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的背后会藏有政治的图谋
文章来源: 越吃越蒙山人2020-01-21 17:22:15

(对网友批评的答复)

呵呵,看到知县的留言,我知道硬角色来了。

首先,我肯定要接受知县的批评和建议,不能对历史事实有太多的想当然。我在这篇《铸剑斩首和弱者复仇》的杂谈中,的确有几句话说得有些不够严谨,深究起来,真未必找得到过硬的,经过史学界权威认可的证据来支撑我那些观点的正确性。然而, “十六世纪的时候,中国人所掌握的航海技术水平与欧洲人相比,不一定就有很大的差距;而要说起铸刀造剑的冶金技术,那应该是只在欧洲人之上不在他们之下的。” 这样的论断,也不完全是凭空想象,毫无根据的。

有一个叫做Gavin Menzies的英国人,曾经在2008年的时候出了一本书《1434, The year of Magnificent Chinese Fleet sailed to Italy and Ignited the Renaissance》。他讲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按照Menzies的说法, 是远航而来的中国人的智慧点燃了文艺复兴的火焰。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为了哗众取宠而非要独树一帜,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古人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用技术上来说,从吃的到用的东西,许多都比西方出现的同类物品早许多,有的甚至是要早成百上千年。比如上举运动的滑轮装置,锁,水车,风筝,火箭等等。他列举了不少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像达芬奇这样的文艺复兴巨匠所做的许多实用发明,其实从根子上来看,都是源自古老的中国。

Menzies的理论未必完全站得住脚,也未必能得到以西方文明为主导意识的主流学界的完全认可,但至少他向世人展示出了一些新的历史层面,而这些层面是以往西方主流社会不屑一顾的。到了现在,比较客观的学者应该都会承认,在十五世纪的时候,中国人的舰船水平未必一定比当时称雄西方的海上霸王葡萄牙人落后很多,有些外国学者认为可能还更先进。(我以前看到过一个牛津学者做不同文明体系的比较时,也有过同样的结论)。我记得曾经有位文学城网友写文说,郑和的家族好像是基于云南一带,和蛮夷有点关系。具体怎么回事,我是记不大清了,可能就像知县网友给我的留言里指出的,那时候混迹在中国又能精通航海技术的,是以来自阿拉伯的回回居多。这样的说法是合理的,毕竟在那个年代,汉人们喜欢干的事情,是以工匠所能产生的实用精巧为荣,而航海定位所需要的三角函数之类的抽象理论概念,则是阿拉伯人擅长的独门学识了。这也许是古时候的朝廷早早地就懂得了洋为中用的道理带来的好处吧。

另外我文中提到了十六世纪的打刀造剑的冶金技术,并没有涉及火枪火炮的制造技术,那些应该是年代稍后一点的事情了。我说在十六世纪中国冶金技术领先,这一推断是根据西方人做的历史考证信息演绎而来,我没有做过一对一的考古证据比较分析。在这点上,确实是不够严谨。我所依据的是,在宋朝的时候(1078年),中国民间的原铁冶炼技术就已经很发达了。那时的工匠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硬煤而不是木柴来提高炉温了。那时候宋朝的制铁年产量是125000吨,而整个欧洲是到了1700年左右,才达到这样的水平。根据李约瑟之流做出的考证数据,我是妄断了一下,在那个时代,中国的钢铁冶炼能力,不单是量上领先世界,质上也“应该”是出类拔萃的。我是觉得,这样想像比较符合逻辑,除非我看到实锤的反例。

我记得,几年前我在写《毕达哥拉斯三角》时,知县网友就来留过言,提到了文明发展的连续性问题。他所说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但进一步推导时,也还有许多想不通的地方。比如说,青铜器原材料的出处问题。夏商周时代,有的铜器是用来铸文示众的,那就会把铜鼎做的非常的重,这样的东西总不会是从老远的地方造好了,再远隔万水千山地驮带到中原的吧。想象一下,觉得还是不断地运输小批量的矿石合乎道理些。而且,像是铜矿这样的秘密,在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上还是早早就被人探听出来了,要不汉文帝也不会让邓通独揽开采权了。

