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重庆代课教师舍不下学生 妻子穷得服毒身亡 (图)

重庆代课教师舍不下学生 妻子穷得服毒身亡

文章来源: 重庆晚报 于 2006-09-12 10:33:1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每天,张友仁都会在大宁河畔,遥望埋葬前妻的群山。   巫溪,距主城500余公里,境内层峦迭嶂、沟壑纵横。在大巴山的无数个褶皱里,在大宁河的无数个弯道里,零星散布着一个个村落。在这几乎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有这样一群山村教师,他们默默坚守,在贫瘠的土地上撒播知识的火种。   他们可能是最贫穷的老师。他们将许多孩子送出山外,自己却在大山里耗尽青春;他们用微弱之力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自己却几十年一贫如洗。   教师节前夕,记者前往巫溪,感受山村教师无私的奉献和无奈的辛酸。   “陈银清和张友仁只是山村教师的一个缩影,大多数山村教师跟他们一样,不但不能养家糊口,还要让家人为他们分担经济压力。”巫溪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宗雄告诉记者,巫溪全县奋战在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山村教师共3650人,其中代课老师595人,全部分布在村小。最远村小的老师来一趟县城,单面就要一天半时间。   陈宗雄说,村小老师中90%以上是代课老师,他们过着白天上课晚上种地的生活。   姓名:张友仁   性别:男   年龄:43   工作地点:巫溪天星乡小学   身份:代课   从教22年,工资总收入(约):15720元   前妻胡仁香是张友仁心中永远的痛。   7日中午,记者见到张友仁时,他穿着一件破了好几个洞的T恤,拿着几本书,倚在大宁河边的石栏杆上,用一种复杂的眼神望着河对面的群山。   1999年,在外打工的前妻为他找了份月收入上千的工作,可张友仁不愿意丢下自己的学生,前妻一气之下服农药身亡,张友仁将其埋葬在生她养她的群山中。这学期,张友仁所在村小因高山移民合并到山下的中心校。可每天,他都会隔着美丽的大宁河,对前妻说声“对不起”。   ▲倒贴代课   距县城40多公里的天星乡坪义村是市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因为贫穷和闭塞,外界称之为“傻子村”。1980年,该村村民张友仁以3分之差高考落榜,外出打工4年后,他听说村里小学缺老师,便义无反顾回乡当代课老师,工资17.5元。张友仁当时打工每月有600元的工资。   来到村小后,张友仁发现,校舍是茅草房,漏雨,他就找来茅草重新盖;有一面土墙快倒了,他就用木头撑着;黑板只是一块没刷黑的木板,他买来墨汁涂黑,墨汁掉了,再刷;哪个学生缴不起学费,他就自己出钱缴……   到现在,张友仁的身份仍然是“代课”。截至2002年底,他的工资32.5元。张友仁说,这点钱不但不能养家糊口,他自己还要让妻子胡仁香辛勤劳作“供养”着。多年来,夫妻俩就这样“倒贴”支撑着村里那个没老师愿意来的村小。   ▲惊恐之路   学校离家有二十多公里陡峭而狭窄的山路,张友仁一个来回要6个小时。每天早上,他4点钟就得起床,打着火把赶路,保证9点前到校,胡仁香也得跟着4点起床,为他做早饭。晚上回到家,已是星光闪烁。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20年。   一天下班回家,张友仁脚下一虚,险些摔下深谷。“听到脚下踩落的石头摔到谷底的声音,我浑身冷汗,感觉死亡离我那么近。”   张友仁说,恐惧之余,他也有过“不干了”的念头,可第二天一站到讲台上,看到台下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所有的风光体面、金钱、“不干了”的念头都突然消失了。   ▲越教越穷   1995年“普六”时,山里仍有很多孩子没上学,张友仁就向家长们保证:“没有钱找我。”这一年,辖内的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张友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倾家荡产。   从教22年,张友仁已记不清资助过多少贫困生。光靠工资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他还要照顾多病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就“挪用”胡仁香在家辛苦喂猪的钱。胡仁香发现后,和他吵了架,慢慢地,胡仁香对丈夫“挪用公款”的行为变得麻木。   “阿香(指前妻胡仁香)常哭着对我说,她嫁给我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老师的职业很体面,有前途,没想到越教越穷,我也哭了。”说到这里,张友仁脸上的皱纹都在颤抖。   ▲惨痛之死   1998年,家里实在快揭不开锅了,胡仁香南下广州打工,每个月都能寄回300元钱。她开始催促丈夫和她一起外出打工,可张友仁丢不下学生。   1999年秋,胡仁香回家,称已托人为张友仁找到一份工作,月工资1000元,她要丈夫马上辞职,随她到广州。这次,张友仁发火了,说了几句重话。“她也急了,找出一瓶‘甲胺林’(一种农药)拿在手里,威胁我说如果我不答应,她就自杀。我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   送葬这天,学生全部自发来了,家长也来了,鞭炮声久久在群山间回响。张友仁将妻子埋葬在高高的山顶,那样她就能每天看着丈夫上下班。   眼泪从这个山里汉子眼眶中涌出。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未删节版)
中药注射液,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多少生命?
"认干亲养老"爆火:年轻人找靠山,老年人买陪伴
关税收入激增,促使美国财政预算盈余增加
大学女副校长成陕西首富,身家440亿

