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的政治学
文章来源: 丹哥2023-09-20 04:54:18

Sous Vide Salmon with Creamy Fettuccine Alfredo 真空低温三文鱼配意式奶油白酱宽面是今天的主角。这是由两道独立的菜组成,一是低温慢煮三文鱼(Sous Vide Salmon),另一是意式奶油白酱宽面(Fettuccine Alfredo)。

意大利面以其多种形状,且千变万化著称于世,每年都有新的品种问世,且进入面条经当中。Fettuccine是传统古早的pasta形状,是一种略宽的面条,语出Fettuccia(绸带),扁平且稍带些许厚度是其特点。食客们一般都比较喜欢新鲜的Fettuccine pasta。

 

Alfredo(意式白酱)如同意式番茄肉酱一样为世界所知。Alfredo(意式白酱)基本配方由heavy cream、Parmesan cheese和butter组成。Alfredo在基础配方上常常演变更新。

 

Sous Vide(低温慢煮或称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台湾人亲切叫她“舒肥”,不是“淑妃”。我第一次听台湾朋友告诉我,他们称Sous Vide为“舒肥”,我却误听为“淑妃”。还沾沾自喜地称呼Sous Vide为“淑妃”好多年呢。食材密封在真空袋中,固定其烹调温度不变,在这种被准确控温的水箱中烹饪食材的技术叫做Sous Vide。Sous Vide 原意是 "under vacuum",意为 "在真空下"。

 

Sous Vide通过温度的精准控制,使得菜肴的质地和口感得以最佳化。三文鱼等这种易烹调过头的食材特别适合这种烹饪方法,因为它可以在水浴中缓慢烹饪,时间不在是烹调过头的理由,温度恒定的同时保持了鱼肉的湿润和口感。

 

通常在料理Sous Vide 三文鱼之前,首先要给三文鱼一些底味,底味可简可繁,关键看你对于出品的要求,盐胡椒柠檬蒜香菜等等都可以,中国味也可以,任何口味都可以。重要的是随后的真空密封,将调味的三文鱼放入真空密封袋中,确保它们单层排列,千万别摞摞。然后使用真空密封机或者用水排除法也可以,随后将袋子密封,确保袋内没有空气。

Sous Vide技术的关键是温度的控制,对于三文鱼来说,我通常为120°F(49°C)。将密封好的三文鱼袋子置于水浴器中,然后慢煮。时间根据三文鱼的厚度而定,通常45分钟可以了。

 

如果希望三文鱼有金黄色的外观和带有一些脆度的外皮,可以选择将三文鱼后续处理过程,高温烤制或煎炸外皮,这个步骤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注意一定要擦干表面水分,因为水分会带走部分温度。也可以选择厨师喷灯,完成外皮的烧烤感,二次加工看似简单却考验厨师的手下功夫。

 

三文鱼的控制温度一般要在105F到130F之间做出选择,最好不要低于105F,也不要高于130F。Sous vide这种烹饪技术,温控时5F的偏差就会产生巨大的品质差异。因为出品的品质变化很大,你足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温度口感。130F以上,三文鱼开始分片,蛋白质也开始坚硬。低温慢煮,慢煮是关键之一,低温长时间烹饪食物,可以分解肉中的结缔组织,使肉变得非常嫩和多汁顺口。

 

