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经济表

魁奈

【作品内容】

一、魁奈的经济思想

(一)魁奈重农思想述评

魁奈经济学说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种不同的秩序:一是“自然秩序”,这是上帝为了人类幸福而制定的秩序,是永恒不变的;二是“人为秩序”(即“积极的秩序”),这是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状态。

在魁奈看来,流通领域经常为动荡混乱的市场所干扰,而生产领域最不受市场干扰。因此,为了找出“自然秩序”,魁奈把研究的视野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从而最早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魁奈认为,符合“自然秩序”的生产部门是农业。他指出,生产就是财富的生产,生产部门就是能使财富数量真正增加的部门。只有农业部门才会使财富本身增加,而其他经济部门只不过是把各种已经存在的物质因素结合起来,并没有创造新的财富。比如工业把木材变成桌椅,这只是改变了木材的形式,而没有增加财富。再比如商业中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运往另一个地方,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存放地点而没有增加商品的数量。因此,他认为,真正的财富手工业、商业都无能为力,只有农业才能办得到。

由于魁奈把农业看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因此,他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一再强调,“君主和人民决不要忘记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才能使财富增加”。“一切利益的本源是农业,正是农业供给原材料,给君主和土地所有者以收入,发展商业,增加人口,从而维持国家的繁荣。”魁奈认清了重商主义给法国社会经济生活,尤其是对农业造成的极其严重的危害,力主实行重农主义方针政策,特别是主张推广“大农经营”即新生的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以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财富,增加人口,促使法国重新走上繁荣富强之路。这是贯穿魁奈经济著作的主题和中心线索。

(二)“纯产品”学说

魁奈重新解释了财富和货币的本质及作用,提出了“纯产品”学说。他认为只有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同时又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才是商品,也才是财富;他指出货币只是一种交换的工具和流通媒介,而不是财富本身。这种观点在批判重商主义的背景下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但他显然走过了头,轻视和低估了货币的作用;他强调农业是财富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因为他认为农业实现了财富的“增加”;同时他否认手工业和商业的生产性,因为他认为这里发生的只是财富的“相加”。这种看法的不合情理似乎不言而喻,但同样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看法在当时的法国居然是一种创意,因为重商主义连农业的生产性也否认。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经济理论的核心,因为在他看来国富民强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农业中创造出更多的纯产品。所谓纯产品(net product)是指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即每年收获的农产品中,除去种子、肥料、人力、农具等各项支出之后的余额。表示为:农业总产品生产资料+工资+“纯产品”。实际上,纯产品剩余或净收入,即,弥补生产成本后的剩余。纯产品的多少显示了农业生产率的高低,也决定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兴衰,因为在魁奈看来,作为纯产品的获得者的“所有者阶级”如何支出(花费)这种纯产品,是“生产地”使用还是“不生产地”使用,直接左右着社会经济的规模。

《经济表》的分析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把整个社会划分成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生产阶级是指从事农业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是唯一的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从属人员、国王和官吏,以及以什一税占有者身份出现的教会,其特点是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不生产阶级包括工商业中资本家和工人,不创造“纯产品”,所以是不生产阶级。魁奈利用图表分析了社会产品在各个阶级之间的分配、分析了简单再生产的基础,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在该表所表现的再生产过程中,包括社会各阶级的收入来源,资本和所得之间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对于科学的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是富有启发作用的。《经济表》所要说明的问题是,农业是唯一创造价值的部门(即创造“纯产品”的部门),以及一国每年的全部产品,怎样在各个阶级之间流通,怎样使每年的简单再生产能够周而复始地进行。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农业国管理的一般原则。

魁奈把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他将纯产品的源泉仅仅归结为上述余额却具有经济合理性和科学性。他还根据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经营的实践,以及法国北部几个先进省份的经验,大力肯定“大农经营”的优越性,这集中体现了魁奈追求崭新农业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眼光和创新精神。所谓“大农经营”是指由农场主使用马拉犁所进行的资本主义经营,这种经营的“原预付”和“年预付”(大体相当于农业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充足,“纯产品率”(农业生产率)高;与其相对的是所谓“小农经营”,其特征是资金不足,通常只能使用牛拉犁,纯产品率较低。针对法国当时社会经济政策的弊端,魁奈强调,自由放任的对外贸易,国内谷物的高价格,以及减轻对农场主的赋税(只应当对纯产品收税),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三个必要条件。如果离开上述国富民强的主题,离开法国社会当时的背景,强制地以今人的某种理论和方法去品评它,就不可能理解它应有的历史内涵和科学光辉,也不可能对魁奈经济学说真正的缺陷和不足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二、《经济表》的主要内容

在魁奈的经济思想中,最有影响、最闪光,也是最引学人注目的,就是其代表作《经济表》(Tableau Economique 1758年)。这部重农学派的集大成著作中,他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全面阐述了重农学派理论。马克思曾指出:在魁奈《经济表》中,“无数单个的流通行为,从一开始就被综合成为它们的具有社会特征的大量运动。――几个巨大的、职能上确定的、经济的社会阶级之间的流通”。从而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做了最初的科学说明。虽然《经济表》历来被人们称为魁奈最重要著作,但实际上经济表是魁奈创造的用来分析社会收入或支出分配的状况的图表,严格意义讲它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或最早的经济模型。

