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丝黄的世界和美国二战后海军海外地基变化
文章来源: 西安游子2023-04-03 17:06:17

 我某天在参观纽约《Intrepid航空航天航海博物馆》时,看到美国航母士官带回美国国内的各种纪念品,如香港酒吧火柴盒,日本寺庙明信片,航母军人在新加波市场上买东西照片,以及军官们光顾新加坡还是哪里的欢笑场所时留的集体吃饭照片。

这是在美国航母军人看来是异域风情,但在我,或是照片中亚裔当事人来说,像是带着一种耻辱成分,而且它们勾起了我对被殖民者或说是“被幸运光顾过的美军驻军地的妇女们”产生了很多联想,杂述如下。

          第一个物件,是一个小火柴盒,上面有英文字:Suzie Huang Bar。熟悉美国电影人都知道,《苏丝黄的世界》是一部美国二战时期电影。苏丝黄是一位妙龄香港女郎,她靠做交际花为生,她出场经常穿着各色旗袍,经常是坐在内室床上跟她相恋的美国军官缠绵纠缠感情(因为男方是驻军原因,时走时来)。她是由香港演员施南康主演的。大概意思就是美国军官视角的春梦。意思是他们在香港驻军期间,在欢场认识的东方女性多么迷恋他们,多么性感迷人,跟他们有一段异国恋情。这电影我只看大概。以我在美国几年对异国恋的理解,或者更直白说是一个穷地方的年轻女性在生活困顿时出入欢场,遭遇身强力壮,又有些教养和异域风情的美国驻军时,积极学习英语,积极魅惑他们呢,以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穷的问题,说来令人想起历史。比如说香港刘德华,幼年,也就是1960S,一家七八口挤住棚屋。那时若他某位姐姐不忍家人的贫困,出去做援交女,还是做能应付美国驻军或访问舰队海军的援交女,那样因为会几句英语就能多赚一些。她为何不做呢?笑贫不笑娼。而贫穷是很腐蚀她弟弟们幼小的心灵的,还有长身体时得不到足够营养长得孱弱。。。利他主义和与美军纠缠哪个来的更真切?

            另一张照片是美军在新加坡还是哪里欢场集体吃饭。饭局背后墙上明显是思春图,女子裸露身体在发情,背景墙下一群白制服美军军人在聊天吃饭。有一位腿上坐着一位着红裙地短发女生,似不介意男军人的身体纠缠。很显然是卖春的女子。我是以现在的视角看啊。那男人堆里没人觉得异样尴尬。只让照片前的我很汗颜。。。我看过挺多以这些女性的视角拍的电影。日本电影有《沙器》,将美军黑人1945年左右在日本驻军时跟日本女子生下孩子,战争结束黑士兵带着黑孩子回美国,那女子独自另外发展生活。儿子成年后去日本找母亲,母亲羞辱于她的那段历史也怕那黑孩子的存在破坏她现有的富裕家庭,就想法杀掉他。她她被警察破案抓住的故事。“想起来都是泪啊”!我替这日本女士说,战争的罪孽是她悲惨结局的一部分。美国香港合拍有《蝴蝶君》,由尊龙主演,也是说在1945至1970年香港的欢场,美国军官认识一位魅力香港女性。那女性跟他若即若离,前后十年,他们联系着,他俩似有个孩子。总归最后美国军事法庭判那军官叛国泄密罪,那蝴蝶君一去不复返。如果说苏丝黄们有后代的话,比如可能外貌长得就像费翔,或者尊龙,或者谁。我看这些美国航母士兵的照片,也是觉得很多人长得都像费翔,或是像猫王埃尔维斯。(这些美军士兵,就像美国派驻世界各地的小种马,撒播了不少混血的孩子们,有些也带外国姑娘回国(我记得《廊桥遗梦》里的女主,是意大利姑娘,被带回美国结婚生活。美国是战胜国,日本意大利甚至东南亚各小国都是需要美国保护的弱国。它的居民也会羡慕美式生活方式,钦慕美国驻军军人,就会发生各种故事。索性这些年轻时有心为国参军后来大多又进学校读书进修,成了各种职业人士。对他们的访谈,看着很有些长者智者的意思。但二战时,他们其实也是从没离开过家第一次看世界的小青年)这几位华裔明星的身世也是有点苦,都是父亲是驻军或是外派到台湾香港的美国人,跟自己年轻美丽的母亲过了几年就一去不复返了。是否那些欢笑场合的亚裔女子因为开了一点儿眼界,继续生活或争取移民了。这故事可就说不清了。

           还有一张照片是日本寺庙的明信片。是某航母士兵寄给家人的,这是一般航母兵的举动。他随航母初到日本东京港,下船看到人们礼遇他,当地有很不一样的文化,就寄当地明信片分享给家人。

我还读了几封航母兵的家信。其中一封特别内容充实,激情洋溢。他诉说他几周之内随航母遍访欧洲各港口,意大利拿波里等等。总之,非常兴奋。我看到的是美国航母很强大有实力,可以随意停靠欧洲北约之内的港口城市。

            等我参观核潜艇时,就更是震惊能看到很多1947~1995年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从冷战到空间站一系列战略部署期间,美国潜艇部队的各种动向。如1962、63年左右,美苏关系紧张时,他的核潜艇停驻古巴附近海域一下两个月,随时待命准备应对苏联的远程火箭攻击。战争的触发就是在一个手指之下。我看到1945~1976年美苏两国在世界范围内布局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飞机基地等历年的变化分布图,真是令人肉颤心惊。倘若当时矛盾激化,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地球上的大部分人这六七十年的和平建设岁月可就不知变换成什么样子了。我甚至想起我看过的英国间谍小说,1960年左右冷战时期欧洲,那种叫做鼹鼠的情报人员,充当二重或三重间谍的岁月。

             我也看到1970年左右美国国内爆发大面积的反战示威游行。越南战争是第一个通过电视深入到美国人家庭的战争。美国军人的较多损伤人数,汽油弹燃烧弹轰炸越南热带雨林村庄的情形,都使得有良知有切身利益的美国人不愿意自己国家为了政治目的卷入战争数年,如陷泥潭,似无休无止似的。故而会有美国反越战情绪的电影《生于七月四日》。故而会有人因1964年拍摄越南村庄乡路上一个被汽油弹炸得全身裸露的瘦弱小女孩惊恐万状的向前奔跑的照片获普利策新闻照片奖。

            总归《航空航天航海博物馆》的展品,那些飞机潜艇航母,每每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科技的体现,他们用于军事目的是美国国力强,军事硬,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强发言权的工具。因为美国海军的运行版图,也是随着美国对某一区域如东南亚区域,波斯湾区域,古巴沿海区域加强控制是,最先派出的威慑力量。

            我看到第七舰队集结维吉尼亚军港海边照片上的超级阵势,真是有吓到了。它的海军是真强。反观我曾在国内参观过的《明斯克航母》,前段时间下水的《辽宁舰》,中美海军军事力量的差距是指数级的(仅就航母数量就差很多)。故中国在俄乌战争中跳出来想做斡旋的意思,让我都有点担心。。。

           军事霸权带来的政治霸权,很是有威胁有巨大压力啊。

           我等小百姓也是看了这建于1970年代的博物馆才有此感慨。没看到的新军事科技还不知让我怎样惊讶呢。

           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