24小时讨论排行

胡锡进:不能让一些散布“美国赢了”的声音带了节奏
美国贸易代表:中国同意取消对美国出口稀土管制
抓错人!清纯女生没闯红灯 但仍将被驱逐 全美热议
后续谈判:若芬太尼能谈好,会下调20%关税
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对的左翼政策
喜大普奔!美国汽车终于要废除“自动启停”功能了
降税消息一出 美企CEO凌晨跳下床催中国工厂出货
沙国王储承诺投资美6000亿 川普:凑成整数1兆吧
特朗普2.0时代:一位更不受限制、恣意妄为的总统
特朗普口出恶言:“欧盟比中国更恶劣”
美中交锋第一回合结果意味着什么?休战90天后会发生什么?
特朗普称南非正发生"种族灭绝",59名白人获批进美国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药企降价59%至90%
90天后呢?对中关税回到145%?川普:恐大幅增加
泽伦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会谈 川普你一定要严惩他
中纪委首季反腐立案22万件,省部级14人村官2万人落马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重庆代课教师舍不下学生 妻子穷得服毒身亡

重庆晚报 2006-09-12 10:33:19


每天,张友仁都会在大宁河畔,遥望埋葬前妻的群山。   巫溪,距主城500余公里,境内层峦迭嶂、沟壑纵横。在大巴山的无数个褶皱里,在大宁河的无数个弯道里,零星散布着一个个村落。在这几乎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有这样一群山村教师,他们默默坚守,在贫瘠的土地上撒播知识的火种。   他们可能是最贫穷的老师。他们将许多孩子送出山外,自己却在大山里耗尽青春;他们用微弱之力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自己却几十年一贫如洗。   教师节前夕,记者前往巫溪,感受山村教师无私的奉献和无奈的辛酸。   “陈银清和张友仁只是山村教师的一个缩影,大多数山村教师跟他们一样,不但不能养家糊口,还要让家人为他们分担经济压力。”巫溪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宗雄告诉记者,巫溪全县奋战在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山村教师共3650人,其中代课老师595人,全部分布在村小。最远村小的老师来一趟县城,单面就要一天半时间。   陈宗雄说,村小老师中90%以上是代课老师,他们过着白天上课晚上种地的生活。   姓名:张友仁   性别:男   年龄:43   工作地点:巫溪天星乡小学   身份:代课   从教22年,工资总收入(约):15720元   前妻胡仁香是张友仁心中永远的痛。   7日中午,记者见到张友仁时,他穿着一件破了好几个洞的T恤,拿着几本书,倚在大宁河边的石栏杆上,用一种复杂的眼神望着河对面的群山。   1999年,在外打工的前妻为他找了份月收入上千的工作,可张友仁不愿意丢下自己的学生,前妻一气之下服农药身亡,张友仁将其埋葬在生她养她的群山中。这学期,张友仁所在村小因高山移民合并到山下的中心校。可每天,他都会隔着美丽的大宁河,对前妻说声“对不起”。   ▲倒贴代课   距县城40多公里的天星乡坪义村是市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因为贫穷和闭塞,外界称之为“傻子村”。1980年,该村村民张友仁以3分之差高考落榜,外出打工4年后,他听说村里小学缺老师,便义无反顾回乡当代课老师,工资17.5元。张友仁当时打工每月有600元的工资。   来到村小后,张友仁发现,校舍是茅草房,漏雨,他就找来茅草重新盖;有一面土墙快倒了,他就用木头撑着;黑板只是一块没刷黑的木板,他买来墨汁涂黑,墨汁掉了,再刷;哪个学生缴不起学费,他就自己出钱缴……   到现在,张友仁的身份仍然是“代课”。截至2002年底,他的工资32.5元。张友仁说,这点钱不但不能养家糊口,他自己还要让妻子胡仁香辛勤劳作“供养”着。多年来,夫妻俩就这样“倒贴”支撑着村里那个没老师愿意来的村小。   ▲惊恐之路   学校离家有二十多公里陡峭而狭窄的山路,张友仁一个来回要6个小时。每天早上,他4点钟就得起床,打着火把赶路,保证9点前到校,胡仁香也得跟着4点起床,为他做早饭。晚上回到家,已是星光闪烁。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20年。   一天下班回家,张友仁脚下一虚,险些摔下深谷。“听到脚下踩落的石头摔到谷底的声音,我浑身冷汗,感觉死亡离我那么近。”   张友仁说,恐惧之余,他也有过“不干了”的念头,可第二天一站到讲台上,看到台下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所有的风光体面、金钱、“不干了”的念头都突然消失了。   ▲越教越穷   1995年“普六”时,山里仍有很多孩子没上学,张友仁就向家长们保证:“没有钱找我。”这一年,辖内的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张友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倾家荡产。   从教22年,张友仁已记不清资助过多少贫困生。光靠工资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他还要照顾多病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就“挪用”胡仁香在家辛苦喂猪的钱。胡仁香发现后,和他吵了架,慢慢地,胡仁香对丈夫“挪用公款”的行为变得麻木。   “阿香(指前妻胡仁香)常哭着对我说,她嫁给我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老师的职业很体面,有前途,没想到越教越穷,我也哭了。”说到这里,张友仁脸上的皱纹都在颤抖。   ▲惨痛之死   1998年,家里实在快揭不开锅了,胡仁香南下广州打工,每个月都能寄回300元钱。她开始催促丈夫和她一起外出打工,可张友仁丢不下学生。   1999年秋,胡仁香回家,称已托人为张友仁找到一份工作,月工资1000元,她要丈夫马上辞职,随她到广州。这次,张友仁发火了,说了几句重话。“她也急了,找出一瓶‘甲胺林’(一种农药)拿在手里,威胁我说如果我不答应,她就自杀。我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   送葬这天,学生全部自发来了,家长也来了,鞭炮声久久在群山间回响。张友仁将妻子埋葬在高高的山顶,那样她就能每天看着丈夫上下班。   眼泪从这个山里汉子眼眶中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