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歧视中国学生"事主韩雪梅:事件还没完全结束
多维社
2005-10-26 14:45:57
"耶鲁歧视中国学生"事主韩雪梅:事件还没完全结束 多维社
[adinfo]“此次事件还没有完全结束”,“耶鲁大学歧视中国学生”事件主角韩雪梅10月26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据报道,10月26日下午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已经口头向她承诺,她将能够在林业和环境研究学院继续修读博士学位,她的香港范氏奖学金也将继续有效。目前,她正在等待校方正式的书面通知。
事情起源于10月20日中午将近200名耶鲁大学学生学者在本校研究生大楼前的示威抗议,谴责学校对中国学生的歧视对待。集会后学生代表向校方递交了
319名研究生院学生联名签字的申诉书,一方面要求对可能存在的歧视进行正式调查,让韩雪梅得到公平的对待,另一方面要求为国际学生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申诉委员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抗议集会组织者是目前拥有60名成员的研究生院雇员和学生机构(Graduate Employees and
Students
Organization),其多年来致力于联合研究生院的学生对抗校方的不公平对待。但据纽黑文纪事报报道,GESO多年来并不成功,学生配合不积极,耶鲁校方也没有给予这个组织正式承认。
因此,目前事件的焦点集中在:此次事件将对耶鲁大学今后的政策什么样的影响?耶鲁校方会不会按照GESO所要求的成立一个第三方的申诉委员会甚至一个工会式的组织?
事件回放──韩雪梅的角度
韩雪梅从小在内蒙古首府呼尔浩特长大。200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生化系研究生毕业以后,她获得赴耶鲁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系(Department
of Ecology & Evolutionary
Biology,后简称DEEB)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事件的另一主角当时担任DEEB系主任的斯登(Stephen
C.Stearns)正是当时招收她进耶鲁大学的教授,同时她也成为此系至成立以来所招收的第一位中国学生。
据韩雪梅同学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于海源向多维社表示,在攻读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前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里,学生通常被要求轮换(rotation)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工作,以更好地发现自己今后从事研究的方向。
韩雪梅表示,她也曾轮换在斯登的指导下工作学习过。
据于海源表示,2004年10月,韩雪梅赴美一年后,斯登教授向将在次年2月举行的博士生资格考试的考官同时是本系研究生主任(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ents)写信建议,赶走韩雪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让她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韩雪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同学看到了这封信,并且写下证词(testimony)和申诉书在集会抗议后一起交给校方。
斯登为何要这样做?据耶鲁每日新闻21日报道,原因是韩雪梅不完美的英语。
2005年2月,尽管斯登的阻饶,韩雪梅顺利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的口试和笔试。据韩雪梅向多维表示,博士生资格考试口试的通过不但证明她英语是合格的,同时将有资格担任助教一职,帮助导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而且其中一位主考官曾在考场上赞扬她英语的流利。
2005年6月,据于海源表示,DEEB正式通知韩雪梅应在8月离开本系,并停止她的奖学金。
“这一次,他们给出的理由是韩雪梅目前的导师不在DEEB,所以不能在DEEB注册,而不再是英语不行”,于海源在电话里对多维说。
韩雪梅当时及现在的导师是林业和环境研究学院(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的奥利韦(Chad Oliver)教授。
于海源表示,韩雪梅选择奥利韦作为导师是因为专业兴趣,在DEEB生态学教授只有两位,而且方向和韩雪梅的兴趣并不完全一致,而在DFES则有很多研究生态学方向的教授。于是,韩雪梅在DEEB新任系主任的建议和帮助下跨系选择了奥利韦作为导师。
“这在耶鲁大学是很平常的事情,我所就读的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也有很多物理系和计算机系的学生,没有想到会被他们当作要求韩雪梅离开的理由”,于海源说。
但是,DEEB的研究生主任(DGS)坚称这是系的政策。而韩雪梅要求他出示学校相关政策的书面文件,被拒绝,韩查遍学校相关文件仍然没有发现研究生主任所说的条款。据韩雪梅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表示,这位研究生主任与斯登的关系甚好。
于海源表示,暑假其间,经过韩雪梅和同学以及一些支持她教授的争取,DEEB决定允许韩雪梅今年注册,但是2006年8月必须离开。
