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可悲之处
文章来源: 海尾归2017-01-03 12:47:04

真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滥人捶”,王菲演唱会成了众矢之的,也不出奇。

曾经很喜欢她的歌的,王早期的很多歌曲,风格多样,不跟潮流,自成一格。虽有其它国家乐队的影子,人说“英雄不问出身”,有多少歌星是靠模仿邓丽君苏芮起来的呢?象牛毛吧。

出了名自然“树大招风”。记得香港的“老牌”歌星叶丽仪就“质疑”过,问象王菲这样的歌手也能红?她哪里有啥功底?要唱功没有,要气质有缺乏。可王菲还是红了,还四处开演唱会。爱马。

王菲的歌,产量说真的,不多。几个专辑,很多的都是单曲。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她的私生活就“搭上”了。原本名人的私生活,天天是新闻,也不出奇。问题在于,谁谁在一起了,谁又不要谁了,“狗血”剧集,一季之后,又上演一季。这恐怕是当事人自己也不愿意的。可偏偏王和媒体的“若即若离”,吊起了全国屌丝的胃口。被他人封为“天后”的王菲,大有“请君入瓮”的不情愿。举个手投个足的,都是“新闻”。

可这“新闻”,它既非“独家”,又非“专访”,它变不了“现”就是现金!要是股票,卖掉了,现金就回来了。这不,开演唱会,是一个途径吧?赞助商,播映权,就类似体育赛事,开没有开场,后台现金已经“滚滚而来”,这唱与不唱,唱得好,还是不好,你说,关系大么?

只可惜,当今商业社会,所有的“消费品”,购买的人(叫消费者),都是有一种东东,叫“消费者的权益”,就是要“值回票价”。这样的话,王菲的唱功和水准,自然变得重要起来了。这不,龚玲娜们自然有话要说,“不吐为快”啦。设想,要是这场演唱会,不叫演唱会,就叫“爬梯”,不然就叫“王菲2016见面会带唱”,一众“买办”出席,大家还会不会如此大的负评呢?

表面上这件事是“天价票”引起的,但事实是当今全民上下,消费名人,文化快餐化的趋势,是这次王菲演唱会“晚节不保”的重要因素。

 

至于王菲,到底是艺术家,还是就一唱歌的,你说呢。很多人还没有闹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