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共有三部电影:《红印》、《FirstTime》(第一次)和《灯火阑珊》。除了片长73分钟的《灯火阑珊》外,其他两部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短剧。这三部作品讲述的是同一主题———大学生的爱与性。据称为“限制级”的《FirstTime》甚至开篇明义,第一句台词就是:“你是处女吗?”
这些作品的主创人员全部是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学生,他们为自己的摄制组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天堂映画”。演员均由学生担当,场景是大家熟悉的大学校园和周边环境,故事情节也完全来自学生生活。虽然拍摄器材是非专业的DV,故事情节简单,演技、台词也十分稚嫩,但这些影片的首映,仍然获得了该校大学生观众的一致好评,现场掌声不断。当晚的校园论坛上贴满了各种积极评价。校报、学工处、校团委、艺术学院等部门均对此给予了肯定。
首映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天堂映画”成员和幕后支持者。接下来,这些作品还将在武汉理工大学其他校区陆续放映。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天堂映画作品湖北高校巡演也在筹备中。
《灯火阑珊》从剧本创作、拍摄到后期剪辑制作,历时5个月。在这部片长73分钟的影片中,男女主人公陈少明和乐乐是一对关系非常好的同学,陈时常表示出对乐乐别样的好感。一天,陈少明高中同学夏小雨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两人的关系。乐乐在他们几个好友合租来聚餐的房间里,发现小雨前一天穿的外套丢在临时的床铺上……
摄制组的一位主创人员说:“影片很写实,主要是想通过大家身边的事,真实表达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大学里的人和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和空间带给大家的亲近和隔阂,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的反思。片中的恋爱在某方面来说,只是一个载体,毕竟恋爱是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必然经历。像三角恋、同居等,可能都经历过。”
“我们也不想刻意去揭露什么,只是想把这些事情真实展现出来。在大家观看影片之后,留下一些思考。”
这三部涉及敏感话题的影片能够在高校公映,一方面,“天堂映画”摄制组能够比较好地在敏感题材和主流舆论之间取得平衡,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校方和社会对于大学生恋爱和性的态度正在趋于理性和宽容。武汉理工大学校报在报道此次首映活动时,避而不谈影片内容,而是说:“剧组成员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不少与专业相关的影视制作经验,会对就业有帮助。”
此前,如“高校周边出租屋调查”、“大学生异性同居调查”之类的舆论,向社会展示了大学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引起了大学校园是不是净土之类话题的持久讨论。一些已经造成广泛影响的文章,引发了不少人的反驳和质疑,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20年前,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很鲜见;而现在,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伴,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今年9月1日,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大学生“禁婚令”被正式取消,一些高校不得不修改了有关禁止学生恋爱、未婚同居、结婚,乃至生育的校规。
而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外人”的采访和分析;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大学生们,却鲜有人站出来辩解。“天堂映画”摄制组的这些作品,正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经历者的眼睛和心灵出发,坦率地把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和性的态度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空虚的结果,不是所有的性,都是冲动的惩罚。人们会因为他们的坦率而变得宽容,也会因他们的青涩而更加理解。这样的作品,对于转变前期那些被有些舆论过分扭曲的大学生形象,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至于不少观众质疑影片对课堂和学习的刻意回避,天堂映画摄制组的成员倒是十分坦然:“这几部片子从前期创意到成片完成,从海报制作到联系放映全部都是由我们学生自己完成,这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正是有了这些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才能够勇敢地走向社会,积极地参与竞争。”
这些记载着青春期梦与痛的影片,也正承载着天堂映画摄制组的创意、努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