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你究竟在哪里迷失?
文章来源: 甫田2022-08-04 05:58:34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若干年来我读过的小说中最令人心动的一部。

有着良好家境的17岁少年霍尔顿.考费尔曾多次被不同的学校开除,最后一次是在一年前。那是一所名为Pencay预科 的聚集富家子弟的贵族学校。小说以霍尔顿为第一人称写Pencay 开除、离开学校、背着父母偷偷回了趟家,出走西部的计划失败,(最后病倒被送入疗养院),总共一两个日夜里发生的事。

霍尔顿被学校开除是因学期所有五门课除了英语之外的四门挂了科。而实际上他一点也不笨,相反,很聪明,很敏感。校方判定他不用功。霍尔顿喜欢阅读并读过不少书,对那些著名作家持有自己的看法。曾经他最喜欢的是他的作家哥哥写的小说。(只是自从哥哥开始在好莱坞写剧本,情况就不一样了。)在私人品行上霍尔顿并不比他的同学们更离谱,书中他的那些不雅的口头弹据考证就属于那个时代的少年人。不错,霍尔顿说:你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像我这样习惯说谎的人。但是他的谎言是对各方面无伤的那种:有时是出自玩世不恭,有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有时是出于某种自己或他人'自尊'的需要。霍尔顿在实质性的时刻是不说谎的。

*

下面是我总结的小说的梗概,如果您被霍尔顿感动了,请接下去看完我的评论。

现在是周六的傍晚。

年老的历史教员Spenser曾给他带了纸条约他离校前到家里来一趟。霍尔顿为自己所喜欢的这门课也没考好而对S老师抱有歉疚,去了他家拜访。S老师对霍的教诲是不成功的。

S老师家出来,霍尔顿回到宿舍。帅气的室友Stradlater在与一女孩出去前要霍尔顿替他写篇作文,内容为描写…”。霍尔顿已经被学校开除却要替学生写作文,很滑稽,但霍还是决定为他写,因为S同学那晚约的女孩,Jane,跟他熟识,他要S向她带去问候。

描写内容的作文写什么呢?从霍尔顿的心里直接涌出的故事是他已逝去的弟弟,他决定描写弟弟的垒球手套。

那是一只左手的手套,在手套的各个面上用绿色的墨水写满诗句。弟弟Allie比霍尔顿小两岁,非常聪明、可爱,是优等生。弟弟在几年前因血液病去世。在他死的那一天,霍尔顿愤怒的把家中车库的玻璃全部打碎了。直到现在,他的那只砸玻璃的手还不能握紧。

Allie的那只手套,他从箱子里取出来把上面的诗抄在了作文上。

S同学回来读过那篇《垒球手套》后大为光火:明明告诉你描写屋子或房间什么的,怎么写了垒球手套?你做不好任何一件交给你做的事情···,难怪学校把你踢出去…”

霍尔顿闻言要回作文几把撕成了碎片扔进纸篓。

之后,两人都生气的躺在各自的床上。霍尔顿终于忍不住问起S与女孩Jane的约会:你替我问候她了吗?”…”…你问起她还是在下棋时把国王留在后排不用吗?

S说他与那女孩一晚上都在一辆车里,这让霍尔顿想到他对那女孩干了那事,他怒火中烧一跃而起,一拳向S同学打去。两人扭打起来。论打架霍尔顿在块头上不是S的对手,他被打败躺地。

霍尔顿出拳不光是出于嫉妒,还因为他知道 “S混蛋,甚至没分清女孩的名字是Jean 还是Jane甚至不关心女孩下棋时总把国王留在后排…”——他的愤怒更是出于不会懂女孩性格细节的粗鄙的S对他心里某种东西的玷污。

S打得满脸是血的霍尔顿,决定现在就离开学校,但是他要在星期三以后到家。因为到那时父母已经接到了学校的信并已有时间化解这件事。尤其是母亲,容易脾气爆发,但一旦完全化解就会不难对付

