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十七、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索洛

【作品内容】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一般经济增长理论均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资本、劳动、技术进步。正确地认识和准确地度量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已成为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分支。目前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索洛与肯德里克、丹尼森、乔根森等人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这里主要介绍索洛、丹尼森、乔根森三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索洛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是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的分析和计量,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衡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呢?索洛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像物质投入(劳动、资本)那样可以直接衡量,可以把产出增长中资本和劳动引起的部分和技术进步引起的部分分开,从而得到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要素定量化概念。

索洛把生产函数YAKαLβ中的A解释为技术进步,A是时间的函数。这里所说的技术进步是指产出增长中不能被资本、劳动要素增加所解释的部分。这些未被解释的部分被称为“索洛余值”,或全要素生产率(TFP)。这种用来测算技术进步的方法至今仍是评价技术进步最常用的方法。

索洛模型基本假设:(1)市场完全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2)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并且它们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改变;(3)技术进步是希克斯中性的,即资本劳动比(亦称技术系数)不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替代率不变;(4)生产具有规模不变性,即生产函数满足一阶欧拉齐次定理,资本和劳动的偏产出弹性系数之和等于1,即α+βl;(5)索洛根据美国多年的统计资料发现,α的估计值――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值接近恒值,从而假设,α与β为常数。

索洛把生产函数写成一般形式:

YF(K,L,t)

式中,Y为产出,K为资本,L为劳动力,t表示时间(年)。在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条件下,生产函数可改写为:

YA(t)F(K,L)

A(t)表示t年广义技术进步水平。上式对时间t求导,经变形及离散化后可得索洛速度方程。令y?Y/Y,μ?A/A,k?K/K,l?L/L分别表示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广义技术进步速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资本偏产出弹性αφY/φK?K/Y,劳动偏产出弹性βφY/φ?L/Y。有:

μy-αk-βl

上式表明,产出增长率y减去资本增长率的产出增量αk及劳动增长率的产出增量βl就是全要素生产率μ,故称索洛速度方程余值法。

根据这一理论,索洛对1909―1949年美国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实际估算,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时期,美国的人均总产出增长了约一倍,其中87.5%的增长应归功于技术进步,而只有12.5%的增长应归功于资本使用量的增加。

二、乔根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索洛认为,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是增长的主要源泉,这种进步包含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资本使用期限的延长,因此,技术进步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乔根森则从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得出结论:从1948―1979年间,美国经济增长的3/4以上要归因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特别是资本投入的增长,生产率的增长仅占不足1/4的比重,这与阿布拉?莫维茨(Abramovitz Moses,1956)和索洛(1957)所强调的生产率增长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观点大相径庭。两者之间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就在于他们对于生产技术的理解不同。在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中,生产技术被设想为是“非物化的”,即在某种意义上是独立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之外的。乔根森则认为,生产增长主要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不是因为技术变化。技术进步应当被考虑为某种程度上的新投资,而不是一种自发的因素,这与索洛的方法不同。

在乔根森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量方法中,劳力和资本投入不再是简单的加总,它考虑到了各种投入之间边际产出的差异。总量的劳力和资本投入应能反映这种质量上的差异。因此,该方法把总量的劳力和资本投入看做是所有分量投入的产出。这样,总量劳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增长被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反映劳力和资本投入的数量变化,另一部分表示劳力或资本由于内部的重组而引起的质量的变化。

关于资本投入的度量是该方法的关键。乔根森认为,资本投入不应该是全部资本存量的总和,而是所有投入使用的资本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资本服务流量总和,是资本有形和无形的损耗部分。对资本服务流量的估计应当建立在资本租赁价格模型的基础上。该理论假定,存在一个理想的租赁市场,生产者所需的一切资本都可以通过租赁得到,并且不需要为任何特殊的资本付出额外的报偿,这意味着生产者可能随时根据市场调节他的资本存量。在完全市场竞争下,资本的报酬值与全部资本服务流量的租赁价值一致。对于同一性质的资本,理论上可以认为它们提供的资本服务流量是均质的,正比于它的资本存量,同类资本边际产出具有一致性。在这样的假定下,资本服务流量的估算,就转化为对资本存量的估计。资本存量是对应于均质的资本服务流量的数量,因而资本存量不是资产账目上概念。资本存量的估算,一般均采用永序盘存法进行。在永序盘存法中,资本存量所有过去投资的加权和,在资本存量对应均质的服务流量的概念下,我们不难理解,权数是使用一定年限的资本相对效率,也即旧资本相当于新资本的边际产出效率。与资本存量模型相对偶的是租赁价格模型。资本的购置价格等于它未来期望租赁价格折现值的加权和,权数应与产出的相对效率一致。

在资本存量和租赁价格的理论模型中,相对效率的概念是其中很关键的部分。相对效率的估计与资本折旧模型的假定直接相关,乔根森使用的是几何效率递减模型。

同理,在对劳动投入时,乔根森方法也是这样处理。这样,在用乔根森方法测量投入要素时,体现在投入要素中的技术进步全部反映在投入要素中。

三、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他认为将“增长余值”仅仅归结为科技进步,显然过于笼统,有必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因此,在索洛增长余值的基础上,他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分解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关于要素投入量,丹尼森和斯密(Adam Smith)、李嘉图(David Ricardo)一样,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的结果。由于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它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类是可变的。关于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和投入量之比,它可以分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具体讲,丹尼森把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归为六个方面:(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的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量的因素。丹尼森对影响经济增长的这些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是对劳动投入的分析。他认为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劳动数量的增加表现为就业人数的增加;劳动质量的变化包括工作时数、工人的年龄、性别构成和所受教育程度。它们对劳动投入会产生各种影响。

