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里的一句台词亮了
文章来源: cng2017-04-23 21:06:16

《人民的名义》这部热播的官方反腐大剧,洋洋洒洒五十集,林林总总人物几十个,情节纵横跌宕,视野极宽,从生活无着的下岗职工,到道貌岸然满口党性的达官显贵,从正义凛然的反腐尖兵,再到黑白通吃的商界美女,甚至还刻画了拿钱发贴的网络水军五毛,科研作假的大学教授,可以说是一部试图全景式白描中国社会全貌的雄心之作。但是我以为只需其中的一句台词和场景,就浓缩了中国历史和现实中最大的忧患和危机。

沙书记:“亮平同志,季书记,我们省委对你们检查院有几个要求...”。

季书记:“我代表我们检查院也向省委表个态,我们的检查工作坚决落实您和省委的指示精神!”。

我们在美国生活久了,可能对党委对司法检查机关发号施令的中国特色已经感到不能适应。比如,你能想像共和党或民主党中央党部主席对司法部长或者州检查官传达精神,然后司法机关表态坚决完成任务的吗?即便是贵为美国总统川普,他的“禁穆令”也会遭到州检查官的起诉,联邦法官可以叫停总统令在全国的实施;前总统克林顿,仅仅是和司法部长林奇在飞机上见了一面,就害得林奇赶紧宣布回避对希拉里电邮案的调查,生怕她的独立性遭到质疑;现任司法部长赛深思,因为在大选期间和川普关系太过亲密,不得不在压力之下回避对川普和俄国关系案的调查;川普亲手提名的大法官高萨齐面临参议员的质询,被问道“如果总统指示你投票推翻流产合法的高院先例,你会如何”,他只能选择划清界线“I would have walked out the door”。

而我们的沙瑞金书记,是本剧的绝对正面角色,掷地有声地向检察院布置任务,铁骨铮铮地要求审查“上不封顶”,不管查到什么人,都不能姑息纵容,而要“依法“严惩。这一方面表明了沙瑞金这位领导干部反腐到底的“党性”很强,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中国没有司法独立,党政不分,政治指挥司法的传统。上千年来,大理寺卿刑部侍郎虽然位列六部九卿,但是刑律司法一直都是皇帝镇压人民维持统治的工具,而从未作为一支制约王权的独立力量而登上历史舞台;即使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时代,孔孟的儒家和荀子韩非商殃为代表的法家之间的大辩论大争鸣,争的也仅仅是究竟是仁政教化,还是严刑峻法,才是治国安邦的良策,和司法独立尊重民权风马牛不相及。反观欧洲,早在中国宋朝的时候,英国贵族就强迫国王签订了《大宪章》,规定王权不是没有限制的,未经审讯,谁也不能把臣民投进监狱;英国自下而上的城乡自治,“self goverance”的传统,个体犯罪必须由他的“同仁”(peer)来裁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县官老爷甚至是国王皇帝,这就催生和奠定了以平民陪审员和上级巡回法官为核心的独立的司法体系。清教徒殖民美洲,把英国人的这一伟大发明带到了美洲,让我们今天这些新移民能够有幸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

但是以我华夏文明的高度智慧,不会不明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个浅显的道理,那么我们的先贤们是用什么手段来对执政者进行制约呢?美国比较政治学者福山认为统治阶级对皇帝的“教育”是中国社会保持稳定和良性发展的最重要手段。纵观中国历史,多少名垂青史的治世名臣,同时也是太子太傅少保之类的皇帝老师,比如商汤拜师于伊尹,唐有房玄龄、颜真卿,明有宋廉张居正。清朝尤其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康熙皇帝甚至亲自操刀授课,隔代指定培养了乾隆这个小孙孙。所以说清朝十三帝大多清明勤政,昏君暴君一个也没有。哪怕是糊涂虫皇帝辈出的明朝,也出了一位千古名相张居正,为教育明神宗操碎了心,让小皇帝从十岁起接受孔蒙儒家经典,《大学》《尚书》《通鉴节要》的填鸭式灌输。想来皇帝每天面对名哲大儒的轮番轰炸掰开揉碎苦口婆心,写的作业都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他长大了应该也坏不到哪去。果然,万历皇帝在明朝算是有道明君了,在位期间打赢了抗日援朝,晚年虽然得了忧郁症,二十年不上朝,但是庞大帝国居然运作如常,看来这个皇帝本事不小。张居正如果活到今天写一本《小皇帝是怎样炼成的》,肯定要把什么《哈佛女孩》《爬藤宝典》之类的畅销书甩出不知道几条街。当然我中华先贤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中国传国玉玺上铭刻着“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君权神授,既然无法挑战皇帝的权威,只好寄希望于说教,但愿老天保佑能培养出一个不那么混蛋的独裁者。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历来如此,即使到了红朝代,好像也还在沿用老祖宗的东西。比如,沙书记在给检察官们撂下那句指示后,转身就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生动的统治阶级自我改进课,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和传统:退休的陈岩石老检察长结合自己在战争年代的回忆,就共产党员的模范标杆作用,给在座的每一个省委常委上了一堂感人泪下的党课。从打江山时代共产党的“法宝”之一“批评和自我批评”,到习近平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运动,口号五花八门,但在本质上脱离不了古代太子少保教小皇帝背四书五经,学习儒家为政以德的套路。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正如沙书记一句指示亮了中国无司法独立的现实,李达康前妻欧阳菁的一句台词也概括了这种制约权力方法的窘境。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你跟党员群众声情并茂掏心掏肺,党员群众说你少来这套洗洗去睡。

