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纽约随记—纽约“绿肺”-中央公园
文章来源: canhe2020-05-09 21:43:09

漫游纽约随记—纽约“绿肺”-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从洛克菲勒大厦顶上看是一片层层密密高楼围抱中的绿地。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都市公园。

中央公园并非天然。十九世纪中叶的纽约成了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大都市,同时也成了拥挤,嘈杂,脏乱,压抑的地方。纽约的有识之士感觉到改变城市风貌迫在眉睫,于是进谏当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1857年举行的公园设计竞赛中,"美国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和瓦克斯的"草坪计划"胜出,并于1873年建成了这座长四公里,宽八百米,占地340公顷的人工自然景观草坪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我们去了两次。第一次是从自由女神岛回来的路上,在中央公园站地铁站下,到公园小歇了一下。
公园西南门口,59街和第八大道交界口就是哥伦布圆环。圆环中央是地标建筑,21米高的花岗岩哥伦布纪念柱。1892年为纪念哥伦布美洲探险航行40周年而建造,柱顶是哥伦布的大理石雕像。
 
(网上借图)哥伦布纪念柱旁边的摩天高楼就是45层高的特朗普国际大厦。
据说特朗普买下这栋楼时,看了风水,改换了大门的方向,安置了一个巨型不锈钢地球仪,上面有哥伦布发现的三块新大陆,之后生意便蒸蒸日上。
 
哥伦布圆环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景就是哥伦布缅因舰纪念碑(1913年)
纪念在1898年古巴哈瓦那港口爆炸的缅因号战舰死去的250多名水手。顶部金色的雕塑是凯旋归来的哥伦布。
 
纪念碑下方雕塑是正义、和平、胜利、勇气和坚韧的象征。
 
公园门口停着一长排观光三轮车。我们还没走近车辆,就有三,四个人过来兜生意。我问了一下坐马车,那人指着手里的地图说兜一圈每人120,我注意到他手中的地图不是公园的全景图,看我没回应,他又在地图右下角划了一个小长方形说兜一小圈每人75,那人还没说完,另一个人凑过来说,"今天我给你们特价,女士免费15分钟。"。。。呵呵。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估计那里是儿童游乐场。
 
公园有许多这样黑岩石的小山坡。从网上得知,公园里的这些黑色岩石是设计者因地制宜,巧妙保留的原始岩石。
 
在天然岩石周边铺草坪,筑步道,种植物花卉,就成了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草坪景观。
 
公园里步行小径四通八达,伸展到公园各个景点,角落。
 
第二次去中央公园是雨中坐公车到65街入口进。(旁边就是林肯隧道)满目苍翠,空气清新,步道上有散步的、跑步的,溜狗的,不过最多的还是世界各地来的游客。
 
中央公园有纽约"绿肺"之称。这个比喻太形象,太精辟了。中央公园不就是纽约人"吐故纳新"的地方吗?!人们来到这里,远离城市的拥挤,喧嚣,脏乱,释放压力,忘却烦恼,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公园里人行道,自行车道,马车道,汽车道分流,各行其事,互不干扰。
 
中央公园的观光马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可怜的老马屡有事故发生。五月中旬,一匹名叫比利的马受惊失控奔跑,最后瘫倒在一部出租车旁,引发纽约动物保护协会的人们街头集会游行,喊话市长保护动物的安全。我不是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但对于坐享他人苦力的交通工具,我是能不坐就不坐。
 
右面的屋子是个有旋转木马的游乐场。因为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就没去凑热闹。谁知错过了很多精彩。
中央公园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许多有趣的项目。光是游乐场就有21个之多,还有老少皆宜的动物园,可以让孩子们与某些动物亲密接触,喂食,还可以喝到刚挤出来的新鲜牛奶;有个游乐场里有许多小溪,喷泉,是孩子们玩水的好地方,还有巨大的冰成岩,胆大勇敢的孩子可以从顶上滑下来。最遗憾错过的是许多栩栩如生的雕塑,人物和内容都取材于人们熟悉的寓言和童话故事。
 
穿着水兵制服的游客,常被游客邀请合影。
 
公园里有许多名人纪念铜像(大都是馈赠的礼物)。纽约人的文化修养,生活品味,精神境界这里可见一斑。
《印第安猎人》据说这是美国艺术家为中央公园作的第一个雕塑。
 
克里斯多佛 哥伦布(1451-1506)发现新大陆的意大利著名航海家,探险家同时也是个殖民者。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罗伯特 邦斯(1759-1796),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第一代准男爵(1771-1832),18世纪末苏格兰著名历史小说家及诗人。
 
菲茨·格林·哈莱克(1790-1867)美国诗人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18世纪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猎鹰》(The Folconer)
英国雕塑家乔奇·伯莱考 西蒙(1844-1929)作品。雕像描绘了一个身穿伊丽莎白女王装束的年轻养鹰人,高举猎鹰准备放飞。
 
