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花季少年海喝11斤泡酒 1人被活活醉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害人泡酒 亲人悲痛 领到工资的一顿欢乐聚餐上,6名平均年龄不足17岁的少年喝光了11.5斤泡酒,全都酩酊大醉。第二天上午太阳升起来时,其中5人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但最小的15岁少年鲁勇却再也没有醒过来……因为饮酒过量造成酒精中毒,前晚11时许,鲁勇在亲人的呼唤和眼泪中停止了呼吸!   昨日下午,当鲁勇的酒兄弟们看到的不是活蹦乱跳的好伙伴,而是医院冰冷的《死亡通知书》后,无不惊愕悔恨。他们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过度饮酒。当晚召集喝酒的18岁少年李子龙还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饮酒过度”……   一顿豪饮 11.5斤泡酒醉翻6少年   昨日下午,记者在崇州市一化工厂见到了鲁勇的亲人和当晚喝酒的伙伴。在通往工厂宿舍的过道上,从老家安岳赶来的鲁勇父母蹲在冰冷的水泥台上,面色憔悴,长时间埋着头说不出话来。面对儿子突然醉死的消息,鲁父手中提着小半瓶儿子当晚喝过的泡酒,不时捶几下自己的胸膛;母亲和姐姐则红肿着双眼,拿着昔日鲁勇和自己的合影照片不停地流着眼泪。照片上,长相清秀的鲁勇和姐姐紧挨在一起,腼腆而稚气地笑着。鲁勇的好伙伴,当晚在一起喝酒猜拳的几名少年至今仍然搞不明白,为什么鲁勇没有像他们一样醒过来?   召集大家喝酒、埋单的李子龙一说起这事,就后悔不已,让他“一辈子心里有愧”。据李子龙讲,10月10日那天他们刚好领到1个月的工资,高兴之余便想着几个好兄弟出去聚一下。当晚8点过后,李子龙叫上了鲁勇和其他几名兄弟总共8个人,来到崇州市西前街的“半边街老号串串香”。8个人里面除了两个人滴酒不沾外,其余6人都小有酒量,大家边吃串串边喝酒,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1元钱一两的枸杞泡酒他们总共喝了11.5斤。   在连喝了几个“跟斗杯”后,年龄最小的鲁勇最早喝醉了,“喝酒不上脸,但脑壳一直往下埋”,李子龙回忆说。结果,鲁勇被两名没有喝酒的伙伴提前送回了宿舍,其余5人继续豪饮。   晚上将近11点时,酒喝光了,大家都醉了,这顿消费,李子龙掏了200多元工资作为招待费。人人头昏脑胀,回到宿舍后倒头就睡,什么也不知道了。   急救两天 15岁鲁勇曾一度醒来   第二天上午(11日),其余的伙伴都清醒过来,上班的上班,休息的休息,但鲁勇一直没有起床。鲁勇的姐姐鲁云秀到宿舍看过弟弟之后,发觉弟弟竟然叫不醒了,脸色发青,房间里到处弥漫着刺鼻的酒味。这时,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午时鲁勇被送到崇州市人民医院。晚上,仍然处于昏迷状态中的鲁勇被紧急送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医生检查发现,鲁勇中毒很深,当晚便对其进行了血液透析,希望能够及时将已经进入血液循环的酒精带出体外。血透一直进行到12日凌晨,鲁勇的情况有所好转,被转入重症监护室。但是,他的身上扎满了输液管子,床头是心脏血压监护仪,气管里插着呼吸机帮助呼吸。在12日上午,鲁勇有过一小段时间的清醒,他告诉值班的李医生说,那个晚上他起码喝了2斤。中午过后,鲁勇又昏迷过去,从此再也没有苏醒过。到下午6点多时,医生发现鲁勇的心跳、呼吸、血压都出现了异常,随即对他进行了第二次血透。   但是血透无法析出已经深入血液和身体各个系统的酒精。第二次血透下来之后,鲁勇的血压急聚下降。“全身白得吓人。”鲁云秀望着无论怎么叫也醒不过来的弟弟放声痛哭。12日晚9时,鲁勇出现了各个系统衰竭的表现。虽然医生奋力抢救,但15岁的鲁勇两小时后还是停止了呼吸,冷却了心脏。   当鲁勇的父母跌跌撞撞地赶到医院,见到被白色床单裹着的儿子时,他们不敢相信:那个调皮聪明的儿子,竟然被酒活活醉死了……   解酒太迟 花季少年死于饮酒过量   昨日上午,记者在得知鲁勇死亡的消息后来到省医院,医生们无不对这名15岁少年的非正常死亡感到惋惜。   李医生告诉记者说,酒少喝有益健康,但过量的酒精会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等身体各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面对2斤白酒,无论是对滴酒不沾的普通人还是素有海量的人,如果不及时解酒,都足以置人于死地。鲁勇在家昏迷一天之后才送到医院,尽管医院已经对其进行血透、输液等治疗,但还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李医生无不痛心地对记者说:“拿自己的生命与酒较量,太不值得了。”   像鲁勇这样醉酒进医院的不在少数,但像他这么小的年纪就失去生命的却是非常少见。记者在急救中心病人登记处查询发现,从9日至12日的三天时间内,医院收到的醉酒病人就有7名。据医生介绍,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醉酒病人的数量还会攀升,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男性。对于醉酒的治疗,一般人通过洗胃、输液后可以恢复正常,严重的经血透也能挽回生命,鲁勇之死,确是中毒太深所致。   特写镜头 看少年醉倒老板未制止   昨日早上,鲁勇的尸体被暂时放进冰冷的殡仪馆进行存放,他的姐姐及其父母则先回到鲁勇打工的工厂。姐姐鲁云秀一直无法停止哭泣,她后悔的是:为什么不早点将弟弟送到医院?悲痛的父母遗憾万分,鲁父说要不是酒有问题,就是串串香老板良心有问题。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崇州市西前街的串串香店。串串香的柜台上,摆放着几种泡酒,其中的枸杞酒就是鲁勇当晚喝过的。记者凑近去闻,一股浓烈、刺鼻的酒味扑面而来。老板杨志刚说,那晚他们来这里消费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据杨老板讲,他们一坐下来就要酒喝,8个少年有2个不会喝酒,6个人从头到尾一共要了11.5斤,气氛相当热烈。