这道慢炖法三文鱼搭配意式奶油白酱宽面不仅是一份美味的大餐,还是对精湛烹饪艺术的致敬。它结合了新鲜食材和高级烹饪技巧,为您的用餐体验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每道菜都大有学问,淡则寡味,过犹不及。酸甜苦辣咸与鲜,君臣使佐,是之配伍,火候运用是之外力。指挥调配并且调动得当,有条不紊,才能使其适口,成为一道好菜。一道好菜,贯穿着一些细微的连续行动,菜的好与歹,是由过程中的一些变量决定的。厨房的厨师们,常常说这句话:“Mise en place”,意思是:“准备工作已就绪”。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厨师对菜的理解了。考验是厨师们如何赋予每道菜灵魂的事情了,我称呼她为菜“魂”,是“菜之魂”。研究每一道菜,都要研究“菜之魂”。菜之魂不是简简单单的菜谱可以告知的,如,先把A加到B中搅拌均匀,然后倒在C的表面,上笼屉蒸10分钟后,滗出汤后装盘,滗出的汤汁放在锅中收汁后淋在菜上之类的指示了。这是做菜的方法步骤,按此只能照葫芦画瓢,是很难做出好菜。只有懂得此菜的菜魂在哪,举手投足间都是好菜。正如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菜魂是在锅中实现的(此锅为广义之锅,意涵一切烹调手段,如烤箱,如此菜中的真空袋等)。菜魂一定是平衡的,是和谐的,菜魂之理是美的可以说出道与理的。这如同所有描绘自然规律的数学表达公式都是美的和对称的,也是简单的。此乃同理。

 

平衡与和谐在锅里实现,此为「道」。“锅”,负责协调“诸”味,“锅”,也负责和谐“诸”味,“锅”还负责各种味道之间的彼此妥协而成就和谐的美味佳肴。

 

“锅”,文化也;“锅”,亦是国家也。

 

老子曾在“德经”中言曰:“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然而,若未曾悟其“道经”,焉能亦“德”治国。道德道德,在词序上,道在先,而后有德。现世流传的道德经是道经在前,而德经在后。老子原版出土的道德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其意如同亚里士多德包罗万象的巨著排列顺序一样,亚里士多德称天下万学均为“术”,描绘万“术”排在第一部分,描绘万术之理的叫做“物理”,物之理也,被亚里士多德排在第二部分。然而亚里士多德对于万物之理背后的思考,写成一书,书名叫做“物理学之后”,也就是第一哲学了。“物理学之后”这部学问经由日本传至中国,被叫做“形上学”,日本学者取之于《易经》之语:“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万物之理背后之理谓之道,道者看不见,摸不到,得靠悟。从烹调悟出国君治理天下之道,此老子道德经之中,关于治理国家之要道也。

 

偶读《晏子对齐侯问》,景公问曰:“「和」与「同」异乎?”晏子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各种食材融合于一锅,用不同的火候烧煮,厨师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如其分,味道不足则添之,味道重则减之。以平和与协商的心性对待锅之味道,政府与百姓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吗。一“锅”之“道”,和而不同,乃锅之道也,亦国之道也,有如肉羹的和谐(剧透下期介绍世界上最好的意大利肉酱),也如同”意式奶油白酱宽面”中的这锅Creamy Alfredo Sauce之和谐之味道一般。

 

“和”是和谐,和谐是协调,协调是协商,协商是妥协,妥协是和谐。这些互让一步的平衡,味道不足的互补,也是纠正一味过强的刹车。

 

“同”是消灭不同,是一个味道独领整锅,这得靠暴力,是味道的暴力,是取消异己味道的暴力,江湖这口锅只剩一个声音,一味强而百味喑。此为“同”也。如同坊间常言曰,一辣遮百味也。

 

和谐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以不偏为度,意味着不要陷入极端。“中庸者”应该避免过度情绪化、过于极端的立场或行为。“中庸者”保持冷静、理性和平衡,以更好的平衡状态应对各种情况,不争不抢也不一触即跳,菜需要中庸之道,社会也需要中庸之道。我说的是锅中之各种食材与调味之料的和谐中庸。当然国君治理亦然,这是孟子说的。

 

中庸之道是孔子的《论语》之道。孟子关注的是菜,不是做菜的厨师:“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里的治是统治的治,统治之治,关注的是如何治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治不是统制的制,统制之制是立刀旁,是刀制,不是水治。

 

水是柔和,是包容,水可以随山就势,水可以充满任何形状之器皿。刀制则不同,刀制讲究一刀切,讲究整齐划一,是之为“同”。

 

