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我的文学城
文章来源: chunfengfeng2017-04-29 16:06:39

  自从爱上写小说,就不愿意写与小说和推销小说无关的博文。每次小说成书的时候,都要为自己的小说推销一番,但是每次效果都不尽人意。有一个网友在我的推销博文留言说,出版小说容易,让人买书难。当然这句话说的没错,何止是让人买书难,让人买任何东西都很难。不是有句话说,天下两大难事嘛:让别人同意你的看法,让别人掏钱买你的东西。为了让这两件事情变容易,就必须让自己的看法通过晓之以利动之于情的方式进行灌输,这也说明做人的工作非常艰难。要把东西卖出去,第一东西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另外要广而告之,最重要的是质量要不断提高。

  要不断提高质量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做到,譬如小说,被出版社看中出版,要卖出去,非常不易。先不说质量,就说目前各种文学体裁的东西,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而且很多都是免费的。一本新书,即使在网络上商卖,绝对门前冷落、无人问津。很多作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推销自己的新书,说到质量,确实非一日之功。很多国内有名的作家,一生也就一两本书出名,大部分都是很平淡,很快被人遗忘。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一本好书的写成,是许多优点汇聚在一起的结果。这些写作优点的形成,是每个作家不断实践的结果。她们可能分别出现在不同的书中,因而显得不那么明显那么有名气。等这个作家经历了不同写作体验,分享了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馈和贬褒,会有一个顿悟和升华的时刻。如果之后遇到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就会把那些写作优点和手法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人生写作的一座高峰,为自己的写作生涯树立一座丰碑,譬如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蛙》。

  无论是陈忠实、莫言还是曹雪芹,亦或海明威都是这样,在不断的写作中,累积自己对写作对事实对世界认识的闪耀光点,最后把这些星星之火联系起来,就形成燎原之势的巨著。没有谁一下笔就可以写出洛阳纸贵的好文章来。所以现在通讯手段的方便快捷,除非是写作天才,或者笔耕不辍的愚公,很难在写作这块天地富裕起来。就是莫言凭《蛙》一书获得诺奖,也无法在北京四环之内,买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房。所以即使是文学大家巨擘,要靠写小说出书发财,都不可能,更不要说一个业余写手,所以只能在工作之余,过过写小说的瘾才是符合这个人世的生存宝典。

  这就让我想起广告的力量,让很多人知道你的小说你的新书。所以我一般会挖空心思写一篇博文,把自己上架的新书,仔仔细细地介绍一遍,惟恐写得不全面。尽管博客文章写好了,如果只在文学城的博客首页轻轻地走过一趟,而不被文学城负责挑选“博客精选”博文的操作,或者说文学城设定的系统功能摆在文学城的首页(有人称之为城头),能够被人阅读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这让我回忆起以前文学城的一个服务功能,就是可以自己推荐博文上文学城首页,成为博客精选文章,而被全世界可以上文学城懂中文的读者看见甚至阅读,这是一个不错的广告自己新书的机会。至于效果如何,会不会增加新书销售的机会,我也不知道,但是一定比不这样做,让自己的新书无人知晓,销售的机会要大增。如今这项功能被告知被“系统自动功能”取代,让人感叹不已。不过现在这项上城头的毛遂自荐功能被上博客首页取代了,这也是一种聊胜于无的补缺手段吧!

  我不知道这种变动,是如何操作的,因为城头的精选文章,很多都固定在那么几个博主身上,让很多其实不错但是不是热门博主的文章,而没有跟广大读者见面的机会,真是失去了“精选”的作用。很多精选文章真的非常不“精”;还有的反复出自几个人博文,风格呆板内容近似,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致。这种功能,很难精选出博文。最近文学城反复贴出一些别人写的文章,然后署上自己的文学城用名。我不禁想问,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文学城负责精选博文挑选的编辑,古狗一下就能发现文章是原创还是剽窃,却让此种现象在文学城畅通无阻,真是想不通。还有城头精选文章尽量少选小说连载,因为不连贯,让人看后不知道在说什么。文学城有“海外原创”是一个不错的贴自己小说的地盘,也可以就在自己博客里张贴。也非常不喜欢在精选文章里读烹调的博文,因为私房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贴这些文章。

  精选文章,还是贴一些作者经过思考和总结的文章:回忆、游记、感想、影评、书评或者人生感悟、艺术认知等等这些审美的文章,尽量不选转贴文,才能鼓励原创。让别人欣赏你的思想,而不是看你堆积别人的思想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