起初他并没有过多注意他们,后来发现这群人不停地要酒,工人们添了一次又一次,他便过问了到底喝了多少酒,结果竟然超过了10斤。看着这些10多岁的少年一个个醉倒在桌子上,串串香的工人和老板没有出来制止,结果那一晚上,鲁勇他们一共消费了200多元,其中光是酒钱就付了115元。   “他们都是一群年轻娃儿,看他们喝那么多为什么不提醒或者制止?”记者问杨老板。“看他们个个都很能喝,我们又是做生意的,当然能喝就多喝点了。”   对于鲁勇因喝酒而死的消息,杨老板感到很是惊讶。当记者问他,是否觉得应该对少年鲁勇在他店里醉死负有责任时,杨老板笃定表示,是他们自愿喝的,与自己无关。   迟来忏悔 做东少年发誓少喝酒   传统上,中国人认为请客吃饭是联络感情最好的方法,喝醉酒的情况往往也在这个时候。然而,请吃顿饭,竟然把好友活活醉死了!这事不仅让当晚做东的李子龙想不明白,更让他难过不已。今年才18岁的李子龙告诉记者,他和鲁勇都是工厂的小工,背井离乡的,平时就他们两人最要好。他本来是想请大家快乐一盘,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难过的还有其余几名一起喝酒的伙伴,他们说,这个教训肯定是要记一辈子的了。“现在看到酒就难过,喊我喝我都喝不下去……”李子龙说。   昨日下午,当着鲁勇父母、姐姐和记者的面,李子龙保证以后绝对不乱喝酒了,就算是喝也绝不过度。同时,为了汲取这个教训,他还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了“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饮酒过度”这句话,借此劝诫所有人在面对既友既毒的酒时,能够掌握好度。   相关说法 专家呼唤禁酒法律   15岁少年鲁勇喝下两斤枸杞酒醉死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些市民忿忿不平地说:“串串香老板太黑心了,武松喝酒时老板都晓得提醒他莫喝多了,一群娃娃喝酒他却坐视不管。只晓得自己挣钱,太缺德了。”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则认为,未成年人由于身心都还不成熟,自我克制能力有限,不适于模仿成年人的这些活动。可惜,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和“禁止未成年人饮酒”的法律。另外,鲁勇等人尚未满18岁,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上班的工厂存在着利用“童工”之嫌,工厂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谁来为花季生命醉死负责?如何保护未成年人,让他们远离酗酒危险?本报今日上午将开通热线86969110,欢迎读者对此发表意见。   专家提醒 重度醉酒应及时送医院   对于醉酒者,可区别情况进行处理:轻度或中度醉酒,一般不需采取特殊的医疗措施,只须保暖,以防着凉。如有呕吐,要当心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应及时清除其口内的呕吐物。如急于催醒,可用鸡毛、筷子或牙刷柄刺激病人咽喉部,以引起呕吐,促使将已饮入而未吸收的酒精吐出来,醉酒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一旦重度醉酒,则应及时送医院抢救,不能耽误时间。   少年之死成人有责   15岁少年醉了之后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不是人们常说的“醉生梦死”,而是地地道道的人间悲剧。少年不幸醉死的背后,有许多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6个十多岁的少年喝了11斤半酒,平均下来每人接近两斤,出事几乎是一种必然。值得注意的是,少年们喝的是枸杞泡酒,这种酒在城乡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有,年龄稍大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成人”酒,常有人笑言“结过婚的人才能喝”,其对人体的刺激性众所周知。当少年们大喝枸杞酒时,卖酒的老板有没有特别说明和提醒呢?当少年们喝了四五斤再要酒时,老板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危险吧?少年买酒当然是自愿,但卖酒的“成人”却应明白自己的责任,因为他手里的酒毕竟不是王母娘娘的玉液琼浆,喝多了一定会伤身子,何况是对一群少年。   少年们喝酒的地方,是当街的“串串香”,周围想必有不少人,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情景:一桌桌热气腾腾,大家各自胡吃海喝,人人满脸红光,有谁注意到一群少年在大喝枸杞酒?如果有人注意到了,他会不会走到少年跟前说:你们还小,不要喝酒;这是枸杞酒,你们不能多喝。没有,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店家继续把酒卖给少年们,周围的人们也只顾自己吃喝,少年们喝得兴起忘了一切,一个15岁少年醉死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在少年们胡吃海喝的过程中,成年人的理性和生活经验没有从任何一个角度参与进少年们的行为,成人世界似乎消失了,不能不说,这是悲剧最终得以发生的一个“暗门”。   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是整个社会的福祉。一个人发扬关爱之心并不难,有时候,说出的一句话、伸出去的一只手都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这不单纯是为他们“做好事”,而是成年人的一种责任。文华 本报记者母心 摄影刘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