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中毒疑云丛生,急呼科密骤起惊变
文章来源: cng2018-03-29 13:32:01

FBI断线的风筝(四)

(十)

时间象蜗牛一样向前爬行,到了十月中旬的一天,科密正在伏案工作,忽然手机发出一阵强烈的重金属音乐声。他打开一看原来是广告,这个本来也常见,据说网页上中招的是第三方的植入广告中有恶意广告。但是科密转念一想不对,听同事朋友说,一般都是苹果的safar系统才会有这样的攻击,而他的是安卓系统。再一看广告内容,却不禁吓出了一身的冷汗:难得机会得千元大奖苹果三星手机!请速拨打54188转1452!

这个电话号码,是组织和风筝紧急联系的密码呼叫。按照规定,风筝看到这个号码,就必须弃用一切迂回或加密的联系方式,和上线直接通话。

没有任何回转的空间,科密急忙走出办公大楼,来到阳光明媚川流不息的宾西法尼亚大街之上。

走过几条街,他在一个拐角处一个破旧的购物车前停了下来,车里面塞了不少东西,有布满油腻污点的毯子,或许是垃圾箱里刨出来的吃剩下的半截比萨,斜插在一个脏兮兮的纸盒子里,购物车后面一个老年男人人正躺着晒太阳,他的脸大概一个月没洗了,身上裹着一件已经看不出底色的女士浴袍,显得不伦不类,并且发出轻微的异味,好像是屎尿,垃圾,和变质食品馊味的混合。他身边立着一块纸箱子上硬纸板折成的牌子,上书几个大字:越战老兵,需要面包。旁边的一次性纸杯里,有些钢蹦和皱皱罢罢的一圆钞票。这是一个典型的无家可归者,进入秋天的华盛顿,夜晚已经有了也许的凉意,他的苦日子要来了,购物车里的脏毯子,大概就是这个人过冬用的。

科密蹲下身来,掏出一张一百美圆的大钞,作出投进纸杯的动作。老兵的目光被吸引,这张崭新绿票上国父富兰克林的圆脸让他本来混浊的眼睛仿佛闪出一道光,随即被一丝困惑所熄灭。不过,终究按捺不住好奇和诱惑,伸手来抓。

科密却把捏着钞票的手往上一抬,让他抓了个空。然后把钞票卷成一个纸筒儿,点一点不远处的沃尔玛超市,对他说:“我有一个条件”。

当无家可归者把从超市买来的充值电话交到科密手上的时候,他还完全不明白眼前这个陌生人究竟要干什么。接着他从这个陌生人手中接过那张百圆钞票,从浴袍宽大的袖子里露出一节纹着蓝色图腾的脏胳膊,上面布满了成串成片的针眼感染愈合后形成的圆疤,令人触目惊心。只用了一秒钟,流浪汉就丧失了弄清这个交易原委的兴趣,因为,他要用这一百块钱买的应急品,绝对不仅仅是面包。

这是情报人员的一个常用花招。长期以来,在超市购买充值电话是不需要身份认证的,这样的通话记录,就无法和拨打人的身份行踪联系在一起。尽管现在国会正在酝酿通过立法来堵住这个漏洞,但是在官场淫浸几十年的FBI局长最明白,从酝酿立法到通过立法,从纸上的条文到实际生活中的严格执法,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科密完全可以大模大样走进超市自己买个手机,但这有一个小小的风险,就是他的影像可能会在沃尔玛的监控录像上留下蛛丝马迹。为了上个双保险,他决定找个流浪汉代劳。这样,就算最后通话泄露手机被缴,中情局所能找到的也仅仅是一个精神恍惚语无伦次无家可归的磕药人员,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科密撕掉翻盖手机屏幕上的塑料薄膜,快速拨了一大串号码。“嘟…嘟…”几声单调的声音后,话筒那边答道:“喂”?科密一听这个声音,却顿时脸色大变。

(十一)

2018年3月4号,英国卫报报道,一位原供职于俄国情报机关,却暗中给英国当间谍,并最终被英国赎回的俄国情报人员,在他英国Salibury住所的附近被发现中毒,同时遭袭的,还有他的女儿。

对次,英国和她的欧洲盟友组对俄国作出了强烈的反应。

一场席卷欧洲的外交危机在悄然酝酿,升腾…

这这场危机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普京大帝如何心狠手毒,睚眦必报,叛强俄者,逃英必诛,仿佛在默认状态中就把老毛子钉在了历史的审判台上。

这种指控是有历史根据的,普京是苏联克格勃出身,按常理论,这盯梢暗杀投毒都是基本功。2006年,一位前同样叛逃英国的俄国前间谍Alexander Litvinenko,在饮水中被人下了辐射强烈的PO-210,一夜之间须眉皆白掉光,在悲惨的状态中死去,让人不寒而栗记忆犹新,据信就是普京亲自导演的杰作。之后的数年里,俄国的前间谍,报道真相的记者,普京国内的反对派,一个接一个地原因不明地死亡,很难不让人怀疑到普京的头上。

但正是这样的想当然,让人们在定势思维的引导下走进了死胡同,陷入逻辑误区而不自知,对证据链上显而易见的漏洞和矛盾,却视而不见。

疑点一,被毒害的俄英双面间谍,在12年前就已经暴露,这十几年来,他的联系网络,上线下线,不是早就大白于天下,就是已经被俄英两国政府停止使用;他掌握的机密情报,在这个国际形式一日千里的时代,不是早已陈旧过时,就是早已昭示于世界。换句话说,从情报角度,这个人已经没有价值了。那么,为了干掉这样一个失去价值的前间谍,而和以英国为首的整个欧洲打外交战,值得吗?普京大帝这样一个当代枭雄,难道算不过这个账来?

有人说,追杀这个叛国间谍的目的,是惩戒后人,杀鸡警猴。这个说法不无道理,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疑点。

疑点二,俄罗斯甘冒国际社会外交规则而不顾,千里追杀一个已经归化英国国籍的叛徒,以警效尤,看来是决心已下,志在必得。又怎么会一击而不死,让英国把持着两个奄奄一息的受害人满世界告状,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让俄罗斯陷入外交和舆论的极大被动?难道昔日令人色变的克格勃今天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疑点三,本案的杀人毒剂,据说是前苏联特别研制的独门暗器,人称“新来者”(Novochok)的神经毒剂,毒性极烈。这是国际社会指控俄罗斯的最有力证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本案的最大疑点,因为,一个俄国叛徒,被俄国特有的毒药所毒杀,那么就是最没有脑子的人,也能推断出凶手就是俄国。俄国情报机关,向来以做事来无影去无踪不留把柄而著称,而这一次,他们却仿佛生怕全世界不知道人是自己杀的,由此招来凶狠的国际报复。如此矛盾重重,不禁让人感到疑云密布。

疑点四,本案的受害者,是父女两个人。那么根据正常破案的思路,要围绕两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出入行踪,进行摸底排查,不可偏废。而再看本案,从一开始警方政府和媒体就大力炒作和认定男间谍是攻击的目标,而那个女受害人,仿佛就是个倒霉蛋路人甲。如此误导,不是缺乏刑侦常识,就是要刻意掩盖什么…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当摆在桌面上的史实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事实出了差错,而在数据链准确完整的情况下,就必然是存在另一种非常规的解释,能在犬牙交错的史料之间,编织出一张符合逻辑的关系网络。但遗憾的是,这样揭示历史真相的另类解释,往往是上不了史书的。

下面要讲的,就是这样一段上不了台面的历史,俄国两面间谍为何身遭毒手,这一切又和远在美国的科密有何关系,大家且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