二是对资本、土地投入的分析。丹尼森认为,一国的领土面积是一定的,土地投入量可视为不变,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零。而资本投入量是变化的。资本投入量可分为存货、非住宅建筑和设备投入量。他把各期资本存量按各期价格折算,然后按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计算出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三是对资源配置状况的分析。他认为,资源配置改善是指农业中多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企业,以及家属从不取报酬的劳动转移到企业成为工资劳动者。农业劳动力配置的改善,一方面减少了农业过剩劳动力,可以提高农业的人均产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农业和非农业行业之间按人口平均的产量的差额。劳动力从低效率的企业转移到较高效率的企业,也是资源配置的改善,也会增加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四是对规模经济的分析。丹尼森提出的“规模经济”是指当经济体系的规模扩大时,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增加,使经济效率提高。他用市场范围的扩大来表示规模经济,因为市场的扩大可以提高专业化程度,扩大销售范围,增加产销量。而且由此获取的好处完全可以抵补由于规模扩大带来的一些不经济而有剩余。

五是对知识进展的分析。丹尼森认为知识进展是所有经济增长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他认为,知识进展不是单一的因素,对它要综合地理解,它通常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丹尼森认为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但技术进步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生产率的增长还包括管理的因素。广义管理技术和有关企业组织的知识所涉及的诸如零件互换、装配线、测时和操作动作研究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比技术革新小。丹尼森没有能够解决直接估算知识进展贡献的方法,只好把它作为“剩余”处理,即从经济增长率中减去所有其他增长因素所做的贡献之后,余下的增长率便归于知识进展。

丹尼森最后得出结论:要使经济增长,就要勤奋工作,节制消费,增加投资,发展教育,开发智力,推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最有效的分配生产资源等等,并特别指出:知识进展是长时期促进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丹尼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1929―1969年的情况,提出了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政策建议,特别是强调了加强教育与推动知识进展的重要性。

丹尼森通过比较要素投入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在战后美国与西欧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作用的不同,把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扩大到国际范围内,比较这些因素在各国经济增长中的差异。

【简要评述】

一、三位学者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贡献

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一是这一思想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对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政策实践和增长率政策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二是他建立的一些理论模型已成为世界银行和一些国家测度经济增长速度及其原因的重要依据;三是其搭建了现代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从索洛1950年的开创性工作开始,许多更加完善的增长模型不断被提出,关于经济增长的原因问题得出了不同的结论。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学研究集中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产生了内生增长理论,亦称新增长理论。

但是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该模型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来考虑,独立于经济增长的模型之外。由于技术是外生的,因此技术进步也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由于技术是外生的,因此对技术的使用不需要付出成本,这与技术进步的实践和经济增长的实践是不相符的。技术进步不可能独立于经济增长模型之外,它既能从物质资本上体现出来,也能从人力资本上体现出来。实际上,技术进步是内生于经济增长的。二是虽然余值法使知识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了一个大概的估计,但它还过于笼统,这就使它的精确性受到了限制。三是新古典模型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前景过于乐观。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可以很好地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如收入分配、资源供给等一般被认为是很不好解决的问题。

乔根森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贡献就在于:一是他把经济增长根源的分析作为增长理论的核心来研究,特别是他从部门水平上来研究经济增长的源泉,把部门产出增长分解为生产率的增长和资本、劳动、能源与原材料投入的增长,进行对称分析,并作出部门生产率增长率的计量经济模型,这在方法论上是一种创新。二是乔根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最大的贡献是对投入要素的准确测量,特别是对资本投入准确的测量。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两点:一是扩大了投入要素的种类,并且把生产要素中质的因素也考虑进去。例如,通常所述的劳动投入量一般是用就业人数来衡量,而丹尼森还进一步考虑就业人口的年龄性别和所受教育年限等因素,采用一定方法对就业人数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劳动投入量。二是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但也只是在这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初步探索,还有许多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例如经济增长因素分类的细化,用知识进展来代替教育、科技、人力资本开发等诸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过于笼统;对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还没有开展等。

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稀缺、资金积累有限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一个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一,现代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愈来愈大,加快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和大发展,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经济基本上已走出劳动力经济(劳动力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于60%)时代,正处于典型的资本经济(不变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于60%),而与知识经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于60%)尚有很大差距,因而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今后中国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加快技术进步过程中,我们要:一是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挖掘企业生产潜力;三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四是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高新技术,要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五是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要将理论化的生产函数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现在国内外已有数十种生产函数,实际上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存在着难以计数的生产函数。我国数量经济学家袁嘉新也指出“几十年来经济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在各种假设条件下提出了很多适用于技术经济分析的生产函数形式,它们的假设条件不同,应用范围也有很大差别,各有优点和局限性,很难确定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生产函数”。因此,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必须找出符合我国具体实践的假设条件,恰当地应用,才能真正客观地解释所产生的经济现象,才能最恰当地提出解决方案。

(周健)

参考文献:

[1]〔美〕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王洪,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对我们的启示[J],天津师大学报,1997,(3)

[3]徐勇等,索洛模型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2)

[4]张红梅,戴尔?乔根森及其经济理论[M],经济学动态,1997,(5)

[5]余修斌,任若恩,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测算[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6]杨梅英等,乔根森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量方法在我国企业层次的应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1)

[7]姜照华,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J],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1999.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中文版推荐版本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