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信朋友圈里的众生相
文章来源: AprilMei2020-07-09 19:10:44

          首先,我非常佩服那些不刷朋友圈和不看朋友圈的人。这些人在我看来不是忙得脚跟朝前,根本没时间上朋友圈,就是超凡脱俗,不屑于发或看朋友圈。可惜本人大俗人一个,每次出去爬山或者去了什么有趣的地方总会在朋友圈里晒一下,后面几个小时也会关注是否有提问的,我好及时回答,别冷落了朋友。如果连着几天没出门,我也会找出点所谓生活中的小乐趣发个朋友圈分享一下。对于国内的家人这也是一种报平安的方式:看见了?我还活着!

            自从用微信以来我也屏蔽过几个人的朋友圈。一种是刷屏的,几分钟之内一个人连发多条,大水冲了龙王庙不说,我连庙门都找不到了。如此屡试不爽,每天或每隔几天就冲一次大水,我只好屏蔽之。还有就是确实不熟的,加微信纯属一时之需。这种人多是在国内时因为某种原因加了微信,事后连人都想不起来了,那又何必来占我的时间和屏幕呢?再有恐怕就是观点完全不对付的吧,这种情况极少。

            统计一下我朋友圈里的发帖类型,基本还是很大众的。我相信别人的朋友圈应该也差不多。当然年轻人例外,他们的世界我不了解,也没太大兴趣。

            第一种是和我一样的,以户外运动贴为主。每次去过任何一个地方锻炼也好,旅游也罢,及时晒出几张好照片,介绍一下当地的奇闻趣事,奇山异水,奇人异物等等。发帖后难免会有朋友提问,所以还要耐心解答,尽量提供有用信息。有些比较能写的还会顺便描述一下自己的心情,讲一点小故事。我认为这种贴至少要标明地点,免得后面所有人都来问你:这是哪里呀?但我也见过很多人惜字如金,直接上几张照片就走人了。你这是在让我猜谜吗?

            第二种是上菜贴。每天一贴,不是早饭就是晚饭,反正是家里的正餐,并且是最丰富,最复杂的一餐。这种贴尽管我不会发,实在是做不出可以上台面的菜,但我却不反感,看一下不但不会破坏心情,反而会轻松愉快。自己不会做菜,能望菜止馋也不错啊!我偶尔也发做饭的贴,比如蒸馒头成功时忘乎所以发过一盘馒头的照片,结果被嘲笑卖相太难看。也是啊,那么多做饭高手,我这不是班门弄斧吗?

            第三种是搬运工。他们基本不发自己写的东西,也不发自己照的相片,只转发自己认可的文章。我看到以后会读一下标题,然后再决定是否进去细看。这里还是看到过不少有趣的文章,尽管有点沙里淘金感觉。我自己很少转发文章,就算有也经常是直接转给我认为有针对性的人,或者我想与之分享的人。人的性格很奇怪,只要跟踪一个人的朋友圈一段时间就能大概看出此人的性格特点。只要发朋友圈,就很难掩盖其真实的一面。

            第四种是晒成果的。家里前后院的花卉蔬菜,从开始晒到最后开花结果。我也跟风干过这事,疫情待家里几个月了,这是很多人都在从事的职业,花匠菜农。我最馋的还是家里有各种果树的,摘桃子的感觉就是比挖土要好啊!还有晒画画写字的,仿佛几个月的悄无声息孕育了无数个新生画家。最近突然好几个晒画作的,速写,素描,水彩,水粉,水墨,层出不穷。看来疫情是最好的培养画家的摇篮。

            第五种是摄影师。他们肯定都不是专业的,但在我看来已经很神了。这是我既佩服,又欣赏的一类帖子。用相机的我望尘莫及。自从手机越来越方便以后,以前的傻瓜相机早已淘汰,又大又重的土豪版相机我压根就没打算摸。但看到用手机照出的美景或物体我还是很眼馋的,人家怎么就这么能干呢,我的手机不差啊!

            剩下的类型就比较杂了。按季节会有毕业贴,节日祝福帖,生日贴。还有晒娃贴,小资贴(精致饮茶及饮酒),一日一晒的美容帖,工作进程报告贴,买房卖房租房贴,时事评论贴等等五花八门。

            其实现在的朋友圈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大都是打过点交道,算是认识的人。放在以前我认为至少值得经常通信的才算一定程度上的朋友。现在刷朋友圈主要是为了休闲,排遣寂寞,沟通信息,感觉还存在于人世间,没有被世人抛弃。刷朋友圈不费力气,有朋友捧场,省时间,无需负责任,顺便聊上两句,算是打了招呼。

            听说微信有可能被禁,那么朋友圈也就有可能消失了。我倒不可惜我发的所有照片,毕竟都有存底。但写过的文字怎么保存呢?电脑版好像完全没有朋友圈这个选项,否则我至少可以copy/paste存进某个文件留起来。现在看来最笨的方法就是在手机上copy/paste到Notes里,然后再转到电脑上保存,总之工作量不小。

            习惯了每天有事没事就扫一眼朋友圈,睡前和刚醒来的时候也会扫一眼微信顺带看一下朋友圈,早已习惯成自然了。这习惯会有一天被迫戛然而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