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薪$15而战
文章来源: 谦谦美君子2021-05-12 10:04:07

为时薪$15而战

 

美国15个城市的麦当劳(McDonald’s)员工计划于5月19日,即麦当劳年度股东大会的前一天举行罢工活动,要求提高员工的时薪到至少到15美元。一个名为“为15美元而战”(Fight for $15)的组织发推:“现在是每个麦当劳员工获得时薪至少15美元的时候了”。除了麦当劳公司总部所在的芝加哥,其它的城市为:洛杉矶、奥克兰、萨克拉门托、迈阿密、坦帕、奥兰多、底特律、弗林特、堪萨斯城、圣路易斯、罗利-达勒姆、查尔斯顿、休斯顿和密尔沃基。

疫情导致整个餐饮业崩溃,到2020年底,美国已经有数以万计的餐厅永久关闭。但快餐的生意却正在稳步回升,麦当劳实现了连续六年的销售增长。根据活动组织者的说法,他们计划为时薪至少为15美元举行罢工的主要原因是:

  • 麦当劳公司的巨额盈利,
  • 以及其员工在新冠疫情期间工作的危险性。

20世纪30年代,美国首次实行全国性最低工资。美国联邦目前最低时薪工资为7.25美元,这一标准已经维持了长达11年之久。不过,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在内的个别城市和州早已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例如加州目前规定了每小时12美元的最低工资,明年将增加到15美元。由于各州拥有决定权,佐治亚州和怀俄明州是仅有的两个最低工资低于联邦标准的州。我们伊利诺伊州去年12月16日宣布,尽管新冠大流行造成了政府财政困难,但新的最低工资法案仍将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2021年的最低工资为:$11.00/时,之后每年增加一元直至2025年的$15/时。

拜登总统力推提高最低工资,他说,“提高工资将带来更高的工人生产力,抵消纳税人可能产生的额外成本”。白宫在一项声明中说:“这不会导致就业减少。。。反而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使得工人更健康、士气更足、更努力,从而创造更高质量的工作”。

然而,与民主党各级政府和打工人的期待不同,餐饮业和零售业等小企业主却表示,将最低时薪提高到15美元很有可能会让他们面临关门。

“这很可怕。”俄亥俄州剑桥市的一家名叫Orme Do It Best Hardware的五金商店业主麦考耶(Karen McCoy)表示,“不是我不想给员工涨工资,我希望能给所有人更多的钱,但是这笔钱从哪里来?我们需要自己赚钱才能给别人更多的钱,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给商品涨价,这让人非常担忧。”

剑桥市市长欧奥(Tom Orr)则表示,包括他在内的小商业主都对提高联邦时薪感到担忧。“这非但不能帮到别人,还会伤害到处于底层的群体。”欧奥说道,“管理层将被迫涨价,减少营业时间,削减人手等来调整人力。”

其实,最低工资是一刀两刃。当最低工资较高时,就会有较少的雇主愿意雇用无技能或低技能的工人。有证据显示:在美国,最低工资提高10%会导致低技能工人的失业率增加1%或2%。从目前的$7.25到$15.00,最低工资的提高将超过100%!如此算来,失业率将增加5%以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将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5美元可能帮助90万美国人脱贫,但美国的就业岗位会因此减少140万个。通常,低技能工作是入门性质的,一旦低技能工作减少,这些工人就更难就业,经济上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麦当劳加薪,产品价格就会上涨,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有人预计麦当劳将会裁掉多达一半的员工,或改成电脑点餐,以后也可能变成只有外卖的餐厅?

保守派经济学家蕾切尔·格雷斯勒表示:“提高最低时薪政策的确会提高一部分人的收入,却是以降低另一部分人的收入为代价,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抉择。” 还有,全国性的加薪将导致企业裁员,可能会超过提高最低工资给公众带来的好处。

为此,有经济学家给政府开出了如下药方 - 既可增加工人收入,也不会带给雇主财务负担,值得考虑。

  • 投资于技能训练计划,让部分工人转移到更有技术性(薪资更高)的职位,这同时会减少低技能劳工的供给,从而提高他们的工资;
  • 补贴雇用低技能工人的厂商,使厂商能够支付较高的工资;
  • 给收入低于基本门槛的人提供减税优惠,直接补贴低技术工人的工资。

一周之后,麦当劳员工将为时薪$15而罢工,目前不知到罢工会持续多长时间?好在,老家伙一年不吃麦当劳也能活,时间长短估计取决于雇佣双方是否能达成某种协议。其实达不成协议也没关系:罢完工他们回家待着就好啦,反正目前失业的福利远远高于时薪$15。这就是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一个拥有60间麦当劳店铺的老板卡斯帕(Blake Casper)因请不到人而表示只要有人来面试,就可以直接拿走50元(见上图),却没有吸引到求职者上门,至今仍没有招足员工的“怪事”的根源。有专家指出,时薪低于15元难请人是因为不少人情愿留在家中领取每周575元的失业救济金(根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

 

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