丹尼尔 韦伯斯特(1782-1752),政治家,曾两次担任国务卿。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德国科学家,探险家,博物学家。1869年冯洪堡纪念协会捐赠,
 
公园里有一条幽长,宽阔的林荫大道。人们在这里悠闲散步,赏光。
 
绵羊草地《Sheep Meadow》因为早前这里是牧羊草地,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成为游客野餐,晒日光浴的好去处。
 
中央公园也是街头艺术家们的集聚地,他们在这里演奏,作画,表演。。,各显其能。他们兜售自己的作品,给游客现场作画服务,或贩卖一些艺术品和小商品,有的是养家糊口的生计,也有的仅是自娱自乐。据说下午这里会很热闹。
 
(网上借图)街头艺人的表演吸引游客驻足围观,是公园独特的风景,但也会制造拥挤和交通堵塞,为此公园相关部门制定了限时限人数(摊位)的规定,引发街头艺术家们的强烈抗议。
 
在走上贝塞斯达廊台台阶前,右面有个露台,有工作人员在忙碌着,估计是一个露天舞台。
中央公园是个巨大的多功能的空间,公园除了提供人们日常休闲健身的方便外,还时常给纽约人提供集会,球赛,音乐会等场地。到纽约每年一度的夏日音乐会上去演唱也是世界音乐人追逐的一个梦想。
 
(网上借图)林荫道的尽头视野豁然开朗,两个向上的阶梯,把我们带到了贝塞斯达廊台-中央公园的心脏。
 
贝塞斯达廊台别致的花岗岩镂花围栏。
 
贝塞斯达廊台四面围栏柱子上的花岗岩精美雕塑和浮雕,讲述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
 
贝塞斯达廊台下面是个红砖铺成的贝塞斯达广场,广场的中央就是公园著名景点—贝塞斯达喷泉。
贝塞斯达喷泉是为纪念1842年纽约开始有了通过柯罗顿导水系统来的干净水源的大事。从此曼哈顿的居民告别了水源不洁带来的传染病。
 
贝塞斯达喷泉(1873)名字取自圣经故事,耶路撒冷城外的一个水池因天使赋予的力量,而具有治病的功效。
 
(网上借图)贝塞斯达喷泉高26英尺,分三层。最上层是一座8英尺高的《水之天使》铜雕。手持象征着纯净的百合花,展开双翅,从天而降到喷泉顶上;中间一层的四面各站着一个4英尺高的小天使铜雕,分别代表着节制、纯净、健康和和平。水从最高处倾泻而下,晶莹的水帘珠散落在底座96英尺直径的大池中。
《水之天使》由女雕塑艺术家爱玛·史泰宾斯在罗马构思设计,历经五年时间在德国完工,1873年运回纽约。这是美国第一件女性艺术家的公共雕塑作品。
 
贝塞斯达广场前面是一片绿荫环抱着的静静湖水,湖上可以泛舟。
 
廊台的下面,有一排拱门,远看漆黑一片。
贝塞斯达广场,廊台,不但游客,街头艺人喜欢,也是新人婚纱照外景拍摄的热门选择。
 
步入拱门,我被惊艳到了。眼前是一个彩绘天花板的宽敞大厅,准确说是个过廊。顶部是彩釉烧制的瓷砖无接缝拼成的巨型壁画,色彩鲜明丰富,精致的图案又仿佛是一块倒挂的编织精细的地毯。
 
一组艺人在演唱,声音在过道里回荡,特别好听,他们在兜售自己的音乐作品。
 
漫步湖边小径,宁静的小湖,远处的拱桥,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江南水乡感觉。
 
只是少了些熟悉的水榭亭台。
 
中央公园里有大小七个人工水池,湖泊,我们只到了这一个不知名的小湖。叫它小湖是因为地图上看在它北面还有一个大它好多倍的大湖。
 
中央公园有长达93公里的步道,慢步行走者喜欢到这里边赏景边健身;这里也是纽约马拉松赛的终点站,吸引着世界各地马拉松爱好者云集,一睹这享誉世界都市公园的风采。
 
中央公园之精深博大,不是来一次二次就能体会到的。中央公园是个百来不厌的地方,是个每来必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的地方,我喜欢中央公园。
 
我们虽然只走了公园几条街区的地方,公园的景点也只是撩了面纱而已,但我已经深深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中央公园,有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历史,陪伴和见证了纽约市的成长和兴衰,它不仅是纽约人的后花园,它也是纽约人的加油站。它让纽约人有铭记历史的思考,享受当下的舒适,也有瞻望未来的期盼,它让每个来过这里的人充满活力地回到生活和工作中。它关乎到纽约人的日常生活,也担当国家的大是大非之事。中央公园的丰富,精彩,深刻为世界所推崇瞩目,当之无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