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活着——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
文章来源: 点缀2012-06-06 06:42:24




                                             电影音乐《阿拉伯的劳伦斯》


他还活着
——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 



这部电影太震撼了。难怪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地把它定位为史诗极的宏篇巨作。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发生在
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伯战场。那里本来就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有过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传说。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与阿里巴巴比一点儿都不逊色,他带领阿拉伯人为赢得自由与独立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所以阿拉伯人感激他,把他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是一个极其褒奖的称谓,说明阿拉伯人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战士与勇士,当作了他们的领袖与功臣,是他们的无冕之王。


历史上的劳伦斯其人,本身就有传奇的一生。他的全名是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生于1888816,卒于1935519。在等级森严的英国贵族社会,一个非婚生子的地位让他过早地饱尝了人间的冷暖,这种生来就矮人一等的尴尬,也让他变得早熟与坚强。这成为他后来能够在阿拉伯战场上以超人的胆识与毅力,不畏生死地去主动完成使命的意志基础。

可是他又生性敏感,充满了善良与真诚。他身为英国情报军官,却又是真心帮助阿拉伯人去赢得主权与独立。这些都让他无法面对政治的虚伪与丑恶。因此他又是极度得痛苦。这样的心态与性格又不可避免地让他在战争结束后因为英国军方没有向阿拉伯人承兑诺言,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直到过早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电影使用了倒叙的手法,一开始就是他因车祸身亡,接着人们从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鱼贯而出,在那里刚刚结束了为他举行的追思仪式。之后的镜头都是追踪他如何接受任务,从而深入到大漠深处阿拉伯人的部落中的经过,以及他在沙漠里给阿拉伯人出主意,率领他们的武装抗击入侵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的事迹。这期间他始终都没有离开过阿拉伯的大漠。


他的故事与海一样的沙漠融为一体,跌宕起伏,浩瀚无垠。观众多次看到这样的场面,骠悍的阿拉伯部族民兵组织,在劳伦斯的带领下,骑着骆驼逶迤地行进在被死亡般的酷热笼罩的沙漠里,当战斗开始时,他们坐下的骆驼便开始狂奔,到了平原他们也在战马上驰骋,攻城拔寨、所向无敌,将奥斯曼帝国的士兵斩于马下。


一部长达
3小时27分钟的大制作影片,没有女人,没有爱情,却能够精彩纷呈,扣人心弦,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故事太奇特,画面太经典,音乐太壮观,演技太逼真,魅力太超凡了。劳伦斯的回忆录《智慧七柱》为剧本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名编剧罗伯特
·鲍特/Robert Bolt,名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名作曲家莫里斯·雅尔/Maurice Jarre,名摄影师弗雷迪·/Freddie Young,名艺术指导约翰·布克斯/John Box组成的创作队伍,让这部电影成为一流作品,一炮而红。在1963年的第35届奥斯卡奖上,这部电影一举拿下七项大奖,并历经50年而不衰,一直成为专业人士与观众最为推崇的杰作之一,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影片中劳伦斯的扮演者彼得·奥图
/Peter O Toole 对当时的影坛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面孔,这正是导演的本意,他就要找一个脸生的人来演这个角色。彼得·奥图的外貌与气质同真实的劳伦斯比,颇有几分相似,金发碧眼,五官端庄,看上去很有些女性的特点,可是心里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敢与坚定,并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种外观与内在上的巨大反差,更突出了这个人物的品质与性格,从战争开始的一个中尉,到战争结束时他已成为上校这件事,足以说明他的英勇与贡献获得了英国军方的认可。他的确是一个无私却又有大作为的人,他的出现令近代阿拉伯的政治版图被改写。
 


影片中另一个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人物,就是哈里斯人的首领赛义夫
·阿里/Sherif Ali(由奥马尔·沙里夫/Omar Sharif饰演),他皮肤微黑,双目明亮。这是一个英气逼人,又明达事理,极其富有同情心的人。在阿拉伯众部落头领中,他是一个真正顾大局,识大体,既勇敢又有隐忍的精神的人,很有些政治人物的头脑与风范,是阿拉伯人中的正面形象。


他给了劳伦斯以极大的帮助,在劳伦斯情绪低落,信心不足的时候,是他给予了劳伦斯以最真诚动人的鼓励与信赖。据说这是个虚构人物,表明了编导对阿拉伯头面人物的某种期望。阿里这个人物实际上是以后将出现的阿拉伯精英的代表。在电影里则是劳伦斯的最大支持者与生死至交。


影片中的菲萨尔王子
/Prince Feisal (亚利克·基尼斯/Alec Guinness扮演)这个人物也很有亮点,他有政治家的眼光与魅力,也很睿智。他能够识别并聚拢人才,他一眼就看出劳伦斯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很倚重劳伦斯,把他视为挚友。历史上的这个人一心想当叙利亚的国王,可是叙利亚被法国托管了,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他当了伊拉克的国王,虽然这不是原来的设想,但还属于是如愿以偿,落差不大。这其中劳伦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对此他心里有数。