至于甲骨文与古埃及的楔形文字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我是没有这方面的学识背景,不敢做太多的推测妄猜。不过,如果只是以甲骨文之前2000年,没有任何的过渡证据来怀疑其原创性,这点可能还是不够充分。比如说,新石器时代以来,最有可能留下文字的地方应该是在木板上,那是在金属书写工具出现之前,用石刀石笔最容易刻下字迹的地方。但这也是最不容易让后人得到证据的材料,任何能留下刻痕的木板,在没有保护的自然状态下,最多一两百年,都会腐朽烂掉。甲骨可能是古人发现木板文字不能保持久远以后找到的替代物品。不过,还得再次申明,我没有受过正规历史专业的学术训练,以上这些都是是属于瞎说妄谈。但我们得相信专家吧?像是Jared Diamond这样有影响力的专业(至少是半专业)学者,说起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时候,(到目前为止),也总是把中国当成独立的文字发源地、独立的青铜文明起源地、独立的铁器发源地,而大加推崇的。当然,各文明体系之间有没有相互感染,信息交换,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呈现出来前,谁也不可能给出绝对的是或不是说法。

坦白地说,在那篇讲斩首的拙文中,我是有点故意把话放得大了点。这是因为,这城里实在是有太多的数典忘宗之徒,一谈起中国,一谈起中国文化,气就不打一出来,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无论好坏都要贬损,好像只有这样才说明他们的见识超凡脱俗。批判当代或者现代我没意见,这里的确是有许多和现代文明抵触甚至是反动或倒退的理念和做法, 让人气愤。老祖宗当然也可以批,批那些迂腐荒谬的东西没有问题。但如果说华夏文明连根就是烂的,中国人齐根从来就什么都不行,似乎根本就不配存活在这世界上。这就让人有些气不过了。于是,我不得不反一下潮流,把一些另类事实呈现出来。

那些号称是掌握了某种事物的客观认知的人,他们是在试图控制和主宰其余的人们。。。其实根本没有客观事实(史实)这回事。所有被称作“事实”的东西,都是被理论污染过了的。而且,所有的理论都是被道德和政治的信条感染了的。。。。 因此,当有人穿着实验室的白大褂,过来告诉你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是事实!那么在他那个浆洗过的白袖子里面,一定藏有政治图谋。(Anybody who claims to have objective knowledge about anything is trying to control and dominate the rest of us…There are no objective facts. All supposed “facts” are contaminated with theories, and all theories are infested with moral and political doctrines… Therefore, when some guy in a lab coat tells you that such and such is an objective fact….he must have a political agenda up his starched white sleeve.)

这是美国当代人类学家Matt Cartmill 就人类对事实(或史实)认知而给出的一段精彩的论述。所以,我在想,任何时候,在尽力遵守规则的同时,是不是对别人说的事实或史实也要保持一份谨慎呢?

 

==================================================================



附录 :临江县知县在《铸剑斩首和弱者复仇的故事》后的留言

不知道山人有哪些史实可以证明 “十六世纪的时候,中国人所掌握的航海技术水平与欧洲人相比,不一定就有很大的差距;而要说起铸刀造剑的冶金技术,那应该是只在欧洲人之上不在他们之下的。” ?? 

航海技术:天朝的航海技术兴起于12到13世纪的宋朝和元朝时期。其技术并非本土生长,而是来自于阿拉伯。宋朝政府招抚蒲寿庚家族,授官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这个蒲寿庚, 就是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元代一朝,蒲壽庚家族掌控海上貿易,獨霸市舶。 

突然像是地底下突然冒出来的技术,天朝历史上还出现过其他几次。比如青铜器和铁器。都没有事先的技术发展时期的历史证明,突然就出现了。按照科技发展的规律,青铜器(铜合金)的出现之前,必须有黄铜(纯铜),而天朝则没有发现黄铜的历史事实记录(发掘)。 

文字,也是这种状况。突然间,高度发达的甲骨文就出现了。从没有文字到甲骨文这个水平的文字,至少应该有2000 年的发展过程。而天朝没有出土过更早期的文字发掘。 

16世纪的兵器: 

欧洲一直处在征战之中,各国一直在搞军备竞赛。而中土在元朝,家庭拥有一把菜刀都是要获得批准的。明朝对元朝的战争,也就短短几十年而已。明朝的火器大炮,都是从西洋进口的。山人有啥证据证明天朝的兵器技术更先进? 

1415 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帅军和法国军队在阿金考大战,Battle of Agincourt。法军的铠甲和刀具之精良,已经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准。法军的铠甲,一般的弓箭已经无法穿透。而天朝则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欧的那种精良的铠甲。现在西欧到处都有中世纪兵器博物馆。英国的伦敦塔里面就有大量藏品。 

山人啊,请别对历史史实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