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言无忌:也聊复旦中文系主任的短文
文章来源: 费城加菲猫2021-06-19 13:02:05

最近复旦大学新闻不断,先是数学学院的姜老师用刀捅了学院书记王永珍,然后是有人在网上为王书记家属募捐,却被许多网民问询如何给姜老师的父母捐款。在6月18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发表了题为《求仁得仁,永珍安息》的短文,悼念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被凶手姜某杀害。复旦大学官网全文转发。又引起了网上的热议。

本猫原本只是睹了一眼短文,直觉感到半文言文的句子,没啥大的出彩。但对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的一种盲目崇拜,认为这种悼念逝者的短文至少应该是可以经得起被大家仔细斟酌的吧。但是,没想到会在网上招到铺天盖地的恶评,这就让本猫觉得好奇了,特地找来全文仔细读,想体会一下到底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有怎样的语文水平,会引起网上的热评。

全文不长,连同落款是196个字。但在逻辑和行文多有可商榷之处。在本猫眼里这篇短文只有初中语文的水平。绝对不是一个大学中文系教授应该有的水平。这的确实件很奇怪的事情,也难怪会在网上引起轰动,甚至有人进而怀疑复旦大学的整体学术水平。评论这篇短文,不需要很高的语文水平,初中语文水平以上的网友,就可以读懂本猫下面的点评。

首先是标题:“求仁得仁”的意思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出自《论语》。那么这标题想要表示什么呢?难道是永珍书记正想要睡觉,就有人递来来了枕头,有心求死,正好就被人杀害了?显然,把“求仁得仁”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是不妥当的。

文内第一句:“永珍遇害十日,校方有此说明,以正视听”。校方是什么说明,如何“以正视听”?应该简略复述几句,否则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第二句结尾的:“亦无从问得事实也”,直接在逻辑上和第一句有矛盾。既然“无从问得事实”,那又如何“以正视听”?

从行文顺序上看,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因果关系,因为“无从问得事实”而导致“谣言疾起”。作者用了一个“然”字,“然谣言疾起”,却硬生生把因果关系变成了转折关系,会让读者有一种莫名奇妙,云里雾里的感觉。

第四句“唯复旦师生,不为所动”,是赞许复旦师生不听谣不传谣,但紧接着第五句又突然指称复旦师生“此岂爱校心切,可以罔顾事实?”又让人一头雾水。难道复旦师生们不为谣言所动,是因为师生爱校心切而不顾王书记本人有问题这一事实?

行文至此,基本上是半文言文的风格。第六句“实赖永珍人品口碑,在周围人心目中屹立不倒”,完全是一句白话文。这样的文言文和白话文混搭,有点让人无所适从的感觉,破坏了行文的流畅。也和下文的“仁者不寿,吾侪所恸”纯文言文是完全不同的行文风格。

第七句是为了修饰第六句的“人品口碑屹立不倒”,既然已经说了“三世不斩”,那么“区区十日,又何足道”就是多余的了。而且看不明白,这“十日”和 “三世”之对比有什么意义。如果是说“区区十年,又何足道”,那还有点意思。在本猫看来,这“区区十日”应该算是尸骨未寒的时间把,所以应该用在对忘恩负义者的指责上的。

不知道这篇短文,是不是因为这位中文系主任在失去同事的极度悲痛之下,有了这种才语不达意的发挥失常。希望这篇短文的确不是其真实水平的体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皇帝新装”效应,在复旦中文系,即使有其他人读出了短文的不妥,也不会有任何人来指出的。但是,做为无数学子仰视的国内最著名学府之一,却有人不假思索就将短文全文转发。这让无数仰视它的莘莘学子怎么看?还要不要报考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