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湖边去过的城市:Buffalo 三十年前去过了
文章来源: 五湖以北2021-03-29 08:08:10
 
 
这次要说的 Buffalo 城在五大湖的伊利湖东头,而上次说过的底特律在西头,两个城市一东一西遥遥相望。
 
五大湖边的城市分布,细看之后不可思议。最北边的两个大湖苏必列和休伦湖风光最好,但沿岸没有一个大城市。感觉过去几百年美加两国开发时,冥冥中绕过这两个美丽的大湖,才为湖区子孙后代们保留了两处美丽的后花园。其余三个大湖,西边的密期根湖边有芝加哥和密尔沃基,中间伊利湖边是底特律和布法罗,而最东边的安大略湖边北有多伦多南是罗切斯特,都是十九二十世纪工业化时代的明星城市。
 
不同的是,当年芝加哥底特律和多伦多都是工业生产城市,而布法罗当年主要是水运枢纽。十八十九世纪西边几个大湖的工业发展后,生产的工业产品主要通过五大湖水路运出。但这条路线当时有两个瓶颈,布法罗旁边的大瀑布切断了去路,另外通到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河还需要疏通。最主要的是1812年的战争,让美国和英属加拿大成了仇家,双方各自寻找自己的出海通路。
 
美国一方自己规划了一条运河,叫伊利运河。运河西头起点在布法罗外的尼亚加拉河,向东通过罗切斯特到达首府Albany 后接上哈德逊河,最后通过纽约出海。运河1817年动工,八年后建成。伊利运河是布法罗发展的第一桶金,但得益最大的还是出海口作转口贸易的纽约城。当然北边加拿大也没闲着,在尼亚加拉河北边也规划了一条运河,取名Welland Canal ,1824年开始兴建。到了二十世纪初,五大湖边大城市芝加哥底特律和多伦多快速发展,以前建成的只能容许数百吨位船只的运河成了瓶颈。加上美加成了友好国家,双方协商后共同投资疏通圣劳伦斯河,让万吨海船能直达蒙特利尔,也让布法罗捞到第二桶金。但1956年艾森豪威尔的联邦公路法案后,纵横交错的州际公路代替了河湖运输,而作为水运枢纽的布法罗自然就衰落了。
 
 
伊利运河 (网络图片)
 
 
 
 
 
 
 
 
 
布法罗这个城市,出国前很久就经常听说了。
 
82年春大学毕业时,考入了武汉的华中工学院研究生院。当时的校长是朱九思,一个很有想法的人物。朱先生是江苏杨州人,但身形魁梧面像方正,很像一位山东豪杰。加之冬天他总是披一件绿色的军大衣,头发花白,很像38式工农老干部,但其实他是一位文化人。他36年考入武汉大学,但一年后去了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建国后当过天津日报,新湖南日报的总编和社长。53年参加创建华中工学院并任付校长,文革后的1979年担任校长。
 
当时有一种说法,华工要打造成中国的麻省理工。朱先生利用他的人脉,到全国其它地方主要是科学院系统挖人,再就是多招研究生,扩大研究生院的规模。感觉朱先生对研究生们有一种偏爱,像是收养的孩子,又像黄浦军校的子弟兵。他几乎每月都招集全院研究生们开大会,地点是学校西区的大礼堂。大会不要说每次,但至少每隔两三次,朱先生都要宣读几段一个华工留美学生的海外来信。来信作者叫周济,华工机械系派出去的,留学地点就是布法罗的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信的内容不外乎学习刻苦,想念学校和领导,但最后忘不了表态毕业后会坚决回国服务。
 
周济是文革前清华大学招的最后一届学生,然后于78年考研到华中工学院机械系,是当年华工我武汉籍室友的师兄。他说周济父辈是湖北省级官员,从小耳闻目染,熟悉体制内的规则。经过几年的书信辅垫,周济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先是聘为教授,然后任机械学院院长。97年任更名后的华中理工大学校长,2003年升任教育部长,几年之后转任工程院院长。
 
 
华中工学院西七研究生宿舍 (网络图片)
 
 
 
 
 
 
 
 
 
 
布法罗离多伦多不到两百公里,开车一小时多,出加拿大的伊利堡过河就到。但布城市中心只去过两次,而且都是九十年代初。
 
90年夏天是在加拿大读研的第一个暑假。从4月底放假后一直呆在实验室筹备实验设备,只有周末才在附近走走散散心。到八月底该忙的都忙完了,便和教授请了一周假,背着揹包去纽约华盛顿走一圈。那时还不会开车,所以只能搭当时留学生们穷游的首选"灰狗"大巴。先到了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城,然后步行过桥到了美国同名的瀑布城,那里有城市交通到布法罗城中心的公交总站。
 
到了公交站,第一件事就是买去纽约的车票。车站有一个长方形的候车大厅,安放着坐椅,里面候车的人不多。车票到手后只在附近打望过一圈,没敢去街那头的市中心。印象中公交站入口旁边是一个大运动场,那天有比赛。也不知道里面啥球赛,反正很热闹。先是高音大喇叭的鼓动,然后是观众的呼应,轮番从运动场里面传过来。一轮连一轮,一阵接一阵,真是一波刚停一波又起。准备本文上网查询时场,得知这个运动场是布法罗有名的 Sahlen 棒球场,建于1986年。
 
 
美加和平大桥 (网络图片)
 
 
 
 
 
 
 
 
 
年底太座和女儿来到加拿大,全家分开一年多后又在一起了。次年夏天拿到了驾照,第一次出行去了多伦多,然后瞄准了边界对面只隔一条尼亚加拉河的美国城市布法罗,算是第一次自驾出国。
 
那天是周六,一大早就离开家,想到布法罗赶一个早市。当时家住哈密尔顿,离布法罗百多公里,一小时多就开到了。那是911前十年,开车进美国海关就像是在省内旅行,根本不需要护照签证,只凭安省驾照就行了。过关后再沿190号高速路开几公里,就到了市中心的出口。
 
到市中心后街上的景象很出乎意外,冷冷清清的,街上沒行人也沒啥车。到处关门闭户,有的商店橱窗还加了钢条护栏,但至少不像底特律那样建筑破破烂烂的。我们开车在几条主街来来往往开了一圈,只看到一家餐馆开业,一些人在外面的露天酒吧喝酒聊天。当时心里觉得特别奇怪,说周末不开业吧,露天酒吧又有不少人在喝酒。说开业吧,其它商店不仅沒开,而且坚壁清野好像防盗防贼似的。最后想起了以前听说的那个传言,美国城市空心化严重,富人和中产阶级都搬到了郊区,所以看人或购物要去城郊。
 
回过神来后立马出城,上了环城的90号州际高速。不久路边就看到一个很大的购物中心,叫 Walden Gallaria。进到里面,商店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典型的电视电影上看到的那个美国。喜出望外的同时又很迷惑,市中心过去上百年兴建的建筑和街区古香古色挺好的,为啥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布法罗市政厅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