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远去,聚会闲谈,聊父母与子女的相处
文章来源: Tigerlily662022-09-22 05:34:04

 

我们有个朋友要派回上海工作,周日即将启程。我和先生一商量,正好找几个彼此中间都很熟悉又久未见面的朋友聚聚。

 

日子订下来,我很兴奋。因为是周五晚上,特地请了半天假,在家打扫卫生和做几个菜。因为时间比较紧张,菜打算自己做一半,去饭店订一半。

 

算起来,大概有一年多没有在家里请过客人了。有几次本来已订好日子,发了邀请,却总是节外生枝。一次是因为老爸老妈身体欠佳,不得不取消;另两次是被邀请的客人不偏不倚在见面之前被查出新冠阳性,也不得不取消。

 

说起疫情,真是好久都不关注了。去年和年初,我还经常在网上查询每天全国和本州增加的病例数,后来已经完全没兴趣查看了,爱咋地咋地吧。除了去店里买菜,也基本不戴口罩了。店里戴口罩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了,多少感觉自己有点异类。去城里戴口罩时间会比较久,毕竟那儿人口众多,戴口罩的人群的比例好像也比乡下多得多。

 

前两周,我们十几个姐妹的微信群精力最旺盛、跑全马的简娜也中招了,而且症状明显,在家休息了一周多才缓过来。大家相互问起来,才知道十几个家庭里,从没中过招的只剩下两三家(其中就包括我们家),这个比例真是够高的。中过招的大多数症状轻微,有意思的是家里有多人中招的,大多数并不是同时中招,而是分两批、或三批中招的。

 

九月初,事隔两年半,附近的华人组织终于又组织了一次群众活动-庆中秋。2020年的2月,本来即将开幕的春节庆祝活动硬是被疫情生生取消了。这次中秋庆祝活动,大约有七百多人报了名,各种游戏,小吃,节目表演,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一下子见到了很多熟面孔,大家都笑逐颜开,真的是过节的模样。女儿今年选的是一首中文歌曲,穿着我帮她挑选的汉服,自编自演表演了一支独舞,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疫情转眼快三年,孩子们也经历了很多,从紧张恐惧到勇敢面对,不知不觉中也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看着让人欣慰。

 

 

为准备周五晚的小聚会,我连跑了几个店。在Costco见到了久违的龙虾尾,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盒。又买了一盒羊排,石斑鱼,水果,甜点等。那晚,我早早做好了梅菜扣肉,赶在客人到来之前烤好了龙虾尾和羊排,清炒了豆苗,拌好了凉菜。很久没有请客,手艺稍有生疏,还算过得去哈哈。

 

 

大家边吃边聊,好久不见,有太多可以聊的话题。有一个朋友年纪较长,女儿早就是业内有名的做心脏外科手术的医师,收入可观。朋友回忆起女儿读医学院时的岁月经济上的拮据,女儿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时他的失落,及以后的结婚生子等,有感慨有自嘲,拳拳慈父心溢于言表。大家都深有感慨的一件事是和在美国长大的子女的相处问题,如何让爱做到恰如其分。有时候做父母的确实觉得自己是为了儿女好,做了很多事,说了很多话,但有时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给他们增加负担。大家一致的结论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折腾。

 

我忍不住加一句:父母和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确实太有必要了。以前我爸妈住我家时,隔些天总有为了些小矛盾拌个嘴吵个架,自从他们搬走后,大家见了面都亲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吵架:)。

 

从这个话题我又不禁想起前一阵子一起出去吃饭的一家朋友讲起的一件事:她的表哥很多年前被派到香港去做总裁,女儿在美国读了大学也已经结婚成家。现在老两口退休了,想搬回美国,计划离女儿家近一点,可以彼此有个照应。但女儿发话了:如果你们在附近买房子,请保持离我至少80迈的距离。对不起,你愿意给的,并不是我想要的。这种爱的错位,引来多少落寞和失意。但我想,这个女儿上上岁数后,也许她的观念会改变很多。但这种事谁又说得准呢。

 

聊着聊着,不觉已经快11点。朋友还要回家收拾行装,大家依依不舍地告辞了。他们走后,我对老公感慨道:人,确实是需要交流的一种动物。能这样尽情聊一晚,

五脏六肺好像都像被熨斗熨过一遍,舒服极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餐桌和厨房已在昨晚收拾干净,客厅依然整洁,冰箱里生菜和熟食依然满满。还有两天的周末,不用做饭,不用打扫卫生。我自己静静在前阳台的摇椅上坐了好久,难得的放松和闲适。打开手机上的新闻:拜登总统宣布疫情已经结束…管他是真是假,先信以为真吧:)。此时此刻,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凉爽的秋风轻柔地吹过来。那些烦人的蚊子和苍蝇似乎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只有那边枝繁叶茂的粉色的和紫色的木槿花开得郁郁葱葱,让人心花怒放。

 

 

再见,疫情,希望冬天也不要再见到你,希望我一直能享受在人群中交流的快乐。坐在摇椅上,秋日暖阳里,我这样默默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