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自驾游随笔之一:山野间的“到此一游”
文章来源: 独白与呐喊2022-08-15 13:23:29

夏日旅游,无非上山下海。八月初携妇将雏作美东山地八日自驾游:从华盛顿出发,经天际车道(Skyline Drive),蓝岭花园车道(Blue Ridge Parkway),直到大烟山(Great Smokey Moutains)。这线路走过的人很多,大概无须写旅行介绍,还是记录旅行间的一些感想吧。是为序。

 

随笔之一:山野间的“到此一游”

 

大烟山(Great Smokey Moutains)国家公园内的Cades Cove,或许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没见太多的野生动物,在我看来是颇为浪得虚名的所在:平常的风景,靠先民的”古迹”来帮衬;但那些19世纪后期的所谓古迹,即便在历史短暂的美利坚,也不算太拿得出手。失望之余,却突然被一块警示木牌吸引。

 

这块木牌,是提醒游客不要到处留下“Bob Was There”这样的题记。所谓“Bob Was There”,就是中国常见的“某某到此一游“。因为这块木牌的提醒,我猛然想起这一路上山野间确实见了许多这样的题记或涂鸦,且大体可分三类:一是“Bob Was There”的原始型,标准的某某到此一游;二是写上两个名字,中间加个爱心♥,所谓”某某爱某某“;第三是某“画家“的系列产品,在蓝岭花园车道的多处观景台的石道上出现,我称之为”男性生殖器系列”。

这三大类到处一游当然都不值一题,但如果和中国式的“到此一游”做一比较,还略有兴味。两者的一大不同,是美式题记基本只放名, 不放姓,或放个姓名缩写;而中式题记,则往往连名带姓。这究竟是因为中国人习惯于连名带姓的称呼,而美国人不惯于此,还是美国人稍有些羞耻心,怕连名带姓暴露身份,那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这种不同只是皮毛;到此一游的精髓:人过留名,与山野共千秋的梦幻,大概是中美相通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到此一游”都不值一题。蓝岭花园车道边上著名的天然之桥(Natural Bridge), 是高宽各达几十米的石拱门,而下有小溪流过。所以称其为桥恰如其份,令人惊叹鬼斧神工。两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华盛顿经过此地,大概也有同样的感慨,于是在桥下离地面十来米高的石壁上,留下了他的到此一游:“G.W.”。

 

国父亲笔,当然必须仰视,于是我和一众游人一样,伸直脖颈向上望,找寻这若有若无的“到此一游”。做完仰脖运动,我不免自嘲浅薄,也感叹所谓绝对平等是多么的虚幻。即便是“到此一游”的题记,也有高低贵贱,也非生而平等。

 

不过,国父的题记虽然高贵,其高贵仅在题记之人,不在题记本身, 算不得“到此一游”的精品。真正的精品级的“到此一游”,还只在故国的名山。故国古代的文化人多智慧,以诗文为载体,以书法为雕饰,将“到此一游”发展为文化现象;所谓山不在高,有名人“到此一游”则灵。遇上大名人以好诗文好书法所留下的“到此一游”,在我是在中国旅游的最美体验之一。

 

美则美矣,但对这些“到此一游”是否真的由大名人留下是不必太当真的,毕竟旅游点虚虚实实的东西太多,假作真时真亦假。即便天然之桥(Natural Bridge)上的“G.W.”,也是天晓得真伪。不过美国人还算老实,桥边的说明也只说这相传是国父遗迹,真实性存疑。 中国的题记,年代更久,作伪的可能也就更大些。

 

但也有些“到此一游”是绝对不会作伪,甚至脑子里闪过一丝可能作伪的怀疑都是有罪的。这就要说到我最近听来的“到此一游”的极品。据中国媒体报道,某原始森林内发现石壁,上书“中国共产党万岁”,而数位专家院士集体考证,确认是十万年前天然形成,绝无人工雕琢可能。

 

年代如此悠久,意义如此重要,可信度又如此之高,这不算“到此一游”的极品,还有谁与争雄?想到这里,便早已身在美帝,心归故国了。

 

2022年八月15日 (突然记起77年前的今日,日本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