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之 我还能活多久?
文章来源: 平凡往事12014-10-25 08:11:22

之所以会喜欢上写作,是因为在海外闲的,百无聊赖,又不想虚度光阴,于是借写东西填补空虚。没曾想一发不可收拾,出版了三本书,积攒了点小影响,在那些精神空虚、小资情调无处排遣的人们当中,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了。这是一种生活状态造就的结果。同样现在因为忙碌,连工作和人情世故都有些疲于应付,健身卡被束之高阁,更别说和生活本无咸淡关系的写作,也像春天无人播种的土地一样被撂荒了。


国内却有可为,但节奏似乎快了些,每每有不进则退的无形鞭策。一年的拼命,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却让健康大打折扣。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吧。这种得失平衡也算是一种生活状态。 只是代价大了些。 凡拿生命做赌注的行为都得不偿失。


这很像那些明知抽烟喝酒不利于健康,但或为义气或因自制力问题而铤而走险和凭侥幸心理的逞强者,下场都很可悲。而认识到它的危害时,多是悔之晚矣! 仔细想来,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还是来自自己,客观作用非常有限,主观才是最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改变,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无论当事人愿意与否,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周围的人。比如某人健康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到其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情绪,会引起牵挂、不安,甚至忧虑。这种改变也会无形给当事人造成精神压力,并由此加重病情向坏的方面转化。这是所有人都不愿见到的现象,但正是由于这些无知的关心,让事情复杂化。


我这个一向炫耀睡眠良好的人,也因为压力开始失眠了,往往半夜醒来便再也无法安睡,脑子里全都是工作和世俗。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近一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健康状况开始下滑。过去那个从不知疲倦、整个生命都在运动中延续的健康男人,变得弱不禁风。


几天前在朋友和家人的一再催促下,终于去医院检查了一次,结果却没有任何可以作为治疗的依据,倒是从过去偶然发病时捕捉的信息,得出需要住院治疗的结论。


我的犹豫不决和心理上一直以来的拒绝,不是不想治疗,只是对现存医疗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生活经验告诉我,忽悠比医术更受国内医生们的推崇,因为前者可以让他们的口袋胀起,从而满足因贪婪所产生的快感。而良知在药代和患者的渴望的眼神中,变得一文不名。


再者,就是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颇有信心,而非因忙碌而身不由己。控制情绪,保证睡眠时间,劳逸结合是目前我最应该注意的。


不住院,其实也是不想改变生活状态的一种执着。


今天讲了一上午课,早搏没断。完全是靠一种意志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