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和做饭(2)
文章来源: 梦回西藏2019-11-19 01:10:06

讲课和做饭(2

2011.8.31 落笔太平洋西海岸, 西雅图

2019.11.17 修改南太平洋东海岸, 悉尼 

     说到做饭, 就比做老师的过程轻松了, 我曾一向认为我的做饭是无师自通.我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 到北京和父母团聚后, 小学,中学都是在学校吃饭为多, 文革中怎样吃的饭我根本不记得.最开始做饭是有点惊险的,因为是先要偷厨房钥匙…..那是在西藏的部队农场, 每天的劳动之后, 我们这些知青总是点着蜡烛, 挑灯读书, 除了马恩列斯毛的各种著述, 就是各种渠道来的禁读书, 包括从拉萨图书馆偷来的书(我们是天下最特殊的偷书者, 传阅和读完后,我们会把书全部补好, 修好,冒险放回又换新的!), 自然到了晚上十点,就饿得不行….经白天帮厨的同学琢磨, 我们决定到管理室偷厨房钥匙, 拿剩饭来吃…..这是我的第一次做饭: 将冷饭加上酱油,花椒面,辣椒面, 有时有油,有时没有…..放在汽油灯上煮烫, 大家个个吃得非常满足, 真是妙不可言的美味!

     再进一步的做饭, 就是在藏北草原地质队的帐篷中, 那就比知青时阔绰多了….第一有我们在驻地开的自留地, 种上生长期很短的小白菜,小油菜…..和罐头一起做成汤,每次都一滴不剩; 在藏北最灿烂的7,8月份, 漫山遍野的紫色黄蕊的小野花盛开的季节, 我们就借检牛粪的时间, 采集野韭菜, 野葱,回来包饺子; 很遗憾的是, 那时没有任何野蘑菇的知识, 在小分队的人吃蘑菇中毒后, 我们也只有眼巴巴地看做那些柔嫩,可爱的蘑菇在大地上的千姿百态的造型, 最后干枯,在4500米的高原长风中自由远去….

      说到青海格尔木基地的做饭, 那就更是年青人得天独厚的乐趣! 由于大多数职工是单身汉, 我们家就成了大家改善生活的场所, 我尽所能, 为大家做些比大食堂可口的小灶….原料来源五花八门, 每年从北京运回一大箱干货: 干蘑菇, 木耳, 红箩卜丝, 母亲和自己做的腊肉,火腿,香肠….; 幸运的话, 有时可以请人从几百公里外的兰州买回一点”新鲜蔬菜”; 有时也能拣点野菜,还有偶尔送上来的猎物; 甚至也大胆地尝试过养鸡, 可鸡瘟的毫不留情是我第一次看到病毒传播的速度和威力。每天, 单身的朋友们从食堂打来主食, 就端到我家, 如果他们有原料, 也拿来加工,大家共进晚餐之后聊天。周末或有什么特殊的聚会, 就拉起手风琴, 唱歌到天明,虽然那时, 我已有朋友们公认的第一大厨的美称, 这时期的饭菜的技艺没有太多可回忆, 而更多的是吃饭的乐趣, 那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我真正开始做饭生涯是师大毕业后定居在成都的那段时间, 毫无疑问, 成都真是吃的天堂之一! 至今我最留念的就是在大学教师宿舍区河边的乡村市场,每天一早农民刚刚从附近地里挑来琳琅满目的蔬菜, 鸡,鸭,鱼,肉样样俱全,有时还能买到鲜花……每天上完早上的两节课, 就在回家的路上买菜。大自然丰富的恩赐给了我实践做饭的机会….母亲做饭, 菜谱, 到别人家做客都是学习机会, 千真万确,到任何人家里吃饭都能得到至少点滴不知道或与自己不同或没想到的启示, 甚至是一整个菜谱,谢天谢地,菜谱没有专利,不然我不知侵犯了多少人的专利权!  假期回北京, 就给父母亲展示厨艺, 经常给”美食家”供稿的父亲就象判官一样毫不留情, 他是中国最后一代幸运的不会做家务的男士, 连面条也不会煮!但他对菜肴的评论却头头是道, 真能给我很多启发和指点, 这就是理论家的价值! 除了母亲和外婆的基因, 父亲对于我的做饭技艺是有功的: 选材,刀功, 色彩,质地,搭配,火候….就是这无数个一点点细节的把握, 让一个菜成为色,香,味具佳的艺术品!

