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简爱》之三 《简爱》的情节设置和悬念渲染
文章来源: 紫竹箫2021-01-27 14:08:41

简爱的情节设置十分巧妙,最大的伏笔或者暗线就是简爱的那个未曾现身的叔叔。这一根线安排巧妙,起了多个作用:简爱还寄养在里德太太家的时候,就通过佣人贝茜之口,埋下了简爱有个去海外经商的叔叔的伏笔,然后里德太太临死前给了简爱叔叔的信,简爱写信告诉了叔叔自己要结婚的消息,叔叔从朋友处打听到罗彻斯特已婚的消息,巧合的破坏了简的婚事,最后叔叔临死留给她一笔遗产,让她终于可以比较平等的与罗彻斯特站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说怎么这么不巧,小说中我们说怎么这么巧,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就这个意思吧。情节是作者随心所欲来设置的,只要不生硬,只要能自圆其说。叔叔所在的马德拉岛,是在葡萄牙占领的北大西洋中部,离大陆300海里的一个岛屿,是一个中转补给站,从英国往西印度群岛和东印度,在那里分道扬镳。马德拉离葡萄牙不远,这样一个月内发生这些事是来得及的,不构成漏洞。虽然事情巧合得厉害,但是无巧不成书,说得过去。

 

评书话本里总说无巧不成书,其实不是糊弄读者的,故事和普通生活的区别就在于故事的情节比普通人的普通事更巧合一些,更集中一些,否则就是一桩琐事而称不起为故事。很多故事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巧合,如果没有这个巧合,故事自然不是按现在的情节发展。首先它会是另外一个故事,其次,在另外的分枝上会有另外的巧合,最后你还是会觉得,怎么那么巧?

 

电影《Midway》,本来美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基本上是一个败仗的定局,然而巧合发生了。美军的一个轰炸机分队因故迟到,迟到的美军机俯冲轰炸的时候,日军正在甲板上给飞机换装鱼雷弹准备反攻美军,结果炸弹引爆鱼雷,威力百倍,半小时炸沉日军三艘主力航母。没有这个巧合,就没有中途岛大捷,但是凭其国力,美国还是会最终在太平洋战争中反败为胜,只不过那是另一段历史,另一个故事。

 

我们看电影总讽刺说英雄不死,英雄也会死,只不过死的都是配角,只能是配角,主角不能死,至少剧没拍完不能死,到最后也可以死。不能说故事里的事咋就那么巧,而是不那么巧就不是这个故事。好像跑题了!

 

夏洛蒂十分善于制造和渲染悬念。书中最大的悬念就是一直在渲染着的桑菲尔德的神秘女人,一件一件似梦似真的事件,使悬念越来越扑朔迷离,一直等到教堂结婚的最高潮才揭幕。

在简爱和罗彻斯特决定结婚前,简爱总是提到一个梦。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梦见孩子往往是遇见麻烦,因为照顾孩子是一件麻烦琐碎的事:放不下,拿不动,扔不得,,,,。这个梦境的设定,对于简爱,一个十八岁的未婚女子来说,似乎显得生硬。(不过对于夏洛蒂,一个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母亲早逝,两个姐姐夭折的女人来说,就还合情合理。不过弗洛伊德是在夏洛蒂之后,她不会知道梦的解析)。这个梦的作用应该就是为了强化渲染不安和焦虑的情绪,为高潮揭幕营造气氛。私以为这个梦的加入有点生硬啰嗦,疯女人半夜潜入简爱屋中并撕了面纱已经足够。

 

其次是简爱的身世之谜和舅妈里德太太对简爱的莫名的厌弃。在家庭关系里,媳妇和婆婆,嫂子和小姑,常常会有这种微妙的,无法宣之于口的矛盾甚至憎恨。平心而论,里德太太并不是大恶之人,童年的简爱也的确不是一个讨喜的孩子,这种憎恨在简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到她的身上,所以简爱来到这个家庭就是一种她自己无法开解的原罪。

 

这个悬念的因果设置合情合理,在里德太太临死时揭秘她的身世和幼年遭遇的因果,体现了夏洛蒂优秀的布局谋篇的能力。如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过早的解释出来,简爱的身世就平白而没有神秘感了。而且,夏洛蒂在设计里德太太对简爱揭谜的最后对话,以里德太太神智不清为由,在里德太太的叙述中把简爱设置成第三人称,这样,有些话可以说得更深更透,里德太太的情绪与个性,也得以表达得更加生动。

 

还有一个短线的悬念,就是罗彻斯特与英格拉姆小姐的所谓议婚。长短几条线交织得非常巧妙和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