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奖学金
文章来源: solo12022-11-01 11:32:47

深度思考表示我曾经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的探讨,有把握说结论是正确的。这种深度思考通常没有办法完整地复述,所以只能把思路讲一讲。

 

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爸带我去了爷爷家。我爸说他家是佃农,周围的田都是一个大地主的。大地主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议员,一个是军人。军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国民政府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祠堂资助教育,中小学免费,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全包。爷爷家的住房完全颠覆了我对佃农的概念,原以为是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之地,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带阁楼的房间,而且是一个单独的院落。从建筑看,这个佃农比我外婆家的中农在旧社会要好一些。

回来后我就思考这个祠堂资助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全包的奖学金是不是公平的问题。奖学金对上大学的人来说当然是有好处,只看好处是屁股决定脑袋,不是公平的问题而是利益的问题。问题是对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来说是不是公平?再就是对祠堂整体来说是不是有益?小孩子思考公平的问题,在我家可能是遗传。我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在幼儿园大吵说不公平。他说女孩子可以穿紫色衣服也可以穿蓝色衣服,而男孩子只能穿蓝色衣服而不能穿紫色衣服,这是不公平的。

祠堂在社会功能上相当于美国的教会。解放后祠堂的组织结构被共产党取消,但建筑结构还在。旧社会有些祠堂资助教育,提供大学奖学金,前几年在网上看到一个特例,就是一个寡妇没有收入靠祠堂奖学金使10个孩子全部大学毕业。

祠堂的奖学金相当于社区的福利,就像其他的福利一样,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你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只要选拔的机制是公平的,对大家来说是公平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祠堂奖学金是公平的,没有考上的你不能说是不公平。这个尤其对穷人家的孩子有利,提供了一个公平改变命运的机会,不然的话考上了也可能读不起。

再就是奖学金对祠堂整体来说是不是有益?考上大学的人对家族来说是光宗耀祖,特别是以后出息了,更是光宗耀祖。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也一同努力过,提高了文化水平,所以整个文化素质提高了。这里嫉妒心起了正面的鼓励作用。这些考上大学的人,再也不会回家乡工作了,但他们与亲人的关系永远在,这些带来的新观念新机遇的好处远远超过奖学金的数额。

 

有了小时候的这个深度思考,我立马就意识到自费出国留学还要交培养费是错误的,而且是错得离谱。首先,这个培养费不该收。其次,那个费用高得离谱,就像打劫一样。你不能把大学拨款全部算成培养学生的学费,这种天价的学费工薪阶层没有人能够上大学也不会选择上大学,而应该计算增加一个学生所增加的费用。而研究生拨款更大,培养费收得更高,其实研究生做研究是有产出的,研究生是廉价劳动力,根本不应该再收培养费。第三、即使要收培养费,收培养费的时机也不对,应该在学业完成加上见习期之后,也就是毕业一年之后。

自费留学收培养费对西方社会的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个事情甚至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是认可的,没有认识到这个本质上是一个错误,结果是双输。我当时曾经给国家教委写信,没有效果。这个错误持续十多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因为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才得到改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大好处之一是清除了大量自以为正确其实是错误的国内法规。

一般的解释是国家花钱培养了你,所以要交培养费。国家的钱是哪里来的?来自纳税人。教育只是享受纳税人应该得的福利。这种错误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根源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土匪刁民的思想基础,看不得别人好。

 

其实,美国不少公司都给员工教育的福利,代交大学或研究生学费,你离职了也不需要你赔。新东方的俞敏洪花大价钱送了一批人到沃顿商学院学习,有个别人学完之后就离职了,俞敏洪也没有要人家赔培养费,说明俞敏洪已经接受了现代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