     我第一次的做饭巨大成功感是在1986年我丈夫和我在德国一所大学半年合作时期, 我也想不起来是为什么, 居然带了很多烹调用的新鲜用料, 坐火车,莫斯科,华沙, 东西柏林…17天的长途跋涉和游玩,一路西行….从北京到当时属于西德的克劳斯塔尔大学小镇,很快就在周末聚餐中为当时合作组的教授和他们的朋友们做了一大桌地道的中国菜, 从干煸牛肉到炒土豆丝, 用的是西方人常吃的当家菜, 出来的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食物, 而且是在当时当地中餐馆没有的佳肴,….他们喜欢极了,一时在研究中心被传为美谈。这一餐让他们认识到中餐的神奇和高超,看来传播饮食文化比其他的文化要更直观,更简单, 似乎也更容易调和!

     我的做饭的技艺的又一次飞跃是漂洋过海到太平洋西海岸的西雅图之后, 住在一对非常好的美国夫妇家, 男主人是药剂师, 开自己的两个药房…..女主人对我说她平生的最大两个爱好是喜欢做饭和喜欢手饰. 美国人中爱做饭的家庭主妇似乎不那么多, 而他们和我父母亲一样, 母亲喜欢做饭,父亲喜欢请客….我刚到的第一个周末, 给他们的12个朋友家宴做了十二个菜…所有的客人都半开玩笑说, 他们终于明白了, 过去他们从没有吃过真正的中国饭!真正的中国饭是一种高等艺术,无与伦比!

     女主人做传统西餐的水平和技艺是非常好的, 各式各样的大餐,配餐,小吃,甜点都非常地道… 我也才体会到西餐和中餐一样,都是东西方各自博大精深文化的体现之一. 我们对对方的饭菜技艺都感到惊叹和羡慕…..自然,我们轮流做饭, 我做饭时她做助手,负责清洁, 或反之。每天的晚餐, 用他们的话,都是宴会, 享受着中西的美味佳肴, 人间的一大乐趣!

     本来对生命和医学就充满兴趣的我, 对食物营养是从没有停止过琢磨……这也是我的公共健康科普课的话题之一,如何吃更健康? 一个有趣,有滋有味,有色彩的话题, 首先是很吸引自己。“民以食为天”, 吃恐怕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话题…..

     到太平洋西边和南边生活三十多年了, 尽管日程变得很忙, 但只要有点空, 就想给朋友们一点意外的菜肴. 是的, 如今中国, 大多数人们有了比以往任何一代中国人漂亮和功能俱全的厨房, 但做饭似乎至少在年青人的日程表上逐步消逝了….不少人以不做饭为骄傲,忙得不光是没时间做饭,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了…..这一点似乎超越了我的理解力, 不能理解的东西就暂时不去理解吧. 我倒是非常怀念家人和朋友一起在小小的厨房内做饭,忙忙碌碌的热闹时光, 只是有点担心自己成了九斤老太,更怕的是成了九斤老太自己还不知道。

     无论是做饭还是做老师都给了我不少生活的启示, 人生似乎没有无师自通(天才或许是例外,但也是基因积累和突变)。在这两条路上, 有那么多人给过我帮助, 有是只是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故事;这个世界做事也没有捷径,做人做事的基本功都是一步一步的坚实行走和攀登, 我从内心感谢我在中国教育小,中和大学中所收获到的宝贵财富,让我能在出国后的各种动荡中迷惘过很多,但最终没有迷失方向。

     在人生中,这两件事似乎毫不沾边的,但对于我,它们似乎都是和我的化学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我站在讲台上,  看到满场听众期待的眼神, 我的确有那么多话要讲。我的原则是下面备课时最大工夫要下在把所有的原材料浓缩成精华, 不要浪费听众的时间; 当我走进厨房, 就象进了实验室, 都是要探索一个新的世界。请客, 先是列一个菜谱, 就象在给自己编实验教材, 总有新实验又有不同成熟的保留节目;在平时, 则是在打开冰箱的那一瞬间, 才在脑子中做配方….

      我很喜欢厨房里储存着酸甜苦辣各类营养素, 也很喜欢厨房里充满的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我非常爱实验室里那些晶莹剔透,各式各样几何造型的玻璃器皿, 和里面那些色彩绚丽的化学溶液! 我还要感谢,可能是这些溶液阻止了我去喝人类创造的任何垃圾饮料, 因为我在世界各地的食品店货架上看到哪些各式各样饮料时, 我脑子中是我实验室的溶液, 幸运的是我没有错!

         做老师的乐趣,做大厨师的乐趣和现在写作的乐趣是一样的,当你在讲台上或在餐桌边,或在书架上为人们和盘托出你做制作的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丰盛”大餐”时, 人们得到的收获和满足就是你的最大欣慰, 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