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所以痛苦
文章来源: 半是斋主人2023-07-17 13:03:04

人生有太多的痛苦,遑论富贵贫贱、老幼媸妍,所以,先知先觉、大慈大悲的菩萨告诉我们:“人生即苦”。

人生之所以有太多的痛苦,就是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喜欢。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何为利、何为害几乎都是个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件物事,要么大家都喜欢,要么大家都讨厌,只是在一些细节才会有些个体的差异。譬之“食色,性也”,人皆爱之一也,只是对味的咸淡辛辣有异而已,只是对色的环肥燕瘦有偏爱而已。你抽烟,我喝酒,他嚼梹榔,表面看去是差异,但这些差异全都统一于“好吃”的范畴,都有“嗜烟(酒、梹榔)如命的共同性。再比如钱,这阿堵物有谁不爱?只是爱的程度有差别;正因为大家都爱,都拼力追求,所以,世上最难做的事情便是赚钱了,当然,世上最痛苦的事情也是赚钱了。

因为喜欢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所以社会比比者都是“僧多粥少”,缺少的是“粥”,痛苦的是“僧”,如是而已。亦如人在路上走,四处可见废纸杂物,却少见有银钞与珠玉,原因很简单,就是垃圾为人人之所恶,谁也不会待见,珠玉为人人之所爱,“见钱眼开”,有便捡入囊中。故人在路上走,捡几十张废纸易,但要捡到百元大钞难矣。

放眼尘世,似乎没有不痛苦的人,如果以历史眼光去审视,则物欲太甚的时代,人间痛苦必然多一些深一些。比如明代尤其是明中叶之后,因为自上至下物欲横流,自富及贫奢靡放纵,从而导致社会道德普遍沦丧,因为人们过于喜欢“喜欢”的东西,尽力攫取,不顾伦理,羞耻之心全丧,敬畏之心了无,传统道德荡然无存,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会有人去做,《金瓶梅》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今天,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随着物质的不断丰足,人们的幸福指数反而日益趋下,谁都有一肚子痛苦和牢骚,甚至有“弱势群体全民化”的说法。没有码头的想码头,有了码头又喜欢上了更大的码头;烂仔喜欢马仔,马仔喜欢老大,真要做了老大,外面有的是更耀眼的山头,让你喜欢得神魂颠倒。没有工作的想工作,有了工作的想辞职,至于辞职再去哪里,心头一片迷茫也。许多年轻人,大学毕业找工作,总觉得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单位,或待遇低,或事情累,或离住处较远,或中午没有工作餐,等等等等,几乎这人世间无一令人满意。即便有了一个去处,刚开始可能还有点兴趣,但多待几天,越待越不喜欢,最终只得一走了之。出得门来,数声长叹,茫茫人海,竟无一个赏识我的伯乐,偌大天地,竟然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已表演的舞台,悠悠苍天,吾何如哉。

其实,众生皆苦,只因为众生有太多的喜欢,喜欢安逸,安逸了要更安逸,又喜欢富贵,富贵了又喜欢更大的富贵。这喜欢了无尽头,不痛苦终生才怪。所以,古圣先贤有“知足常乐”之教,有“急流勇退”之戒,可芸芸众生,有几人能够听得进去。而且,越是灸手可热之时,越会踌躇满志,殊不知月之满者,亏之始也,盛之极者,衰之兆也。

如果仔细清理,就会发现,世上美好的事物很难同时存在于某一时间和空间,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也。想要工作轻松没有压力,又想要丰厚薪酬待遇好;想要高官厚禄光宗耀祖,又想要不担责任一身轻松;想要丈夫帅气而多才,又想他安分守己长厮守。要知道,鲜花的根下要粪土,美女的身上多毛病,上天不曾亏损谁,有益必有损,有失必有得;生活永远是平衡的,有亏必有盈,久晴必久雨。人生于世,要么为赚钱而辛苦,要么为省钱而发愁,要么位高可以呼风唤雨,但小心翼翼日夕走钢丝;要么位卑身微却尽可放浪形骸自由自在,但要做什么都难。可见这众生皆苦,谁想躲都躲不了。

人生必须要有喜欢,可以说喜欢是人生目的,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将失去全部的意义。只是,喜欢“喜欢”,必须注意二点,一是人生不要喜欢太多,万勿不可贪婪,一定要有所舍弃,这样便会少了许多痛苦。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无论你的喜欢怎样微小,也一定会有痛苦!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伴随痛苦的“喜欢”。总之,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必须痛苦地生活,但完全可以理性地对待痛苦不以苦之为苦而以苦之为乐高兴而幸福地生活。

舍是情愿的,丢是不情愿的,舍了你一定会得到回报,得了也别高兴,得了之后就是失。所以人生的上联叫“舍得”,下联叫“得失”,横批叫“自在”。如果你这样体味人生,你就不觉得有什么过不去的事,你只要认真地按照事物的规律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潇潇洒洒做事,你的心态就特别好。

佛家认为,尘世间众生所有的苦难,是因为我们拥有色身而已;色身是什么?佛教认为,色身即我们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及风火水土四大所构成。人之爱恨贪痴,皆由心起。心动则身痛,心不动则不痛。所以能够伤害我们的,总是我们所在意的外物,倘不贪恋于外物,你就会怡然自乐,焉有痛苦,人们常说“无欲则刚”,确也。六祖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倘若没有我们无尽的爱欲与贪恋,人生就一定没有那么多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