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了九个仆人的美国教授
文章来源: 海风随意吹2021-06-12 11:49:25

一看题目,多半的人就能猜到不是在美国。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写了我的英文老师,民国时期住在北京,家里仆人成群。有位网友留言,她的澳洲邻居在印度也雇用了不少仆人,因为这是帮助印度穷人的最好办法。

我的博导跟这位澳洲邻居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换了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那还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那一年,博导学术休假,正好接到了印尼教育部的邀请,请他去帮助印尼制定全国教师考核的标准。于是他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去印尼工作生活了一年。

教育部为他安排了住房,房子和院子都非常大,除了主人楼,周围还有仆人房、储物房、厨房等建筑。他儿女那时才八九岁,房子大到可以在室内骑自行车,这让两个孩子高兴得忘乎所以。

初去,语言不通,教育部为他家派来一名会说几句英文的厨子,还有一名保洁阿姨,厨子和保洁阿姨是夫妻。每天教授太太跟厨子一起去买菜,厨子翻译。过了几天,厨子说,太太最好别去买菜了,因为看到是外国人,菜贩都提高了价格,要是他一个人去,同样的钱可以买回更多的菜。

教授半信半疑,决定给厨子一个展示的机会。果然,厨子扛了两大筐菜回来,都快拿不动了。买菜自然而然就成了厨子一个人的事,教授不苛刻,菜金交给厨子自行处理。教授太太也挺高兴,省去了每日采购的辛劳。

又过了几天,厨子要求增添一位帮手,他一个人去买菜实在是拿不了那么多,回来洗菜理菜也来不及。教授让他少买一些,但是厨子似乎听不懂教授在说什么,依旧每天扛很多菜回家。见厨子太辛苦,就又添了一位帮手,帮手是厨子的弟弟。那时候仆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块美元,多一个人开销不大。

教授和太太发现,在印尼做家务十分费时间,一方面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另一方面印尼人干活慢慢吞吞,中午太热的时候,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在午休,一休就是几小时,只有几个开杂货店的中国人还在忙碌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印尼的华人经济上相对宽裕一些。家里虽然已经请了三个人,但是还有许多家务来不及做,于是,雇了一个人负责洗衣服,洗衣阿姨是厨子的弟媳妇。之后,又请了园丁,厨子的表弟。这五个仆人一日三餐,都吃在教授家。

印尼语基于字母,不很难学,过了几个月,教授一家都能说一些当地话了,跟仆人时而还开开玩笑。仆人见到如此平易近人的东家,自是十分欢喜。有一天,厨子又来找教授了,因为仆人有五人之多,做饭很花时间,要求再增加一名帮手,教授同意之后,厨子的叔叔来了,这时他家有了六名仆人。

据教授回忆,三名厨子在厨房里,每顿做出来的饭菜足够二三十人吃,让他们少做一点,根本不听。多余下来的,自然不能浪费,由仆人分分,带回家给家人吃。

再后来,保洁阿姨、洗衣阿姨、园丁也都要求增加帮手,新来的三名帮手当然都是他们的亲戚。教授想,本来这些人已经由他供饭,无非就是多花几块钱工资,不如都请来算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于是他家有了九个仆人。

过了一年,教授要回美国去了,九个仆人恋恋不舍,一再恳请教授留下来。所以,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

从这个故事想到另一个跟保姆有关的故事。我曾经的上司,父亲是土耳其人,母亲是瑞士人。上司跟我一样,喜欢看小说,也对写小说有点儿兴趣,于是一起去社区大学修了一门小说创作课,我们是对方的第一读者,互提意见,互改作业,还经常分享奇思妙想。

一日聊天,说到国内我认识的一家文人,东家跟保姆之间的轶事,足以写一篇小说。上司说:好啊,名字就叫《楼上楼下》。开始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后来想到英国贵族人家,楼上是主人的世界,楼下是仆人的天地。我说:啊呀,你这名字太高级了,中国一般家庭,就是个《门里门外》吧,还只是一扇房门。

贫穷国家,中产家庭请保姆的相当普遍。上司分享了他家请保姆的经历。他父亲曾任土耳其驻伊朗大使,导致大使夫人的社交活动相当繁忙,家里自然得雇一两个保姆。他母亲雇保姆非常挑剔,诚实、干净、能干、勤劳自不必说,还有一个苛刻的条件,就是要长得丑,越丑越好。她不愿意丈夫儿子受到诱惑,因此,家里每次雇保姆,都挑来挑去,最后入选的一定是年龄较大,不太好看的。有一个保姆满脸麻子,一个有点儿跛脚,还有一个是独眼。那个独眼给上司留下恐惧的印象,因为那时他还小,很长时间不敢正眼看那个保姆。

据他说,父母都太在乎对方,他们的妒忌心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父亲觉得母亲太漂亮,难免招来苍蝇,母亲觉得父亲太有魅力,肯定会引来狐狸精。因此,母亲在其权力范围内,采取一切措施,杜绝父亲被勾引的可能。儿子么,虽然还小,不过这类坏事,需要防微杜渐,从小抓起。

贫家丑女,在贫穷国家,当属社会最底层。夫妻之间的妒忌心,竟让她们有了独特的价值,找到了工作。我原意是要讲个轻松的故事,怎么到头来,又是一个辛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