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尼老师的文字和人格
文章来源: 深度思考2022-08-14 22:07:25

佩尼老师80多岁了,宝刀不老,每天在文学城上写连载,讲述她近一个世纪的精彩人生。我每周都会去看看她的更新。坦率的说,她的《燕京人》最震撼,《在中国》最感人,现在正在追的《在美国》的部分,稍微有点琐碎。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很敬佩她的文章,很感谢她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给大家分享。

今天看文学城,发现居然有人专门写一篇文章,奚落燕园长大的佩尼老师,北航副教授在美国做佣人;同时指责佩尼老师“固执己见”,“不了解美国文化”等等。(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208/63518/17506.html)。其实这些说法,在佩尼老师的文章下面的回帖里面好像也是主流。佩尼老师说过,她先写连载,再决定是否出书(前面《燕京人》已经出书后才连载的),要看一下文学城读者的反应。但是好像说坏话的居多,佩尼老师被他们包围了。不得不写文章反驳一下,免得佩尼老师误以为“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了。

说实话,我现在不怎么有热情继续在文学城发很多博文,主要也是被这帮人搞的。文学城的读者多数是50-70岁的老移民。这些人多数(注意我说的的“多数”,不是所有的!)都经历了双重磨难:第一次是在国内,被艰苦的生活和刻板的环境压迫,于是失去了欣赏和热爱,只剩下各种斗争精神。第二次是出国,从最艰苦的底层奋斗起,对中美之巨大差异望洋兴叹,对美国只剩下了顶礼膜拜。这两个加在一起,便构成了文学城的独特风景:政治上逢中必反,生活上逢美必拜。如果有人在中国生活的不好,奚落一番,然后结论是“某党不好”;如果有人在美国混的不好,教育一番,告诉对方怎么“融入美国”。

佩尼老师在中美吃的苦,比大多数人都多!但是从她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我们仍然能读出一个大写的“人”字和对生活的热爱。不错,她为了生存,在中国先嫁了一个成分好的但是过得不怎么幸福,后来在美国又嫁了一个能解决身份的老年退伍军人。但是千辛万苦之后,她仍然保持着自己做人的尊严,保持着知识人指点江山的气势。她虽然各种颠沛流离,但是没有忘记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勤于观察,归纳演绎的习惯。(题外话:在我看来,佩尼老师是个细腻的文科学者。虽然她在北航是数学副教授,能用Fortran写码,我猜测她的数学和计算机其实不是很强。相反,作为燕大社会学系知名学者夫妇的后人,她强的是文科。)虽然她收入微薄,被强势的逆境折腾,但是她没有被击倒,而是坚持思考,并且指出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与之对应的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在各种打击和不顺中,她也一直在心里仰望星空:一有机会就弹钢琴,并且坚持写日历。

而这些无恶意的闲人看客们呢?奚落佩尼老师做保姆的时候“不专业”,教育她“要好好做自己的工,不要妄议主人”。告诉她“美国是这样的,你得如何如何才能融入”。老一代移民,最喜欢教别人的就是要“如何融入美国主流”,殊不知有自信自尊的人到哪里都是“主流”,更本没有“融入”的问题。提出“融入”这个假命题的人,自己先承认自己是“支流”,得想办法跪着乞求“主流”的承认。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可能还没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培养出来的子女,生怕说自己是华人。这些人对佩尼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在洋人面前,我们都跪着,你凭什么站着!?” 佩尼老师虽然生活很艰苦,她一直都挺胸抬头的做人,细致入微的思考,给我们和后人留下精彩的文字。她的独立人格,奋斗精神,和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坦诚态度,才是我们新一代华裔移民的榜样。

最后送一首谢觉哉的打油诗给佩尼老师:

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