我本来也不想看这个剧,因为这个题目太假,说教气十足,太道貌岸然,而且据说这个片子是代表了官方的立场的,看来是属于党宣传喉舌的一部分。那么追这个剧,也许就成了为主旋律敲落打鼓抬轿子的行为了?但是我如果是国内赵家人体制内的,我应该会认真学习党章学习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套用一句美国老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的名言“you go to war with the army you have, not the army you might want or wish to have at a later time”,司法独立是奢侈品,咱老祖宗没给咱留下,那就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步看一步了。而建成一个司法独立的体制和观念又谈何容易!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是其自身历史的“囚徒”,能够摆脱其历史的局限而后来居上转局面的,少之又少。真正在司法独立权力制衡走在世界前列的,只有英伦三岛,美加澳新这样的英系殖民地,和深受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影响的荷兰北欧国家。法德这样的欧洲大陆国家就比英国差很多,法国经历的人头滚滚的法国大革命,德国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才让他们认真反思历史经验,也建成了独立完善法治传统。欧洲其他的国家诸如西葡和东南欧的意大利希腊等,无不是贪腐横行法纪松弛,而西葡的直系后代中南美洲国家,就更是失败国家了。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俄罗斯,本来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享有共同的历史和传统,可惜被蒙古人的入侵打断了历史,成为欧洲法治传统最弱的国家,直到今天也还是普京大帝乾纲独断的局面。至于历史上从来就跟自治民主不沾边的穆斯林世界,虽然有了呼唤民主的茉莉花运动,但是独裁者倒下一个换上来的却是破坏性更大的宗教原教主义者,更加成了民主法治行不通的铁证。

到底是民主分权司法独立的西方制度好,还是中国式统治阶级自觉发善心行得通?这本来是最明显不过的答案,正如丘吉尔所言,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everything else,还是前面提到过的大学者福山,在1992年苏联解体后意气风发地写了一本书《then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庄严宣布随着西方民主宪政的政体战胜了党比法大的苏联共产主义阵营,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就走道了尽头,民主笑到了最后。但是近些年来各种高技术社交媒体的兴起,仿佛减弱了一人一票数人头制度的威力。一条互联网上的虚假新闻,分分秒秒间就传遍千家万户,让成千上万人陷入集体无意识般的狂热;现在是人人靠一部手机就是记者,个个的脸书账户就是媒体的时代,新闻来源的多元化可以让人人从浩如烟海中的信息中单单筛选自己喜欢的“事实”,强化原有的预设立场,而起不到兼收并蓄兼听则明的作用。这次总统大选川普的当选,就是在社会左右两极分化,民粹思潮泥沙俱下的背景下发生的。民主选举产生了这样的总统,一贯擅长给别的国家贴“failed state”标签的福山,发表文章惊呼,这回是美国成了一个“失败的国家”!

相形之下,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的火爆却给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在信息时代很难管制和封杀敏感新闻,民众在号召之下迅速形成让当局胆寒的社会力量。在这种威胁之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对社会民意有准确的把握和及时的反应,才能国祚久长。党中央苦口婆心的“关心群众疾苦”“提高执政水平”,在信息垄断时代也许只是统治者欺骗群众的大口号式说教,而现在却切切实实是避免亡国亡党的背水一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靠对统治者的教之以德来推行仁政教化,难道在信息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与合法性?

所以说,我若是国内的党员干部,会认真学习党纲和习书记的“两学一做”;任何一位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海外华人,都应该戒除调侃心态,带着历史的责任感观看《人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