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文章来源: 追忆212023-05-19 13:31:54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是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写得非常好。具体好在哪里,人云亦云的评论就不重复了,写点自家之言:诗句对前人的借鉴和对后世的影响。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聚散不定,正如参商二星此出彼落。宋代李弥逊在《夏日邀客饮月下偶作》简化成一句:“人生动如参与商” 。范成大的《水乡酌别但能之主管,能之将过石康》也用了这个典故:“后期只恐参商似”。 

    今夕复何夕,成了苏轼《水调歌头》里的千古名句: “今夕是何年”,

    共此灯烛光,共的是李商隐《夜雨寄北》里 “何当共剪西窗烛。”

    鬓发各已苍,是白居易笔下 “两鬓苍苍” 的《卖炭翁》,还是苏轼《江城子》里的自画像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或者更直白一点,是王宝钏在《武家坡》里感叹,“十八年老了我王宝钏,容颜不似彩楼前。”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有《诗经 小雅》的背影:“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重上君子堂,不是刘禹锡《乌衣巷》里 “旧时王谢堂前燕” 的堂。

    访旧半为鬼,跟鲁迅《无题》里 “忍看朋辈成新鬼” 差不多,横竖都是鬼。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同一个场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怡然” 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驱儿罗酒浆,好一幅奔走张罗的热闹场面,有声(驱儿)有物 (酒浆),还有《木兰辞》的余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红楼梦》里《杏帘在望》活学活用了这个典故: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夜雨”,让人想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却话巴山夜雨时”。“黄粱” 既是写实,又淡淡隐喻了黄粱美梦故事。“间” 字用得妙,写出了饭香和腾腾热气,绕 “梁” 不绝。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 连用两个 “十觞” 顶真,强调了主客间的 “故意长”。“会面难” 与后来李商隐 《无题》里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 遥相呼应。

    世事两茫茫,成了苏轼《江城子》的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