(一)版本与模式

作为医生出身的魁奈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存在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自然秩序,这种自然秩序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都处于统治地位。因此,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可运用同一方法,即要从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出发,运用理性分析,去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去寻找自然秩序。根据这一认识,魁奈提倡研究经济学要用抽象法。而他的《经济表》正是在这一个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产生的。

《经济表》最先创著于1758年底,并被魁奈历经8年时间加以改进和完善。据已发现的材料看,魁奈亲手绘制的《经济表》至少有12个版本。根据各种版本绘制的时间先后和形式的繁简程度,《经济表》可分为原表、略表和图式。《经济表》前三个版本都属于原表。在《农村哲学》第七章中出现的4幅图表均属于略表。在《经济表的分析》《第一个经济问题》《第二个经济问题》中出现的5幅表都属于图式。根据《经济表》中收入或支出的流量均衡状况划分,《经济表》又可区分为均衡模式和非均衡模式。其中均衡模式有7表,非均衡模式有5表。

《经济表》基本上有两个模式,前后是个演变的过程。在第一、二、三版和见于米拉波1790年的《人类之友》中的《经济表》所采取的是一个曲折连接线的模式,即之字形模式。在魁奈和米拉波合著的《农村哲学》中,复杂的模式开始让位于提要的模式。而在魁奈的《经济表分析》中,提要的模式最后发展为《经济表算学范式》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成了《经济表》的基本模式。还有一种就是算术图式。

(二)分析的前提和假定条件

前提:经济自由、实行自由竞争的“自然秩序”。

假定:

(1)认为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而小农经济则忽略不计;

(2)把社会划分为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三个主要阶级,三个阶级间无数买卖行为都合成一次总的交换,货币只在三个阶级之间流通,各阶级内部的流通则舍掉,即只考虑三个阶级之间的商品流通;

(3)社会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

(4)商品价格保持不变;

(5)对国外市场略而不谈,即不考虑对外贸易因素。

(三)分析的目的

《经济表》旨在说明:(1)全部农产品在三大阶级中如何分配才能使再生产正常进行;(2)在产品分配中,各经济部门如何相互联系并构成有机整体;(3)农业如何因“纯产品”而成为经济活动和发展的基础。

(四)分析过程

魁奈《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总的收成,是农业在上一年所生产的总产品。也就是说流通是在生产过程结束之后才开始的,是从生产的成果或者说是收获出发,而其基础就是商业资本的循环。

1.流通开始前社会各阶级的情况

(1)生产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最初原预付为100亿里弗尔,每年再投入价值20亿的“年预付”。魁奈假定“原预付”的资本可用十年,每年损耗为10亿。投入的资本每年可创造出价值50亿里弗尔的年总产品。从实物构成上来说,在这50亿里弗尔的总产品中,40亿为粮食,10亿为工业原料。而就价值构成来说,这价值50亿的总产品分别包括以利息形式补偿“原预付”的耗损或折旧的价值,补偿“年预付”价值和“纯产物”,也就是剩余产品的价值;它们分别为:10亿里弗尔,两个20亿里弗尔。此外,在流通前,生产阶级没有掌握在上一年度流通中收回的20亿里弗尔,并交给地主(土地所有者阶级)作为地租。

(2)土地所有者阶级在流通开始时,有生产阶级交给他们的地租,20亿里弗尔。这20亿里弗尔是国内流通所需的货币总额,在即将开始的流通中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3)不生产阶级在流通开始前,已有加工制造出来的工业品价值20亿里弗尔。这有一半是生活用品,另一半则是生产用品。从价值形态上说,也就是有10亿为经营资本,10亿为不生产阶级在生产期间所必需的生活费用。

2.流通过程

魁奈在《经济表》中把整个流通过程归结为包括商品和货币流通的五次交换行为,每次均流通10亿里弗尔产品,共50亿里弗尔产品,其中工业制造品20亿,农业30亿。具体过程如下:

(1)土地所有者用生产阶级交付的20亿地租中的10亿来和生产阶级交换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2)土地所有者用剩下的10亿地租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3)不生产阶级用出售工业品给土地所有者所得的10亿里弗尔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

(4)生产阶级为了生产向不生产阶级购买价值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生产资料)。

(5)不生产阶级又以向生产阶级出售工业品所得的10亿里弗尔向他们购置农产品以作为工业原料。

3.流通结果

经过上面五次交换,即整个流通完成后形成了这样的结果:(1)土地所有者用他们在流通前所取得的20亿里弗尔货币地租,换取了10亿的生活资料和10亿的工业品,得到了他们所“应得”的“纯产品”。(2)不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的生活资料确保生存需要和10亿的农产品(工业原料),保证社会再生产的继续。(3)生产阶级以上一年度生产中的价值30亿的农产品(20亿的生活资料,10亿的工业原料)换得价值10亿的生产资料和20亿的货币。除了这30亿进入流通外,生产阶级还有价值2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保留在他们手中,作为种子和本阶级的生活资料,不参加流通。

