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大草原——听歌曲兼讲一个小故事
文章来源: coach19602015-03-24 14:32:40
呼伦贝尔大草原——听歌曲兼讲一个小故事
很多人都去过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人们在为那碧波浩瀚的大草场赞美的同时,多少也为这片幸存沃土的未来捏一把汗。其实,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在为家园免遭外来势力的贪婪破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我的好朋友达斡尔族马术名家哈达铁,就来自呼伦贝尔地区的一个达斡尔族自治旗(县),哈达铁的父亲过去在旗政府工作多年。达斡尔/蒙古人对自己的祖传息栖地的主人翁感,远远超出了汉族人称自己出生成长地为家乡的那种情感。当年听哈达铁说起了几件往事。
民国以后,大量汉人进入东北“闯关东”,同时也设法进入传统的蒙古牧区,或借或强占地垦荒种地。这种所谓的“垦荒”,就是在肥沃的草原上,进行粗暴地掠夺式的耕作。当一块土地变得贫瘠,沙化了,就放弃另开新地。张作霖张学良的东北军阀政府还进行过更野蛮的“军垦”。近代历史上,内蒙古草原沙漠化进程中最大的几块儿,都是那个时期造成的。
草场的永久性破坏,损害了牧民们的根本利益。当地政府和居民都给予了强烈的抵制,甚至武装抵抗。“嘎达梅林”的故事就是说的这段历史,尽管那次事件不是直接发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9.13日本入侵后,所有的军垦活动都停了下来。
1949年以后,时不时地仍然有人提出要在草原上“垦荒”,特别是每次内地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后。可以说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坚决抵制,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央政府只是在内蒙古黄河以北,巴盟的河套地区,乌蒙的半农半牧地区有小规模的移民开垦。
最近的一次危机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呼伦贝尔地区发现了煤矿,煤层离地面很近,掀开几米的覆盖土就可以搞露天开采。这一消息无疑让一些人万分兴奋,千年不遇的发财机会,一夜致富成为了可能。
自治区批准了勘测计划,盟政府请来了德国专家协助开发。经过一段勘探后,发现这里的储煤层相对较浅,开发露天煤矿要破坏大片的草原。7,80年代正是煤炭贵若金银的时候,利益相关的集团催促开发。可敬的当地干部群众毅然放弃了眼前利益,加入了抵制开矿的行列。当今天我们看到的呼伦贝尔地区依然草深羊肥,绿浪滚滚时,使我不由地对那几代达斡尔/蒙古族人民保护自己家园的勇敢行为肃然起敬!
一起来听听这首美丽的歌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