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王局的台湾风波
文章来源: 百里舟2024-01-26 16:45:21

王志安,人称王局,大名鼎鼎,名扬四海。好久以前就有朋友跟我推荐,说他的视频做得不错,值得一看,有不少干货。

据说他刚从国内出来,在体制内干了很长时间。不像现在市面上的一些谈中国时政的视频博主,有的流亡海外多年,肚子里的一点存货已经卖弄得差不多了;有的本来就没有多少生活积累,抓到一些芝麻绿豆大的素材,如获至宝,连扯又拽,又臭又长。或者把道听途说的一些无根无据的东西参杂进自己的私货,发出来的视频,都像注水肉一样,食之无味。

王局的视频我还没来得及看,就发生了台湾大选之后他在一个访谈节目上歧视残疾人的这个风波和后续的一些事件。

我不知道为什么把他叫王局,这是第一次在视频上看见他的尊容。从面相看,方面大耳,仪表堂堂,很睿智的模样,不像那种很有城府的心机男。这种面相是我很喜欢的,有一种亲近感。所以我得在这里就这个风波为他说几句公道话。

有人一定要让他认错,让他认识到,他在谈到残疾人时候的言语和肢体动作是不对的,是对残疾人得歧视和侮辱。我觉得这有点强人所难了,因为他的这个言行是完全发自内心的, 自然流畅,代表了一个群体对残疾人的态度和认知水平。如果说不是有人特别的指出来他当时的言行是多么的不妥,大陆人甚至台湾人都没有发现有什么违和感。就像延安窑洞里面,即使汇聚再多的精英,也不可能产生现代化的治国理念,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就像梁家河大学校无论如何高级如何伟大,它孕育出来的只能是土包子的皇帝梦。要求从那种环境出来的,长期浸泡在酱缸文化中的王局,认识到他的错误,道歉改正,确实是对牛弹琴,鸡对鸭讲。不在一个认知水平,不在同一文明层级,如何能心服口服!

 说到残疾人在中国,大部分人持两种态度。第一种是鄙视,瞧不起,厌恶,像看垃圾看废物一样对待他们;第二种稍微好一些,是同情。总觉得自己比他们强,比他们高一等,用人生赢家的眼光打量他们,把他们看着需要同情照顾帮助的对象。这两种态度都是把残疾人看得和正常人一样,认为他们不能享受和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尊严。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加拿大,在温哥华,初秋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海边的公园里,在那条长长的那个自行车道上,在市中心的商场里,在天车站,我们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残疾人,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残疾人在户外活动。当时我就奇怪,加拿大怎么有这么多的残疾人,在我们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我慢慢地才明白,并不是说加拿大的残疾人比中国多,而是加拿大的残疾人敢在外面活动,敢抛头露面,敢走出家门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分析,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加拿大的残疾人都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他们在经济上在财务上有能力让自己生活得体体面面,不依赖家人;第二,加拿大的各种服务设施,对残疾人非常友好,不管是在公共汽车上,还是在火车,在商店,在医院,在学校,我们都能看到专门为残疾人预留的设施,所以他们出入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畅通无阻,甚至还享受很多很多的优惠。譬如,任何一个停车场最近最好最宽敞的位置,都是留给残疾人的;第三,是人们在心理上在认知并没有把残疾人看得和自己不同,觉得他们低自己一等,是需要同情的对象,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人,大家都是以平常心来看待身体有缺陷的人群的。残疾人拥有 同样的学习,工作机会,拥有同样的上升通道。

我对台湾不了解,和台湾人接触也不多,不敢妄议台湾社会的文明程度。看这次节目,当王局嘲笑模仿残疾人的言行表现出来之后,台上的主持人还有台下的那些嘉宾都开怀大笑,笑得多么畅快淋漓,多么肆无忌惮。这笑声,让我对自己以前的一些认知产生了怀疑。 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会伴随民主自由的政治过程一同进步吗?虽然好多台湾人不愿意大陆人把他们称为同胞,不愿意听什么血浓于水,什么两岸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这类话语,但是,在这件事上,我发现两岸的很多人还是非常相似的,还是一脉相承的。 但愿管中不能窥豹,见微无力知著;但愿那些主持人那些嘉宾仅代表一小撮人。

那位被王局模仿嘲笑的陈律师,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令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轻人的学习榜样 --- 张海迪大姐姐。他的成功和张海迪大姐姐不相上下。他们的优秀,他们的成就,是我们很多四肢发达五官端正的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陈律师出现在竞选大会现场,就是为了博取同情,为了煽情,为给他人造势呢?他难道就没有资格成为一位优秀的议员,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就因为他四肢不健全?就因为他五官不端正?他就只配用来为他人的选举造势?为他人上位煽情?大陆人这么想,完全正常,完全符合逻辑---中国人的逻辑!这么看来,王局的言行,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几年前,在咖啡厅,一对法裔夫妻,五十多岁,主动接近我,告诉我他们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天使 --- 一个小女孩,湖南人,是他们去中国领养的。夫妻俩兴高采烈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这位小天使的喜怒哀乐,是多么聪明调皮,多么活泼可爱。我附和着,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先生从手机里翻出一张小天使的照片给我看,我立马僵住了,那是个残疾儿童呀,八九岁的样子,明显弱智。我知道我失态了,失礼了,眼泪几乎夺眶而出。惭愧啊,我被这对夫妻感动了。据说,北美家庭领养了不少中国儿童,很大一部分是弃婴,其中,有残疾的占相当比例。

在加拿大这么多年,自己的所闻所见,耳濡目染,对很多事情都在慢慢地觉悟,重塑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认知底线。和那对夫妻相比,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还有很多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难关要克服。我还不能完全做到用平常心来看待所有残疾人,对有些人,我会有不敬的想法甚至心理的不适。毕竟,要清理在酱缸中多年沾染的污垢,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是,认识到自己在认知上是有缺陷的,是需要努力革新的,就是一大进步。据此,我觉得自己有资本写下这些文字,鄙视一下王局,也为他辩护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