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管控是美国的一大难题
文章来源: 周农建2023-01-25 07:47:25

兔年农历新年期间,两天之内在加州就接连发生两起严重的枪击案。其中一起发生在洛杉矶一家舞厅,导致11人死亡,另一起发生在北加州的一家农场,导致7人死亡。以往,在美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中,凶手一般都是中青年白人男子,几乎不会有老人,更没有华人。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再铤而走险的人,到了60-70岁,应当也是戾气全消。

而本次加州这两起枪击案的凶手却都是年长的华裔,一个72岁,一个67岁。令人震惊不已。连60-70岁的、一向被视为逆来顺受的华人都成了大规模枪击案的凶手,由此可见,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枪支管控问题是如何地任重道远。

在美国,枪支管控问题一直是一个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是一大政治难题。拥枪派和控枪派一直为此争议不休,枪支管制一直难有进展。

说美国的枪支“泛滥成灾”,这并不夸张。按2018年的统计数据,美国每 100 名居民拥有 120.5 支枪支,高于 2011 年的每 100 名居民 88 支,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枪支泛滥的结果是导致每年有数万人死于枪下。仅在 2020 年,就有超过 45,000 名美国人死于枪下。该数字比五年前增长了 25%,比 2010 年增长了 43%。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在2022全年中,美国共有44186人死于枪下。

去年5月14日在纽约州水牛城一家超市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十人丧生。而在10天后,5月24日在得克萨斯州尤瓦尔迪市发生小学枪击事件,导致22人死亡,包括19名小学生和两名教师。而最严重的枪击事件发生在 2017 年的拉斯维加斯,事件造成 50 多人死亡,500 人受伤。

作为对得克萨斯州及纽约州等多起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回应,去年6月23和24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两党安全社区法》的枪支安全法案。法案内容包括为心理健康服务和学校安全提供资金,允许各州制定预警法律或危机干预计划,以及鼓励扩大对18至21岁购枪者的背景调查。该法案被认为是美国在控枪方面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而就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上述法案的几乎同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却反其道而行之,作出了一项有利拥枪派的裁决。去年6月23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以6比3的表决结果裁定,纽约州一项有100多年历史的法律,即限制民众在公共场所携带枪支,是违反美国宪法的。人民拥有在公共场所携带枪支的权利。这一裁决被认为是拥枪派的一大胜利。

所以,即便每年与枪支暴力有关的死亡如此之高,恶性枪支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美国上下和各派势力在枪支管控问题上却一直难以达成共识。

美国人在枪支问题上如此偏执,与如下几个似是而非的认识有关:

将个人拥有枪支与保卫自由联系在一起。认为人民拥有枪支,就可以对抗和防止政府暴政。尽管从历史来说,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拥枪民兵对英国统治的反抗,但是在今天,在那些与美国体制相近的其他欧美西方国家中,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全民拥枪,但其公民所享有的自由,却并不比美国少。可见,在今天,公民自由与个人拥枪并没有必然联系。

“枪不杀人,人杀人”。这是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和其他拥枪人士为他们的放松枪械管制辩护的著名口号。 这话的意思是说,武器并不重要,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与其管控武器,不如管控人。据说,里根总统遇刺后,也是用这句话来回答媒体。对于一个政客来说,用一句似是而非的话来掩饰政治尴尬,以免自我打脸,固然可以理解。但被之忽悠,鹦鹉学舌,将之奉为金科玉律,那就是弱智了。

如果按这句话的逻辑,你也可以说,核武器不杀人,人杀人。可美国为什么还要阻止他国发展核武器?武器和人相比,哪一个较为容易管控?如果连武器都管不住,更何谈管人?

在美国这个高度自由的国家,你要如何管住人?是思想洗脑,办学习班,关集中营,还是全民监控?显然,在美国,管人比管物更为困难。用一个更为困难的选项去否定一个困难度相对低一点的选项,如果不是弱智,那一定是别有用心的忽悠。

其实,拥枪派的上述两个论点是自相矛盾的。第一点说,武器很重要,武器是决定性因素,没有武器,就没有公民自由。第二点却说,武器不重要。人才是公民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按第二点枪不杀人,人杀人的逻辑,你完全可以推翻第一点:枪不推翻暴政,人推翻暴政。人,而不是枪,才是维护公民自由,反抗暴政的决定性因素。

而且第二点自身也是自相矛盾:既然枪不重要,人决定一切,公民被杀和不安全与全民拥枪无关,那又何必如此偏执而矛盾地认为,枪是如此重要,没有枪,公民安全的天就会塌下来?

拥枪派还有一个与上述论点相关的辩护:如果因为枪能杀人,就要禁枪,那么911事件中恐怖份子将飞机当作导弹攻击美国,还有人用汽车和厨房刀具杀人,难得我们应当因此而禁飞机、汽车和菜刀?这当然是一种牵强的推论。枪的主要或者说唯一用途就是杀人,而交通工具和厨房用具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生活工具使用。两者显然不能归入同一类。

还有一个流产甚广的辩护,“如果禁枪,好人没有枪保护自己,而坏人却总是会搞到枪”。言下之意,公民没有枪支,坏人就会横行天下,社会治安就会大乱。对此,同样可以作横向比较,看看在那些较为严格地限制枪支的其他西方国家中,是否社会治安会因此而比美国糟,死于坏人枪下的好人会比美国的比例多?按2020年的统计,美国的谋杀案中79%是死于枪支暴力,而英国是4%,澳大利亚是13%。显然,人人有枪并不会使社会中的好人更安全,相反却是更不安全。

可见,美国人对于枪支的偏爱,并非是一种出于理性的、逻辑自洽的、与时俱进的选择,而应当说是一种偏执,是一种对历史传统的拘泥。由于这种偏执,尽管恶性枪击案的发生愈来愈频繁,悲剧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但是,在美国,在枪支管制上,仍然阻力重重。去年6月美国国会与美国最高法院在枪支问题上的分歧和和背道而驰,说明在美国要推进枪支管控,解决枪支暴力问题,仍然任重道远,难以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