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文章来源: 乐学乐游2019-02-10 07:57:18



“流浪地球“这片子还不错的,我打75分,家里ABC们打60分。娱乐角度看,场面大,特效好,就是千万不要提拔到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我想很多人反感的也是这种宣传。
这片子就看看特效也可以值回票价了。所以网上看盗版的说电影不好看,也能理解,看盗版就连特效都欣赏不了。而这电影故事薄弱,对人物塑造不够,没了特效就没有太多看点。

当观众不能理解人物所作所为的动机,就不能在情绪上产生共鸣,不能被打动。电影里的人物都不招人喜欢。

1.吴京是最大的败笔,一个空间站普通的宇航员,不听指令,没有集体观念,这种行为缺陷,导致空间站这条线硬伤太多。别的宇航员没有家人?就只有他在意?这么在意还十年不说话。他一上来就是阴谋论“叛逃“,所以不相信别人,要自己解决,置其他休眠的队友不顾,置几十万受精卵不顾,到处mess up。而他的动机只是救儿子,其实我宁可他是为了救地球,不然也太自私了。搞笑的是片子中处处有规则,处处提醒他违规,他一概不听。看见很多评论说这片子表现了中国人的集体观念,而不是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excuse me,中国人是对集体观念有什么误解?吴京恰恰表现了中国人不守规则,没有team work,总喜欢在别人背后搞自己一套的作风。把吴京塑造成英雄,我觉得悲哀,这到底是宣传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2联合政府就是一群傻子,事先不需要沟通,也不好好计划contingency plan(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吧),事后轻易同意他的乱搞。处处表明了你们不需要参与,我们都已经为你们的命运做好了决定。以联合政府如此之无脑,倒是能理解吴京的不信任,非要反抗,自己决定命运。这就是文化差异吧,这样的政府,这样的人民,在国内看,严丝合缝。离开中国的环境来看,就别扭了。另外联合国官方语言有六种,现在所有文件都保证有这六种语言的版本,所以电影里面联合政府不如直接说中文呢,扭扭捏捏说另外一种语言。然后几乎美国人就不存在,也挺可乐的。

3.没有必要把21岁的孩子拔高到人类救星的地步。而且就那么巧碰上一群软件也行,硬件也行的人。巧合太多,失去了说服力。其实不如就让那帮专家被派去做这个点燃木星的任务,俩孩子无意中卷入就可以了。

4.朵朵空洞的广播完全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大家回头参与救援也不能让人感动。

5. 这个片子对生命的漠视也是个败笔。地球上一半人被放弃了,一笔带过,应该有更好的解释(比如某种没有来得及应对的灾难);吴京放弃久病的妻子,少了挣扎和难过,就只有计算后的冷血;空间站其他宇航员还能回到地球吗?其实都是几十秒就能交代一下剧情,会帮助观众情绪上层层推进,然而电影是不在意的。可是另一方面,电影里又好像挺在意生命。吴京经过计算能放弃老婆,却一定要救儿子,怀疑他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吧?运送火石的关键时刻,户口为了他的家人各种闹。这些前后矛盾的价值观,让我挺困惑的。难道只有自己家人重要,管他别人洪水滔天?

interstellar比这部电影好看很多,胜在能自圆其说,女儿是科学家,又有爸爸的帮助,她最后得出结果并不突兀。父女之间的感情塑造的也好,对爸爸的思念,后来怨恨,再后来和父亲相见,都合乎情理。这片子里对户口的怨恨塑造得不够。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导演在“ tell“,堆砌了几件事情,然后你们就感动吧,哭吧。一个好故事是自然而然的带人沉浸剧情。


其实大刘的原著还更好一些,乌合之众的盲目与悲哀,虽然灰暗,倒是直击人性的弱点。再说原著是短篇,bug不多。要另起炉灶,改成长篇英雄故事,导演讲故事的功力不够,细节缺失。而且导演讲的吴京就是大刘书里的反派啊:不相信政府,只相信阴谋论。吴京就是一个反政府的角色,也或者是反政府的孙悟空形象,这里面倒是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挺有意思。

Bruce Willis有一个老片子,ArmAgeddOn,是说一个行星要撞地球,紧急培训了一批没有什么文化的建筑工人上行星安置炸药。看流浪地球就想起那部片子,也是一群人牺牲小我,保卫地球。好莱坞的洗脑方式更加自然一点,中国的电影比较生硬,可能也和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填鸭式教育有关,电影里看到太阳都快毁灭了,中国还是那样的教育,有点震惊。我们都逃不出自己认识的局限。




我其实觉得“流浪地球”是灾难片,不是科幻片。未来世界的各种场景,比如地下生活,比如那个莫名其妙难开的卡车,比如那架飞机,都不太体现出未来感。也还是细节不到位的缘故。

期待中国电影能把一个故事讲好,做到让人不知不觉流泪的地步。砸钱在特效上,反倒是最容易实现的。

周末和朋友讨论了一下,觉得这电影不值得75分,所表现的价值观扭曲,又得到如此广泛的叫好,让我对中国电影比较悲观。文化最终要打动人,还是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周末重新看了电影Arrival,是2016年最佳科幻片,“流浪地球“和这部电影的差距不在特效,而在无法改变的价值观。Arrival并没有特别大的场面,电影的气氛层层推进,有很多闪回,让人困惑。最后虽然谜底揭晓,但是并没有全部说出来,而留白之处,不是让人猜测辩解,而是思考而流泪。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电影应该努力的方向。

Arrival是根据一位出生在纽约的华裔科幻作家,Ted Chiang,的短篇小说改编。今年准备读几本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