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那些留在记忆里的人和事
文章来源: 追忆212022-06-29 11:24:25

我的妈妈来自一个大家庭。我有四个舅舅,两个姨妈,加上妈妈,一共是七个兄弟姐妹。那个时代起名字,要先请算命先生算算。大舅命里缺木,所以名字里有个  “森” 字;二舅缺锡,有 “锡” 字;三舅缺铜,就有 “钟” 字;等到四舅出生,政治运动开始,不搞封建迷信了,就顺应潮流叫 “华” 。三个女儿的学名都斯文娟秀,但乳名也是算了命起的。我大姨妈命里缺油,所以叫 “油海”;我妈缺水,叫 “湖海”;三姨妈缺盐,叫 “盐海”。少什么补什么,而且是 “海” 补。我习惯听大人叫她们小名,没有多想过,今天写下来才发现三人命里缺的,倒像照着 “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 购物单子列出来的:)

    我的外婆叫 “桂琴”,而她的妹妹,我们小孩子叫 “三姨奶”的,名字是 “桂兰”,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 “兰桂齐芳”。我的外公叫 “尚伟”。我的奶奶叫 “崇”,是 “三从四德” 的简写无疑了。我爷爷有两个名字,都对儒家文化传统致敬,按家族辈分排的一个叫 “继圣”,“继” 承孔 “圣” 人;另有一个叫 “万鲁”,“鲁” 国 “万” 年长之意。爷爷是国家干部,他离休时我还小,但我记得奖状上写的 “万鲁同志,离休光荣” 字样,喜庆的红纸黑墨,在堂屋正中贴了许久。每逢过年过节,政府部门会专门组织人慰问离休老干部,带很多礼物上门,最受我们孙辈欢迎的是糕点。我还知道爷爷有一个小名,叫 “小小”。他唯一一次谈起年少时到店里做学徒几年,师傅叫他做事,“小小做这个”,“小小做那个”,还提醒他晚上睡觉前洗脸洗脚。爷爷的回忆里是微笑和温情,跟我在书里读过的学徒悲惨经历不同。

    爷爷奶奶家有两个院子,前院和后院。前院有一堵照壁,夏天雨后,墙角会冒一层淡淡的青苔。雪白的粉墙上,大伯浓墨酣畅抄录了伟人名作 《沁园春 雪》。狂草书法,龙飞凤舞,我认不全,但认得出我自己的名字,是从词里取的一个字。后院也是一个小花园,地上铺嵌了小鹅卵石,整整齐齐一片方块地。雨后,嫩草从鹅卵石缝里钻出来,爷爷拔不过来,就坐在小矮凳上,用剪刀剪,一棵一棵剪。奶奶看了小声嘀咕,“从来没见过的。谁人用剪刀剪草?!” 爷爷装作听不见,喝着浓茶,慢慢剪。我知道奶奶为什么不高兴,爷爷用的是奶奶的裁缝剪。奶奶擅长女红,她一生帮人做围裙补贴家用。我到美国前,妈妈给了我一条奶奶手做的围裙做纪念,针脚匀称,细密。

    爷爷奶奶一共有五个儿女,三男二女。两个女儿名字里都有一个 “杏” 字,取 “幸福” 的谐音和好意头。我不懂日语,但好奇众多日本女明星名字里的 “杏” 字,是否同理?!《论语》里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叫 “智”,“仁”,“勇”。三人里,唯有三叔人如其名,他年少从军,在部队青云直上,做到很高的位置,称得上 “勇”。大伯和爸爸文人相轻,每每争论不休,我们做小辈的听了心烦,就在背后批评,一个是 “利令智昏”,一个是 “假仁假义”,连三叔也躺着中枪,是 “有勇无谋”。谁说少年人毒舌不犀利?!

    说起少年毒舌,我想起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小镇高中是方圆百里的重点学校,班里一半的同学来自郊区和邻县,有几个男生的名字不是 “福”,就是 “富”,或者 “贵”,不同于当地常见的名字。家乡地名有一个 “丽” 字,镇上的同学或熟人,不论男女,名字里多有 “丽” 字,如 “丽强”,“丽梅”,以致于我听到舞蹈家 “杨丽萍” 的第一错觉是我的一个同学,或者是我同学的妈妈:)而班里的非 “富” 即 “贵” 名字,是听 “咱们班的四大富四大贵” 说法总结,我才惊觉笑倒。少年人促狭,也残忍。

    由同学的名字,想到我自己。从小到大,颇有人赞赏我的名字,我却不喜欢。字面上有意境,念起来之尺是日含混不清,等到了说英语的字母国家,常常被念得不知所云,令人气馁。大学上的是国家重点文科院校,同学们的名字也是争奇斗艳,不一而足,清楚记得的有两个,是老师点名时即兴激赞过的,一个是 “桑海”,沧海桑田,占了姓氏的先机;另外一个是 “勉谕”,出自明代周怡的《勉谕儿辈》,又因为是女生名字,更觉书卷气。

    等到给自己孩子取名字了,痛切领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毫无头绪。最终解决方案是逆向思维(本末倒置),选好英文名,再就近考虑中文名。哥哥的英文名选了一个我们喜欢的美国音乐人名字,填进笔划少的谐音字就成中文名。弟弟的英文名则没有那么多讲究,发音简单就好,倒是中文名花了点小心思。我们当时在香港,跟风当地人追捧风水师傅的做法,我也 “研究” 了一下属相运道。研究结果,在弟弟的中文名字里镶了一个所谓 “助运” 的属相作偏旁

写到这儿,不知道怎么结尾了,就这样吧。

【后记】打电话问了爸爸,他的爷爷叫心明,“心明眼亮” 之意;奶奶叫 “李荣先”,荣誉和名节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