收拾行李时见到母亲刚寄来的新冰鞋,霍尔顿心头掠过一缕凄凉,想到妈妈跑一个个商店问了一百个傻问题仍然将他要的跑刀买成了花样刀,他现在又被开除了,霍尔顿很伤心。

在半夜时刻霍尔顿在纽约Penn车站下了车。他的计划是找一家小旅馆住下打发掉这两三天的时光。

这时他特别想跟妹妹Phoebe说说话。这是一个能够懂他的人,虽然她只有十岁。

接着,霍尔顿向读者讲起他聪明的小妹妹:从上学以来她的成绩都是A;从小随他看电影就知道电影的好坏;当她与两位哥哥(霍尔顿和Allie)一起时,会专心听两位长兄的聊天,时而插话提问。—-年龄上差了好几岁的她,听的懂两个少年长兄的谈话。还有,她总是在写主角是一个女孩小侦探的、永远写不到结尾的各种故事书,

霍尔顿住宿的旅馆里有个夜总会,他去到那里混到打烊才出来。依然没有睡意。他又想起那个引起他与S同学打架的Jane

霍尔顿与Jane并非只是下下棋那样简单的交往。他们曾是邻居。霍尔顿与她在成为少年以后才互相认识。他俩曾整个夏天天天在一起打球。Jane爱看书,而且看的都是非常好的书。她还读过不少诗。Allie的那只写满诗的垒球手套,赫尔顿只给她看过。Jane不是地道的美人,但这丝毫不妨碍霍尔顿对她着迷。在一次下棋之后,他俩有过唯一一次超出普通朋友的接触。

现在冷静下来,他相信S同学与Jane并未干过那事,原因很简单:Jane绝非傻女孩。。

霍尔顿又打车去了市里的另一夜总会。周日的上午才回到旅馆。

周日的白天。

回旅店时,他答应了看电梯人请妓女的怂恿。妓女来了,是个与霍年龄相仿的女子。经过简单交谈,霍尔顿发现自己不能跟她干那事,(事实上他还从未干过那事),他推脱说自己刚动完手术,但嫖资照付,她可以走了。女子顿时翻脸,说好的五元嫖资妓女非说是十元。最终妓女和电梯人回来,强行多拿走五元,霍尔顿因骂他们挨了电梯人一拳。

霍尔顿还有个女友叫Saly,他约了Saly出来看戏。Saly很漂亮但是个好虚荣的俗物。从霍尔顿对她的表述里,可断定他真心不喜欢她。在给Saly打电话之前他想过给Jane打电话,但最终还是打给了Saly。他醉酒后想说话的竟然也是Saly。那一刻他颠三倒四的反复说着到她家帮助剪树。放下电话他哭了起来。

霍尔顿在午夜偷偷回了家,见了妹妹Phoebe。妹妹告诉他她将在学校排的戏里演主角,让霍尔顿一定在演出时去看。妹妹猜出霍被开除了,表现出对哥哥的沮丧。于是霍尔顿数落了开除他的学校的种种不好:里面的人都很伪君子,即便是好一点的老师也会对上谄媚到令人作呕。他还讲起更早的一所学校里,一个同学因为说了一位表现傲慢同学一句不好的话而被那人和他的5个朋友逼迫认错,最终跳楼而死。。。

妹妹说:在你眼里谁都不好,你谁都不喜欢。你错就错在这里,说出一样你喜欢的事情来吧。” 霍尔顿:我不是什么都不喜欢,我喜欢Allie喜欢现在和你的聊天…”。行书至此霍尔顿第一次开敞心扉,他告诉妹妹,他一直的梦想就是看护在濒临悬崖的麦田上胡乱跑着的成千上万的孩子,—-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现在的打算是到西部的农场找份工作。

