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汉密尔顿》
文章来源: 谦谦美君子2020-07-16 09:44:36

音乐剧《汉密尔顿》

 

2015年1月20日,160分钟的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首次在纽约公共剧院亮相。半年之后,《汉密尔顿》登上了百老汇(Broadway)舞台,一票难求。当时门票的平均价格高达549美元,之后还一路上涨。拿到一张《汉密尔顿》的入场券,成了当年纽约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直到疫情才导致该剧在今年3月中旬停映,五年期间《汉密尔顿》为百老汇赚取了6.5亿美元票房。 2016年,《汉密尔顿》横扫托尼奖(Tony Award),获16项提名,拿下11座奖项(托尼奖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音乐界的格莱美奖、电视界的艾美奖同为美国四大顶级艺术奖项)。之前已获得了格莱美奖(Grammy Awards),最近IMDB评分9.1,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6。当知无愧,《汉密尔顿》号称“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

电影版《汉密尔顿》原定2021年10月15日公映,由于疫情,现在改成7月3日在Disney+频道上首播。此次上线的音乐剧《汉密尔顿》是2016年6月在纽约百老汇的理查德·罗杰斯大剧院(Richard Rodgers Theatre)拍摄的版本,其中拍摄了日场和晚场两场不同的演出。迪士尼(Disney)为此支付了7,500万美元的版权费,

音乐剧讲的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年1月11日 - 1804年7月12日)政治生涯的故事。他是一个妓女和一个苏格兰人的儿子,出生在加勒比海地区一个被殖民者占领来种甘蔗的小岛上,被父亲抛弃,背负私生子之名长大。屌丝逆袭似乎总是离不开富家女,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是纽约权贵斯凯勒家族(Philip John Schuyler)的二女儿,他是个颜值高,心气骄傲的人,用毕生精力改变境遇。移民到美国后,在独立战争中赢得声誉,获华盛顿总统赏识并被任命为财政部长。第三任美国副总统阿龙·伯尔(Aaron Burr, Jr.)妒忌他的权力,极力破坏汉密尔顿的形象。汉密尔顿为挽救政治声誉,选择与政敌伯尔的对决中(1804年7月11日),汉密尔顿失败次日身亡。汉密尔顿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还是《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

对中国人来说汉密尔顿可能陌生,但在美国却无人不知,他的头像就印在我们常用的10美元钞票上。

米兰达手握印有汉密尔顿头像的10美元钞票

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是《汉密尔顿》的编剧、作曲及主演。为了将《汉密尔顿》搬上舞台,他筹备了6年的时间。现年40岁的米兰达(1980 年生人)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那是美国嘻哈音乐的一个黄金时期。《汉密尔顿》中有爵士、灵魂乐、R&B,以及传统百老汇音乐剧曲目,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嘻哈元素,其用词的灵活和创意令人惊叹。他给剧中每个角色配以不同嘻哈风格以符合人设,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位总统)饶舌的时候是一板一眼,像个节拍器一样,因为那种风格和他的思考方式很相似,都是完全遵照节拍的。但是拉法耶特(第一位志愿参加美国革命的法国贵族)则有一个琢磨的过程,他最开始的饶舌非常简单,有点像80年代初期的饶舌节奏,但是到了后来,他的节奏非常疯狂,是正常歌唱的两倍甚至三倍速度。

《汉密尔顿》与其他音乐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段与段之间不用纯对白进行衔接,全部用歌唱的形式贯穿其中。全剧共有46首歌曲,160分钟的时长几乎一气呵成,语速之快,歌词量之大,不给观众有任何喘息的空间。

《汉密尔顿》最大的特色是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演员们通过嘻哈说唱的现代音乐形式演绎美国开国的历史。 “当你看到黑人和棕色人种的表演者讲述我们国家的起源时,它就有了不同的含义”,米兰达说。其实,我很想问:本是白人的角色都变成了非裔与拉丁裔,这“不同的含义”的是迎合“政治正确“吗?还是白人歌手都唱不好这些黑人擅长的来自街头的节奏和韵脚的音乐形式?

今年5月,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引发了各州的示威游行活动,许多抗议者打出的标语“历史的眼睛盯着你”、“这不是一个时刻,这是一场运动”,这些标语原来就是从音乐剧《汉密尔顿》的歌词中获取的灵感。可以说,音乐剧《汉密尔顿》在影响着美国的文化。

趁小儿子还未动身去工作,我们一起在家观看了这部音乐剧。尽管有英文字幕,可让英文都不能全懂的我理解现在流行的饶舌、嘻哈、R&B音乐形式表现的全部内容,的确强人所难,以致儿子最后都不愿再多向我解释什么了。其实,就连美国嘻哈乐队“The Roots”的成员之一埃米尔也说过, “我去看了八九次,就是为了弄明白里面的典故”。能和小儿子一起看一出他推荐和他们年轻人喜欢的现代剧,尽量“与时俱进”,加深了解美国的历史,就这一点,老家伙已心满意足。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