 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各道门内原均有上下可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似如“瓮中捉鳖。”
多层藏兵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8/3/5/20080305113215410ff.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瓮城中的藏兵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8/3/5/200803051132269785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南京明朝城墙上的藏兵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8/3/5/20080305113237e740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藏兵洞里也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