这时,韩雪梅被迫要求转系至林业和环境研究学院,但却被告知奖学金不能被带走,而没有资金,实际上意味着韩雪梅必须离开耶鲁。虽然DEEB新的系主任表示支持韩雪梅将奖学金转至林业和环境研究学院,由于各种原因,但却没有得到研究生院的通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雪梅及其帮助她的同学决定让媒体介入。 事件回放──斯登的角度
“美国法律和耶鲁的政策长期以来都要求保护学生的隐私,我不愿意──也不可以──对此事作任何评论”,斯登在电子邮件里表示。
尽管如此,多维社在耶鲁大学DEEB网站上找到斯登对学生的一些忠告,可以见得他的性格。
“总是要做最坏的打算。研究生教育的一些灾难往往是可以通过事先巧妙的预防来避免的。要愤世嫉俗,假想你提出的研究是不可行的,同时你的教员也许也不支持你的研究,甚至是敌视的,要为多种可能作打算。”
“没有人会关心你。事实上,一些教授会关心你,而一些则不会。大多数会,但都很忙,这实际上意味着,他们不能关心你,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你得靠自己,而且你必须习惯。这有许多含义,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是:1,你最好能尽早决定你的研究项目由自己做主,而做主程度得靠你自己去创造。你的教授能够指导你,能够在某些方面帮助你少受官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他不会告诉你该去做什么。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需要建议,去问:这是你的职责;2,如果你想得到其他人的建议,你不得不主动去问他或她,因为他们决不会来找你。”
根据斯登在DEEB网站上的简历,他的研究方向是生命历史演进学。2000年,他从瑞士的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来到耶鲁大学。而1983年至2000年,他一直在巴塞尔大学担任动物学(zoology)教授,同时曾担任数个管理职位。
作为1967年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也曾从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获得研究生学位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获得博士学位。
他曾是欧洲进化生物学会和热带生物学协会的创始人和主席,同时也是进化生物学期刊的创始编辑之一。 事件回放──耶鲁大学部分学生的角度
据纽黑文纪事报报道,据同在耶鲁大学就读的一些中国学生表示,每个学期都会有针对中国学生的相似事件发生,而对美国学生,这样的事是不存在的。
“年复一年,工程学院的中国学生总是要面对被开除的威胁,要非常努力的为他们的学术表现做辩护。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年总有人要进行非常艰辛和高风险地抗争”,耶鲁大学中国学生学者协会主席黄聪(Cong
Huang)在给校方的一封信中写到。
“如果我们输了,我们不但将失去在学院的学生身份,我们的职业,签证,以至我们的尊严都将失去,我们将被迫离开这个国家”,他对美联社记者说。
研究生院学生大会(Graduate Student
Assembly)在10月20日晚一次会议上讨论了韩的申诉,但他们表示,在其做任何立场表态之前,仍然需要更多的信息。
“我们目前不能下任何结论,因为我们需要整个过程的所有细节,包括听取韩雪梅的立场”,研究生院学生大会主席阿扎瑞(Julia
Azari)说。 事件回放──耶鲁大学部分教员的角度
据耶鲁每日新闻报道,“现在看来,她是被很不好地对待了”,韩雪梅目前在林业和环境研究学院的新导师奥利韦(Chad Oliver)说。
奥利韦表示,有证据显示韩的学术表现是好的,她在课堂的表现也是出色的。 他同时表示,这样的申诉对耶鲁大学将造成着长远的负面影响。
“坦白说,我觉得,如果这样的事情为大众所知,将会影响到耶鲁大学在世界各地招收优秀的学生”,他说。
耶鲁大学美国研究教授邓灵(Micheal Denning)表示,学校把国际学生所关注的总当作个人的一些问题。
“耶鲁的教研很多都是由这些来自海外的学生完成的,但是这所大学并不承认他们的权利和关心他们的不满”,他说。 事件回放──校方最初的反应
“耶鲁大学不歧视任何学生。如果学生对他们处境有任何不满,他们可以向各自所在的学院投诉,学院会做回应”,耶鲁大学新闻发言人康若伊(Thomas
Conroy)说。 康若伊表示,学校的政策和联邦法律都禁止大学讨论学生的学术表现,但学校总是设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学业”,他说。
他表示,随着学校学生的日益国际化,耶鲁已经支持了一项新签证政策来帮助中国学生能在美国更好的学习。
他同时表示,耶鲁不认为成立一个第三方的申诉委员会是有必要的。
作为针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当局申诉的仲裁者研究生院院长巴特尔勒目前拒绝对韩雪梅事件做任何评论。
“研究生院一直致力于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我们希望,任何认为被不公平对待的学都生应该和学院相关成员以及院长进行谈话,这样将启动学校的申诉程序”,巴特尔勒说。
根据学校政策规定的程序,这一申诉将被提交给校方的申诉委员会或者研究生院执行委员会。当申诉被提交给申诉委员会,通常是教职人员的调查员将在与双方的听证会后提交一份书面的报告,而巴特尔勒将根据申诉委员会的报告作出最后的仲裁。
根据程序,这一事件应该在申诉提交的3个月内得到解决。
据了解,耶鲁大学在中国有60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与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科研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