影片中还有两个很可爱的人物,他们是主动请缨给劳伦斯有偿当仆人的、无家可归的阿拉伯少年。他们的聪明乖巧、朴实真诚都让人喜欢,可惜他们都牺牲了,而且都很惨,令劳伦斯扼腕,也令观众不胜唏嘘。还有那位在影片一开始就出现,陪着劳伦斯踏上征程,给劳伦斯当向导的阿拉伯人。他和善真诚,对劳伦斯很有好感。可是没想到他竟是因为喝了阿里斯人的水,见到阿里来者不善,就抢先向阿里举起了枪,可是还是被眼明手快、技高一筹的阿里给击毙了。这段情节,令阿拉伯人部落间世代为仇,充满血腥关系的真相可见一斑。
 


影片结束了,可是劳伦斯那双闪烁着因蓝极而成绿光的眼神,却让人始终都忘记不了。沙漠里骑着骆驼,身穿长袍的阿拉伯战士的威武身姿,也始终让人挥之不去。萨菲尔王子与驻阿拉伯英军最高统帅之间的讨价还价的直白与势力,也让人为之错愕,无法忘记。阿拉伯部族间的隔膜与仇杀,让人震惊无语。还有影片的交响配乐,激昂澎湃,贯穿始终,令人产生极强的共鸣。
 


在这一切之上,是那段历史的真实,阿拉伯人今天之所以问题多多,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欧洲殖民者的离间与野心,也是阿拉伯局势从来都不和平的主因。如果欧洲的将军与政治家们能像劳伦斯一样为阿拉伯人着想,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进程就会截然不同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也就不同了。


当然,这里的“如果”二字仅仅是人们凭着良好愿望的一种想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价值。错综复杂本身就是历史的属性,正义战胜邪恶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条笔直之路,更何况阿拉伯土地是人类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一开始就矛盾四起,无法平静。


依据圣经的解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始祖,是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一个是亚伯拉罕的妻子生的,一个是亚伯拉罕的使女生的。一个倍受祝福,一个却没有这个福分。这也是这个地区从不安宁的内在原因,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则让我们看到了产生不安宁的外在原因。
  


一部电影能够离开爱这个永恒的主题而成功地存在,这应当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这部电影还能成为经典,就更是不可思议了。从中可以看出男女之爱并不是爱的极致与唯一,只有像劳伦斯那样对一个另外的民族也像爱自己的民族那样地去爱,这个爱才是至高与伟大,也是最真诚感人的。


所以,劳伦斯的爱是大爱,大爱无疆,大爱无私。这种大爱建立在人类平等的基础之上,是对不同民族的尊重与礼敬。真实中的劳伦斯就跟电影中的他一样,身穿地道的阿拉伯服装,头戴阿拉伯围巾,尊重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完全跟阿拉伯人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这是劳伦斯能够赢得阿拉伯人的信任与好感的主要原因。


劳伦斯不是阿拉伯人,却一心一意地为阿拉伯人着想,并置自己的生死安危于不顾,既为阿拉伯人出谋划策,又为他们冲锋陷阵。这样的人还会有吗?对过去来说,阿拉伯的劳伦斯绝无仅有。但对今后而言,阿拉伯的劳伦斯却一定不会是绝唱。


在善与恶交手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恶的凶残与狰狞,而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要是没有善的阻击,恶的凶恶还会成百倍得疯狂,变本加厉。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劳伦斯这样的人和事,人类的秩序才得到了最基本的捍卫与保证,两次世界大战都以战争发动者失败而告终的事实,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劳伦斯太累了,他终于倒下了,他需要休息。在阿拉伯的几年时间里,艰苦的战争环境,完全耗去了他的精神与元气。所以上帝把他接回去了,尽管他才
46岁。有的人走了,却活在人们的心里,阿拉伯的劳伦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作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缔造了一个传奇。因此他的功绩是不朽的,离去的只是他的肉体,他的精神还在,他并没有离开,他还活着。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链接:
http://video.baidu.com/s?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rRo5q4eW_Zw%2F&fr=bk_mov&word=%B0%A2%C0%AD%B2%AE%B5%C4%C0%CD%C2%D7%CB%B9&id=446&f=1001

http://www.zuitv.com/zhanzheng/alabodelaolunsi/dianbo-0-0.html
(这里的两个版本的区别是:第二个版本开头和中间部分都有
4分多钟的时间只有音乐,没有图像,虽然影片的内容没有受到影响,但这样的匪夷所思,令人郁闷。但它的优点是字幕比第一个版本清楚,方便观看,不过,却少了英文字幕。第一个版本是中英文字母,但字太小,失去了字幕存在意义,令人遗憾。)