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4-04-11 12:35:11)
小城警察 今天去小城阿特演出。音乐会结束后,我们的大巴被一辆大卡车和几辆小车挡住,无法离开,大巴司机叫来了警察。
大卡车是因正在为路边一幢装修房子装卸材料,小车是停在15分钟临时停靠道,在我们已经等待的半小时中,它们都没动窝,说明全部超时,已经犯了规,可以拖走,也可以罚款。
结果警察不叫大卡车离开,不拖走小车也不罚款,做出了一个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4-04-02 10:51:50)

花瓶
上海家中的大花瓶,是父亲极其爱护的宝物,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只许看不许碰。
我小时好动,父亲看到我在花瓶旁蹦跳,就吓唬我:小心,你要是打碎这个花瓶,我就把你从窗口扔出去。他指的是二楼窗口。害怕的同时也想不通,在他心里这个花瓶居然比女儿的命还重要。
这个花瓶是爷爷留给他的。爷爷去世后,奶奶离开老家来到上海,能带的东西有限,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6)
(2024-03-31 12:52:20)
经典音乐今天在市区一家杂货店闲逛,听到店里正播放着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后期作品,大为吃惊。商店播放弦乐四重奏作品已属罕见,播放贝多芬后期四重奏可称奇迹,他的后期重奏作品太深奥,令常人难以理解。怀着好奇问店员;是您选择播放的?他说不是,他们是连锁店,是总部规定的。他说我刚开始听时接受不了,但后来越听越喜欢。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向他道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4-03-16 14:08:21)
我称老公为工老师。有人问我,百家姓好像没此姓啊? 百度搜索工姓有此记载:工姓,一个罕见的姓氏,中国百家姓中看不到这个姓,但却真实存在。觉得太符合我家工老师,罕见,但真实存在。 所以我把他的姓给换了。 我早期博客有记录。 "老公姓工,工作的工。 人如其名。 只有工作使他快乐,满足,干劲十足,津津乐道,不知疲劳。 工先生沉迷于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2024-03-12 13:06:35)
杨先生的故事 杨先生想为儿子找一位钢琴老师,可他不认识音乐圈的人,便想出一招,有意在听音乐会时买价位高的座位,他相信一定能在贵宾席遇到音乐界重要人士。
郎朗出国留学前在上海开了场独奏音乐会,当晚杨先生的座位就在郎朗父亲的旁边。到了中场休息时,郎朗来到座位前,他才知道旁边坐的是郎朗的父亲。那时的朗朗还是中学生,杨先生递上节目单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4-03-09 08:17:19)
老习惯 休息室对着门的墙上有一个放了二十年的钟,这次开工后被移到了另一面墙。重新上班以来,大家每天都仍会朝钟的老位置看去,扑空,再转向另一面的行为。 休息室两条长凳中有一把放了二十年的椅子,开工后被移开,外号“华沙广播”的波兰女同事昨天没看一眼,就在原来有椅子的地方坐了下去,扑哧一屁股坐地上,幸好她肉多,骨头无损。
德沃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女儿说要在一部比利时影片担任女主时,我们有点不敢想象,她是专业剪辑师,居然要站到摄像机另一面去了。 女儿从小喜欢电影,中学毕业后,她自己不太肯定是否真的要搞这一行,也怕自己不够成熟不被电影学院录取。便决定先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报了SciencePolitque,五年后拿到了硕士文凭后,觉得电影业还是她的最爱,又去报考电影学院,成了一名专业剪辑师。 因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2024-01-25 08:31:40)
交响乐团的工作很特殊,全体乐队员同时面对着一个指挥,在指挥的注视下,每个人的表现都会一目了然,一览无遗,直接呈现在最高领导指挥的眼前。于是乐队员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有显出五体投地的服从,极力地巴结,(特别是在常任指挥面前),也有面带不屑,傲气十足的,还有懒洋洋,不时看表或不停抽空开玩笑说闲话的。更有大多数安静专心认真工作的,可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2024-01-13 08:04:15)
二四年上班第一天,在大门前遇到同事H。 我问:”圣诞假过得如何?“他答:"去中国演出了"。 "去中国演出?你没遇到麻烦吗?我看到中国网络热传一个比利时乐团的负面报道,不会是你们吧?” “正是我们。” “啊?......!!!” 同事H来自亚梅尼亚,先来比利时留学,毕业后考取了我们乐团,目前就职二提琴声部。小伙子三十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24-01-04 08:00:21)
年底有个比利时皇家乐团在石家庄被观众要求退票事件上了热搜。
早在数年前,就有朋友看到比利时皇家乐团来华献演新年音乐会的消息后,兴奋地来问我是否属于此乐团。我告诉朋友我是在皇家乐团,但不是这个水货乐团。
为什么这么肯定它是水货,因为一是比利时正宗的皇家乐团没几个,去中国演出这类活动同行间自然会有信息,二是众所周知,在西方国家,圣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