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澳男子万里走单骑穿欧亚 三年重走成吉思汗路(组图)

澳男子万里走单骑穿欧亚 三年重走成吉思汗路

文章来源: 今日时事 于 2007-09-25 09:13: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39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蒂姆·科普耗时3年多完成1万公里旅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39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蒂姆·科普在地图上标示他的行程

澳大利亚28岁男子蒂姆·科普22日到达匈牙利小镇乌普兹塔西泽,骑马完成梦想之旅。

这段旅程历时3年多,起点蒙古,终点匈牙利,长达1万公里。

“成吉思汗之路”

这趟旅行始于2004年6月。科普自蒙古上马,依次骑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和匈牙利,原计划18个月完成,实际耗时两倍有余。

科普22日那天非常高兴。他说:“我差点以为自己永远到不了。”伴随他到达终点的是几名忠实“伙伴”:3匹马,一条名叫“蒂贡”的黑狗。

根据史书记载,科普走的这条路被称为“成吉思汗之路”。公元十三世纪,成吉思汗麾下蒙古军队一路西征,所向披靡,走的正是同一条路线。科普把他的探险之旅称为对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献礼,因为“他们历经数百年迁徙,走进了欧洲”。

伏特加救爱犬

科普给美联社记者讲述了旅途中印象深刻的几件事。

科普的“探险队”有这样几名重要成员:1匹马充当坐骑,另外两匹驮运日常补给,还有黑狗“蒂贡”。尽管如此,为完成整趟旅行,科普说他先后使用了13匹马。

旅途之险,不能不提“蒂贡”。骑经哈萨克斯坦时,当地人把这条黑色猎犬作为礼物送给科普,“蒂贡”在当地语言中意为“疾风”或“鹰”。旅途中,“蒂贡”有一次被人偷走。

科普找到它时,“蒂贡”被锁在一个矿井里,卧在冰上,几乎已冻僵。科普赶紧给“蒂贡”蒸桑拿、灌伏特加酒,还喂它吃生鸡蛋。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把它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科普21日曾在离乌普兹塔西泽不远的一处地方歇脚。成功在即,科普反而有点“不知所措”,只因无法想像与朝夕相处的“伙伴”告别。

“3年来,这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科普说,他打算带着“蒂贡”回澳大利亚。

爆竹驱狼群

科普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吉普斯兰地区,会说俄语。他说,艰苦环境里,他迅速学会了依靠当地人的智慧,那是数百年积累而成的经验。

科普说起他使用爆竹吓退狼群的难忘经历。

“在蒙古时,一些游牧者告诉我,狼是草原上最危险的东西。开始我并不信,”科普说,直到一天夜晚,他发现自己被狼群包围。“或许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潜伏于人类天性之中。当你听到饥饿的狼在森林中的嚎叫声,你会觉得,那是世上最可怕的声音。”

自那以后,科普用当地人的办法,每晚都在帐篷前燃放爆竹驱赶狼群后才敢休息。

体验游牧文化

由于近一半旅程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草原上度过,科普养成一套近似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他说,草原上有开阔的视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风光很美。最难以忍受的是温差,寒冷时温度跌至零下52摄氏度,炎热时却又飙至零上54摄氏度。科普的“探险队”中一度增添了一匹骆驼,全队白天休息,夜晚前行。

草原上至今仍有居民保持着游牧习惯,放马牧羊,每年流转迁徙七八百公里。他们中间,科普见过友善面孔,也有过“冷遇”。回想草原之行,科普说,自己大约有一半夜晚在别家农舍或帐篷中度过。“在哈萨克斯坦,一旦你到别人家中做客,告辞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每个人都希望你留下,他们相信,幸运会光临留客之家,自家羊群将因此享用更肥美的草地。”

科普将自己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小礼物与主人们交换。“交换礼物是草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交换礼物,人们感到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科普眼下计划把这次旅行经历写成一本书,还要制作一部电影。他说,骑马旅行生涯不会停止,“这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会尽快回到马鞍上”。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馥莉:上岸第一剑,先斩老父亲
黄仁勋急了!英伟达H20解禁,却已挡不住“中国芯”
63岁阿汤哥和女友乘游艇放松,37岁安娜穿吊带裙
宗庆后遗产案新进展,这次国资大股东不忍了!
祸从口出!ASML一句话致使市值蒸发300亿美元