老子讲“治大国如烹小鲜”。此言当然不是说厨师可以治理大国,也不是说治理者需要会做饭才行。“道”,”悟“也;“道”亦”通“也,是老子之意。“道”之通行无阻,“德”才有根有据。“以道莅天下,其鬼(才能)不神”,此乃至理名言。

 

孔子讲究中庸之道要用于治国理政之政治,他老人家为了这个政治主张,跑步去遍了六个国家亦无实效,弄到最后他老人家只好专心搞搞教育,期待有后来者实现自己的治国方略吧。孔子的子子孙孙们,如今为了实践孔子治国理政之理论,到处都是孔子学院,这是孔子跑六国不成之后没有想到的吧。

 

秦统一六国,采用法家之“刀制”制国理论。整齐划一。所有资产归国家所有,包括人和土地,人有户口,有了“编户齐民”制度(刀制),地有了井田制(刀制)。人的一切由国家供给,当然人的一切,国家也有权剥夺,人从此成为国家的人,国家成为人唯一的Owner。

 

知识分子还想独立思考一下关于是与非的问题,或者国家还有没有其它的路可走等等问题。这不是给国家添乱吗?结果还是焚书坑儒一下比较简单了事。“同”比“和”好,晏子也无话可说了,只是可惜了,晏子舌尖上的政治学理论被糟蹋了。

 

到了大汉天下,大汉天子景帝想了想,国家还是需要有理论来统一一下思想比较好。这样有一种可以统一思想的理论,比较好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当大家吵吵起来时,也比较容易唱唱高调,压制一下其它异类思想的捣乱。从此以后比一比唱高调,给人快速贴标签,再喊出一些极端的口号,成为压制异己,个人出尽风头的好办法了。统一思想有利于统制,一味统一百味,简单明了,好人坏人也一目了然。这菜是辣的,那菜是酸的,这菜是甜的,那菜是咸的,多好啊!风格明显,什么“和”百味之协调,“乱”!

 

董仲舒应运而生,成为了国师,他为了大汉天子的统制,把出于孔孟的儒家思想和当时政权的需求,做了一个大一统,是之为“同”。搞出一个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具有天子特色的儒家思想。时至英明领袖汉武大帝,自自然然地喜欢上了这套理论。为了统一思想,以“同”替“和”,罢黜了百家,独尊了儒术。此儒术乃董仲舒之儒术是也。

 

至此,晏子关于「和」与「同」异乎?之答,也无用武之地了,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如昨日之黄花。

 

董仲舒的儒术彻底改变了语境,至此,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已成雏形。至此,江湖的关注点不再是菜(小鲜)的品质了。关注点也不再是如何才能烹好这碟小鲜的“道”了,转而去关注“烹小鲜”的厨师之位置安稳的问题之上了。当关注点从“小鲜”的品质好与坏的思考,转向烹小鲜之厨师的帽子问题;当关注点不是菜,而是谁才可以合法做菜,以及如何才能永久地合法做菜等问题,可谓是烹调界的一次彻彻底底的革命了。

 

孔子也是,用的时候拿出来用用,不用的时候就批批孔吧,一切随着厨师的意思办吧。

 

孟子之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赶紧焚了吧,赶紧坑了吧。

 

万菜“同”味,统一了思想,到最后,工业化快餐时代也终于到了,皆大欢喜。再也没有人在乎“小鲜”如何才能烹的好了。工业化“小鲜”配合“微波炉”之夜充斥了整个世界。人的思想也被同一个“味儿”充满了,所有异味,皆为异端。不合“同”味者,众人起来共鞭挞之。

 

每道菜都大有学问,淡则寡味,过犹不及,酸甜苦辣咸与鲜,君臣使佐,是之配伍,火候运用是之外力,指挥调配调动得当,有条不紊,才能使其适口。

 

尝尝这个锅里是什么味道,酸甜苦辣咸与鲜?但愿我们还没有因为被传染过新冠,而失去了味觉,我说的是舌尖上的政治。

 

本想接着说说黄油理论和切圆葱的原理,在政治学上的思考和应用,篇幅太长了,读者累了,我的手指打字也累了,以后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