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里令我难忘的三个场景
文章来源: 追忆212023-05-01 19:13:26

多年前看《教父》 The Godfather 还是上大学时。图书馆的小演播厅里,画面粗砺模糊,声音含混不清,再加上英语听力不过关,只看了个故事情节,统共有三个场景印象深刻。出国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想起找来重看,这个周末突然兴起,一口气再看了第一二集,才发现印象最深的仍然是记忆中的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自然是电影大亨杰克沃兹 (Jack Woltz) 一早醒来发现爱马横尸床尾的名场面,震惊,心碎,恐惧。。。要怪就怪他自己小看了斯文有礼的律师汤姆 海根 (Tom Hagen),那个善出损招的整人专家。黑道题材巅峰之作的 The Sopranos 用了这个梗,但改成了托尼 (Tony Soprano) 的爱马被人纵火烧死。此外,Shrek 第二集也致敬了这个梗。菲欧娜公主因为易容药换脸成功,早上起来被镜中美女吓得尖叫,尖叫声久久回荡在城堡上空,跟杰克沃兹的伤心嚎叫隔空响应。

    老教父 Vito Corleone 被仇家偷袭得手,重伤住院。一时间群龙无首,小儿子麦克 (Michael Corleone) 挺身而出,单枪赴鸿门宴,枪杀沆瀣一气的仇家和警官。事后远走意大利暂避风头,期间邂逅美貌少女阿波罗妮亚 Apollonia,一见倾心并娶其为妻。然而,意大利不是世外桃源,等麦克反应过来车被人动了手脚,大叫她快下车已经太迟了:一声巨响,车毁人亡,香消玉殒!这是我记得的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是《教父》第二集。麦克此时已是家族掌权人,东西两岸,黑白两道都唯他马首是瞻,然而他的婚姻却走到了尽头。激烈争执中,心灰意冷的凯特 (Kay) 告诉他之前的小产并非流产,而是堕胎。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麦克暴怒推倒凯特,从此夫妻变路人,情断义绝。

    第二个和第三个场景有一种宿命的关联。设想一下,如果娇妻阿波罗妮亚没遇难,肯定夫唱妇随跻身黑帮太太团。她们忠心耿耿,只要正妻的位置和体面不倒,对丈夫在外的所作所为和风流韵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如麦克的母亲,嫂子和妹妹。但凯特做不到。她出身新英格兰的 WASP,跟麦克本是两个世界里的人,之所以选择他并接受迟到的求婚,只因为她爱她比他爱她要多得多。《教父》第一集前半部,我反复听到两句话。一句是恋爱中凯特痴情的问话,“When can I see you again, Mike?” (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另外一句自然是《教父》的传家名言,“I’m gona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哈哈!)她爱她,原谅了他另娶的背叛,放弃了教师工作,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她明知无望,但还是苦等奇迹出现,幻想麦克兑现五年之内洗白黑帮的承诺。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麦克从古巴死里逃生,她没有前去迎接;倒是他问手下,“凯特知道我回来吗?” 她知道,但她不动,留在家里如常做女红。麦克回到诺大的,空旷的,安静到近乎死寂的豪宅,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看过去,满坑满谷的家具和奢华用品,像坟墓里的陪葬品。最后,他看见了她她坐在缝纫机前缝纫的背影,孤单,落寞,哪里还是当年电影散场出来笑问麦克,到底是自己还是英格丽褒曼更可爱的那个沐浴在爱情光辉里的幸福女子?她没有回头,麦克也没有出声,只悄悄退出了房间。    

我问自己,这三个令我念念不忘的场景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我想是有的。三个场景,三个悲剧。骏马,娇妻和未出世的胎儿,都是美的,惹人怜爱的,无辜的,却不幸成了贪婪和报复心的牺牲品。正应了鲁迅的悲剧定义,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后记」跟家里的 teens 一起看的电影。看的时候聚精会神,看完了还有感悟分享: “The dialogues in these movies are so good.  They don’t need any special effects at all.”  哈哈看来经典就是经典,无惧时间考验,也没有年龄代沟。

(网图:分别是凯特 + 阿波罗妮亚;凯特和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