24小时讨论排行

马斯克连发35条贴文:抨击特朗普“掩盖爱泼斯坦案”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烧! 传当事女大生遭惩处后坠楼
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特朗普起诉默多克和新闻集团 索赔百亿美元
接收31名离美研究者,马克龙真从美国抢到了人
马克龙泽连斯基通话,更多幻影战机将进入俄乌战场
因为天太热 美驻武汉总领馆罕见暂停签证面谈预约
特朗普:这语言最难学 我不会模仿 会引起很大混乱
特朗普自称“从不画画” 但他的许多简笔画都在拍卖
宗庆后未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律师分析三种可能
爱泼斯坦门,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烦
爸爸是清华博士,但娃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
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被边缘化处置 他可能是被扎克伯格伤害最深的人
一审领刑12年,海航原董事长陈峰当庭表示上诉
与多名高僧有染的35岁女子被捕入狱,和住持育一子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澳男子万里走单骑穿欧亚 三年重走成吉思汗路

今日时事 2007-09-25 09:13:32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39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蒂姆·科普耗时3年多完成1万公里旅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39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蒂姆·科普在地图上标示他的行程

澳大利亚28岁男子蒂姆·科普22日到达匈牙利小镇乌普兹塔西泽,骑马完成梦想之旅。

这段旅程历时3年多,起点蒙古,终点匈牙利,长达1万公里。

“成吉思汗之路”

这趟旅行始于2004年6月。科普自蒙古上马,依次骑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和匈牙利,原计划18个月完成,实际耗时两倍有余。

科普22日那天非常高兴。他说:“我差点以为自己永远到不了。”伴随他到达终点的是几名忠实“伙伴”:3匹马,一条名叫“蒂贡”的黑狗。

根据史书记载,科普走的这条路被称为“成吉思汗之路”。公元十三世纪,成吉思汗麾下蒙古军队一路西征,所向披靡,走的正是同一条路线。科普把他的探险之旅称为对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献礼,因为“他们历经数百年迁徙,走进了欧洲”。

伏特加救爱犬

科普给美联社记者讲述了旅途中印象深刻的几件事。

科普的“探险队”有这样几名重要成员:1匹马充当坐骑,另外两匹驮运日常补给,还有黑狗“蒂贡”。尽管如此,为完成整趟旅行,科普说他先后使用了13匹马。

旅途之险,不能不提“蒂贡”。骑经哈萨克斯坦时,当地人把这条黑色猎犬作为礼物送给科普,“蒂贡”在当地语言中意为“疾风”或“鹰”。旅途中,“蒂贡”有一次被人偷走。

科普找到它时,“蒂贡”被锁在一个矿井里,卧在冰上,几乎已冻僵。科普赶紧给“蒂贡”蒸桑拿、灌伏特加酒,还喂它吃生鸡蛋。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把它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科普21日曾在离乌普兹塔西泽不远的一处地方歇脚。成功在即,科普反而有点“不知所措”,只因无法想像与朝夕相处的“伙伴”告别。

“3年来,这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科普说,他打算带着“蒂贡”回澳大利亚。

爆竹驱狼群

科普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吉普斯兰地区,会说俄语。他说,艰苦环境里,他迅速学会了依靠当地人的智慧,那是数百年积累而成的经验。

科普说起他使用爆竹吓退狼群的难忘经历。

“在蒙古时,一些游牧者告诉我,狼是草原上最危险的东西。开始我并不信,”科普说,直到一天夜晚,他发现自己被狼群包围。“或许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潜伏于人类天性之中。当你听到饥饿的狼在森林中的嚎叫声,你会觉得,那是世上最可怕的声音。”

自那以后,科普用当地人的办法,每晚都在帐篷前燃放爆竹驱赶狼群后才敢休息。

体验游牧文化

由于近一半旅程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草原上度过,科普养成一套近似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他说,草原上有开阔的视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风光很美。最难以忍受的是温差,寒冷时温度跌至零下52摄氏度,炎热时却又飙至零上54摄氏度。科普的“探险队”中一度增添了一匹骆驼,全队白天休息,夜晚前行。

草原上至今仍有居民保持着游牧习惯,放马牧羊,每年流转迁徙七八百公里。他们中间,科普见过友善面孔,也有过“冷遇”。回想草原之行,科普说,自己大约有一半夜晚在别家农舍或帐篷中度过。“在哈萨克斯坦,一旦你到别人家中做客,告辞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每个人都希望你留下,他们相信,幸运会光临留客之家,自家羊群将因此享用更肥美的草地。”

科普将自己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小礼物与主人们交换。“交换礼物是草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交换礼物,人们感到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科普眼下计划把这次旅行经历写成一本书,还要制作一部电影。他说,骑马旅行生涯不会停止,“这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会尽快回到马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