他不得不跟Phoebe借钱。一天一夜以来的花费:旅店、夜总会、看戏、妓女,,霍尔顿的钱已经花光了。Phoebe把自己过圣诞节的全部8,5块给了他。霍尔顿再次哭了

他悄悄离开家,去了答应接待他的曾经的老师Antolini先生家。A先生已经知道霍尔顿又被学校开除了。面对疲惫的霍尔顿,A先生打开了开导他的话匣子:“…你应该爱上知识。去发现哪些知识适合自己头脑的尺寸。如果你执意按你自己的做法,你将会的很惨。……

霍尔顿在A先生为他准备的床上睡着了。睡梦中,他感觉有人在摸他的头。他猛然醒来,A先生正坐在他的床头。他怀疑:A是同性恋?在他有记忆以来有过约‘20的来自同性的试图骚扰。他找借口离开了A先生家,在火车站睡了一会儿。

星期一。

霍尔顿决定:不回家了,现在就远走高飞。他计划一段一段搭车去西部,在那里找个在加油站帮忙加油的工作。可以装成聋哑人,这样就不用与人说话了,

但在离开之前他要把剩下的Phoebe借给他的钱还给她。他没花多少。

于是,他去Phoebe 的学校给她送去一封短信,要她在午饭时的课间到学校附近的博物馆来会他。

中午,Phoebe来了,拉着一个行李箱,她要和霍尔顿一起走。这让霍尔顿犯起难来,在如何也不能劝退她的情况下,霍尔顿为了妹妹放弃出走,回家了。

接下来他大病一场。被送进疗养院。

*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在想,霍尔顿迷失在哪里?甚至,他有没有迷失?在霍自己看来,他是正常的,他认为自己是在度过年轻人这一关。仅此而已。而不正常的是他在环境中遇到的那些人。

如前所述,霍尔顿单纯但是不蠢,玩世不恭或是有些人与外界接触时不得已而为之的,—-那是心内苦楚的稀释剂。霍的痛苦在于:明白所有肮脏,而不能对其有半点容忍。因有能力避免让自己的身心受到损害,造成的结果却是他自己内心的无比孤独。而霍尔顿令人同情之处,正是他由衷的对纯真品质的爱,他的重感情、善良和体谅之心。在所有这些层面上他恰恰比常人强了那么一点点,更孩子气了那么一些。

他不自我中心,也没有关闭症,尽管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反感但仍能与其正常来往,从这一点说来,他确实是正常的。

所有的人都将霍尔顿成绩差归咎于他不用功,而霍自己说过他就是集中不起注意力,他夸奖弟弟Allie和妹妹Phoebe时总不忘说他们成绩优秀,说自己是兄弟中最的。霍尔顿应该有集中注意力障碍的某种多动症。问题是,他并未把好成绩带来的好未来放在眼里,因为有太多的已经站在好未来中的人在人格上让他看不起。因此他甚至不想再去学校。

教育是一件细致入微的事业。霍尔顿的妈妈还没从丧子的伤心中走出来,父亲忙于工作赚钱。母亲没有精力在情感等各方面关照孩子,这在Phoebe是同样的,只是,Phoebe能够专心学习,喜欢学校。

霍尔顿提出的学校的虚伪,校长的势利眼、教员的媚上等等在教育小孩的地方对未成年人确实是有伤害的。每个学校都应该有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像霍尔顿这样的先天敏感有道德洁癖的小孩,以避免ta们迷失。

小说完成于1951年,现在,在许多国家有针对有学习障碍孩子的有对象性小规模教学的专门学校、私校。另一方面,我认为以当年的教育条件,霍尔顿本来远离他熟识的环境去远地做工的计划,对像他这样的聪颖、敏感、爱看书又善于写作且懂得自我保护的青年人也没什么不好。

这本书曾有广泛争议还曾在美国列为青少年不宜,这些在此且不置评。有幸的是,世人并未小觑它的积极意义,事实上,自从它出版,一直是各类评选中的20世纪以来的最佳小说。作者以一个 少年之口让成年人从各方面检省自己,对比一下当代教育的改进,或可说有本书作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