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诸国语言
文章来源: 疏影浅斜2018-12-06 05:21:12
办公室里的外国人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西班牙人,一个意大利人。放下我的蹩脚英文不表,那两位讲起英文来都十分动听。尤其是那位意大利人,完全是用意大利语的腔调讲英文,尾音总是上扬的,听起来特别有韵律感。
有时候瞎琢磨,觉得关于语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语言也大致能够体现一方人的特质。
就说意大利语吧,听起来语速飞快,总是那么快乐,生动。即使对话双方在争吵,可语调也是活泼的,像雀儿一般叽叽喳喳。加之意大利人极爱打手势,而且是那种大幅度,很夸张的手势,脸上也表情丰富,惊、喜、哀、怒也都会流露无遗。如果把意大利语拟人化的话,我觉得她就是一个雀跃天真的小姑娘。
德国人和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人则和意大利人相反。他们的语言听上去都是硬邦邦、冷冰冰的,很少有长元音,常常给人以嘎然而止的感觉,听起来有一种严肃劲儿。许是为了和语言相匹配,他们的肢体语言也较少,面部表情也很木然。听这些语言会让人联想到默婶儿,典型中老年大妈。仿佛岁月已磨蚀尽了仅有的那点浪漫。
说到语言,一定要提到法语。法国人对他们的语言近似执拗地热爱着,对满世界都以英语走天下的现象很是不忿。去法国旅游,如果你用英语问路,尤其是问警察、售票厅的工作人员什么的,根本感觉就是直接被忽视。法兰西的浪漫大概也是通过它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法语也是多以短音节为主,可法国人讲起话来相对柔和,配上优雅的举止,竟平添几许妩媚。法语在众多佳丽中仿佛是一个成熟又有韵味的少妇。
俄语是以打嘟噜见称的。记得母亲曾抱怨过当年在大学里学俄语,不论如何也打不好那些嘟噜。我猜想一准儿是俄罗斯人伏特加喝多了,说话都不利索了,就成嘟噜了。没有经过烈酒松弛过的喉管大概很难发出正宗的嘟噜来。带着嘟噜的俄语听上去就像是一个喝多了的壮汉。
没怎么接触过朝鲜语。唯一的认知是在网上听过的国宝级播音员 Pink Lady李春姬的新闻“吼”报。感觉那气势的确震撼,如同打了鸡血的壮小伙儿。
不但各国的语言各有特色,就连同一个语种,因地域不同也有不同的口音。就说中文吧,即便都讲普通话,东北的大茬子味和江南的吴侬软语可谓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英语也是一样。最标准的英式英语应该是在英国东南一带。英格兰北方的口音听起来,如同国内东北人讲话一样,也带着茬子味儿。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虽然粗犷,可口音却比英格兰人还揉一些。尤其是苏格兰人表示“是”时发出的那个“Aye”真是好听,那么柔软的音节从一个铁打般的硬汉嘴里吐出来,真是铁血柔情的感觉。每次听到,我的耳朵都是酥酥的。而爱尔兰口音在我听起来蛮有吴侬软语的味道。
说到口音,不能不提英音和美音。窃以为可以用普通话和北京话来比。英音就如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一板一眼,绝不含糊,听起来有点干巴。而美音则像老北京话一样,特意在某些元音上拉长声,再拐个弯,听起来油腻腻的。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儿子当年学中文时,那一口中文说得那叫一个奇怪,即不是通常外国人说中文的腔调,也不跟正宗的普通话搭界,而是貌似陕南的口音。我和他爸两家子都没有陕南背景,他的中文又是我们在家教的,他的口音那里学来的,至今还是个谜。记得几年前回国,带他去东北看望亲戚,他对东北话很着迷,到现在还能模仿。因为我在东北生活过,所以每次他讲东北话都让我感到特别亲切熟悉。

最后我想声明一下,本文纯属个人对有关语言的浅显感受的调侃,绝无恶意,希望没有冒犯到任何人。


在这里贴上老电影 Shall We Dance 中,一首关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差别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