这样整个运动于是完成。在本年度,简单的再生产可以再进行,而在本年度生产结束后,同样的流通又可以再进行。这就是魁奈《经济表》所阐述的主要内容,也是魁奈在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杰出的贡献。

【简要评述】

一、有价值的创见

在经济学尚处于初创阶段,在法国当时重商轻农的重商主义氛围下,魁奈的《经济表》可算得上是一个富有创见的卓越尝试,是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次天才探索。

马克思曾在很多著作中提到重农学派和魁奈时,给予魁奈的《经济表》以极高的评价。马克思依据魁奈《经济表》的算学范式分别详尽地分析了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流通,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流通,租地农场主和工业家之间的流通,以及《经济表》上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及表现等。马克思总结说:“实际上,这是一种尝试: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同时,把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收入之间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对最终消费的关系都包括到这个再生产过程中,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际上是资本和收入之间)的流通包括到资本流通中;最后,把生产劳动的两大部门――原料生产和工业――之间的流通表现为这个再生产过程的要素,而且把这一切总结在一张表上,这张表实际上只有五条线,联结着六个出发点或归宿点。这个尝试是在18世纪30至60年代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作出的,这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英国人夏尔?季德(Charles Gide)和夏尔?利基特(Charles Rist)对《经济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重农学派的分配方案中最值得注意的东西,不是他们所作的论证,而是他们强调财富的流通事实上总是遵循着某些规律,及各阶级的收入怎样取决于这种流转的过程。”

总的来说,魁奈的《经济表》的重要意义体现为以下几点:

(1)《经济表》中运用了抽象法,抽象掉了考察和探索中不必要的因素,而对本质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从而使阐述的主要问题得出明晰清楚的结论。这种分析方法给后人以极大的启示。像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的分析和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表的经济计量分析,都受到魁奈经济表的启发和影响。

(2)《经济表》以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即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实际上已正确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的基础。

(3)《经济表》把各阶级的收入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消费,以及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这些在当时,无疑都是几乎天才般的认识,对后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4)《经济表》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是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的,从而总结了重商主义政策把国家致富之路放在流通领域的教训,重新提出以生产领域作为富国的根基。

(5)《经济表》再次论证了土地所有者阶级是不事生产、不劳而获的阶级,因而就此引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土地所有者阶级终日游手好闲,却以收地租的方式占有了纯产品,那么他们就应该担负国家的全部税收。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则应被免除纳税的义务,以便更好地维持再生产过程。不仅如此,国家还应该取消对他们的干预政策,放弃工业法规,废除行会制度,倡导自由竞争和自由进行对外贸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指出,重农学派名为重农,其实是为资本主义工商业鸣锣开道的。魁奈的主张明显地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反封建特点。他提出的不干预工商业的理论,就是经济自由原则。这正是当时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追求的理想。

二、历史的局限性

魁奈作为18世纪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私有制的积极维护者,这就决定了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在他的重农主义思想体系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非正确非科学乃至庸俗的成分。如他否定工业和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反对农业人口的流动,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大农业,维护私有制等。

魁奈把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按照魁奈的观点,产品比投入有更大的价值,这种净产值,完全来自农民,所以他称农民为“生产阶级”。手艺人虽然也生产有用的物品,但他们是依赖农民的净产值而生存的。所以,他称手艺人为“不生产阶级”。这种关于生产和不生产阶级令人吃惊的划分,只有想到魁奈是生活在国王的宫廷中,而他的读者都是土地占有者,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完全依靠农民提供的粮食。魁奈所说的净产值,实际上只不过是大地主们的收入,从这方面讲,魁奈的分析是受到时代偏见的限制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地主,财产高达118000镑之多。

具体地说,魁奈《经济表》的局限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的有规律的运行过程的简明图示说明,这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但魁奈把生产的资产阶级形式,看做生产的自然形式,因而把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看成是生产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形式,把支配社会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即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看做支配一切社会生产方式的规律,却又犯了很大的错误。马克思对此曾指出魁奈的错误只在于:“他把社会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物质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规律。”

(2)魁奈片面地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

(3)《经济表》中,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从C+V+M价值构成的形式上进行分析,不能科学地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

(4)《经济表》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这样的区分虽有一定价值,但它不能真正理解社会资本的特性,也不可能正确区别社会资本和收入的概念,最终也就不可能从理论上解决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问题。

(5)魁奈没有把工业视为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社会总产品仅限于50亿里弗尔农产品,没有把2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列入社会总产品中,因此,在整个流通过程结束时,没有留下工业品满足本阶级的生产消费和生活需要,这根本不可能,极其错误。

(王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人民出版社,197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奥地利〕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法〕魁奈,经济表的说明[A],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英〕夏尔?季德、夏尔?利基特,经济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6]马涛,经济思想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7]陈岱孙,政治经济学史,上册[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

[8]〔英〕米克,重农主义经济学[M],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63.

[9]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